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果致富经(嫁入沿河贫困山区)
提到雪莲果,可能相当部分人还对它感到比较陌生,毕竟这个原产自南美洲的“土娃娃”引入中国种植的历史并不算久,又因其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极高,所以引入至今,只有几个省份鲜有种植。
雪莲果不是天山雪莲结的果子,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雪莲果体形修长,黄棕色的外皮,长相酷似红薯,削皮之后内里是晶亮亮的,看起来水水当当,咬一口,又甜又脆,满满的汁水和清香,口感跟水梨般甜润清爽。
贵州沿河是少数几个雪莲果的优质产区之一。天然的露天种植环境,为雪莲果200多天的生长期提供了绝佳的日照条件,加上山区典型的温润气候,养育出的雪莲果格外的甜脆爽口,汁水丰足。
靠着优质的雪莲果,沿河县的村民也开始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幸福的努力着。而这一切的甜美转变,都要缘于今天沿河雪莲果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任明刚。
沿河县本属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该县地处偏远,境内群山环绕,耕地支离破碎,经济发展极为受限。长久以来,县里村民都是选择性的零星种植烤烟、玉米、红薯等山区经济作物,收入来源单薄,生活拮据窘迫。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改善村民困顿的生活境况,县政府开始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2014年,对雪莲果市场有过深入调研了解的任明刚,得知了家乡对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后,毅然的选择了返乡,把雪莲果这颗希望的甜美种子带回了沿河。
成片的雪莲果
尽管知道家乡云贵高原的自然气候环境特别适合雪莲果生长发育,但从未跟土地打过交道的任明刚在种植业方面是个门外汉,加上对雪莲果种植管理技术知之甚少,第一年在印江试种的40亩雪莲果不仅外形不好看、果子小,而且产量非常低。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原本满怀憧憬和自豪的任明刚很受打击。
雪莲果需要在海拔800米以上沙质土壤上
且温差18-24摄氏度之间进行种植。
意识到自身种植经验和技术的缺失,任明刚很快跳出了阴霾。为了种好雪莲果,他频繁往返于中国的西南和东南,从上海到广州,从福建厦门到湖南......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农副产品市场货源组织积累的资源,挨个地区考察雪莲果的生长环境,学习种植技术。
避免再次失误,2015年,任明刚专门请来雪莲果的种植专家到印江雪莲果基地进行技术讲解和培训。终于,这一次雪莲果在印江种植成功,亩产达6000-8000斤。惊人的收益让任明刚迅速决定,成立合作社,扩大雪莲果的种植规模,带领附近其他村村民一起种。
雪莲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任明刚
同比红薯,雪莲果的价格和产量要高出许多;而相较玉米,种植雪莲果的管理成本又要远远低于玉米。并且,每年除了种植雪莲果的收入之外,村民还可以进合作社从事除草,采挖,雪莲果包装、分拣等工作,又额外增加了一笔务工收入。
截至目前,沿河雪莲果的种植规模已达456亩,覆盖沿河几个镇共13个村,其中单黑水镇建权村就有34户105人受益,含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2人。
未来,雪莲果的种植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任明刚还要在家乡建造雪莲果深加工工厂,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创业,雪莲果会慢慢成为沿河地区村民赖以生存的资本。
时下又是雪莲果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在地头里忙得热火朝天,锄头落下,手使劲薅一把,一棵藤上七八个雪莲果全都拽出来了!长时间弓腰驼背的辛苦也丝毫妨碍不到他们因丰收而露出笑脸。
露天种植的雪莲果本不用愁销路,不过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单靠政府对接的线下渠道收购商从远处时不时过来拉一趟效率太低。县政府整合资源,希望再借助电商平台和邮路,帮助村民们直接把雪莲果送出大山。
拓宽雪莲果的销路,才能为沿河雪莲果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真正助力村民脱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