秦岭和蓝关(仵埂谈秦岭)

仵埂谈《秦岭》

从《秦岭》的发展格局来看,的确有着它非同一般的路径。《秦岭》作为柳青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内部交流刊物,想走出自己的路,特别是想从各方期刊中脱颖而出,从某种意义来说,极为不易,在这种不易中,能坚持下来,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撑。在这一方面,对社长、主编董颖夫,执行主编邢小利而言,他操的心就比较多,当然有些事情我们也会在一起商议。《秦岭》这条办刊路径真的非同凡响,它有着自己高远的目标和想法,并且落实在了具体的刊物内容上。从刊物的构架中可以看出它深远的眼界,即对柳青思想,柳青创作道路研究的基点出发,拓展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文明的促进。至少对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的研究探讨,起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它的这一高远想法,不能说我们全部落实或者实现,只能说部分完成。不敢说每一期都有好文章,但是最起码,我们希望每一期的头条使读者感受到非同一般气息,有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

每一期《秦岭》中,有那么一两篇文章能抓人眼球,我觉得就非常不简单了。除了刚刚邢主编提到的史铁生、卢新华的作品外,我还想补充的是我省的文艺理论家,柳研会前任会长畅广元老师的文章《认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秦岭》2010年秋之卷)。我和邢主编也说过,畅广元老师这篇大文,是我看到的畅老师写得最棒的一篇文章,我为老师的这篇雄文情不自禁地叫好。在这篇文章里,畅老师解放了自己的思维,打破了曾有的自我束缚,写出了自己对民族文化构建的真实想法。我看了后,还将我的感受说给了畅老师。再譬如说,《秦岭》还刊登过章诒和的一部中篇小说《钱氏女》(《秦岭》2015年秋之卷)。刊物刚出来后,我手头有几本,很快就送完了,随后又向工作人员要了两次,最后我手里都没有了。

因为我平常接触的作家较多,常常会谈到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精神问题,我深深感到,章诒和的作品,流泻出真正的中国小说的美的精神。她的作品,当然有对过去一个历史时期的批判,比如说对文革的反思和批判,但是,这种批判是通过人物和故事呈现出来的,不是那种大悲大喜、哭天喊地的控诉,是那种淡淡的忧伤。我把他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审美精神,称之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她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气质,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伤感,是审美化的伤感。写得真是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贵族气息的审美化风格。我向不同作家谈起她的作品时,都推荐他们去读读《秦岭》上这篇《钱氏女》。尽管这部作品当时没在别的刊物上发表。我拿了好多本给作家朋友分享、研究。章诒和能把哀伤写得那样美,这是从《红楼梦》一脉传来的韵致格调。章诒和最有名的作品是《往事并不如烟》。

类似畅广元、章诒和这样的作品,使得《秦岭》传递出了一种文化信息。至少在陕西这块大地上,我们想构建起某种文化品味或者说是文化标尺。在陕西,《秦岭》无疑称得上是文化高地。在办刊过程当中,我对有些事情操心比较少,譬如柳研会和《秦岭》的经费、运营呀等等,这方面全靠社长、主编董颖夫和执行主编邢小利操心,他们俩的努力,使这份刊物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副主编,我被《秦岭》的光彩照亮从而分享了《秦岭》的光辉。我很高兴和邢小利主编一起做这件事情。对我而言,这是一件非常荣光的事情。

《秦岭》还出刊了十期特刊,兼顾了中青年作者和长安作者文学作品的发表,具有一定的特点。

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说到这里,留点时间,让各位文坛同仁都有机会发言,提出自己宝贵的批评意见。

仵埂 2021-5-10

秦岭和蓝关(仵埂谈秦岭)(1)

仵 埂:西安音乐学院、西安培华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秦岭》副主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