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有哪些国宝(馆藏国宝南京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
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而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探秘的,
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
金兽
所处时代:西汉
器物规格:纵16厘米,横10.2厘米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江苏盱眙县南窑庄窖藏
金兽,1982年被江苏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重达18.2斤,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被誉为“国之瑰宝”。
西汉金兽呈趴伏状,外形像一只豹子,头大尾长,眼睛迥然有神,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还有一环纽。其全身遍布不规则圆形斑纹,可见是器物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锤击上去的。金兽将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锤击工艺两种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明洪武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
所处时代:明
器物规格:口径6.4厘米,足径13.5厘米,瓶高35.8厘米,腹深35.3厘米,通高41.6厘米,最大腹径68.4 厘米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
明洪武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江苏南京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出土,系永乐帝女安成公主之陪葬品,是现存唯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此梅瓶为官窑出品,为皇家御用瓷,整体造型优美,图案是古代文人喜欢的松树、绿竹和梅花三种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再配以湖石、芭蕉、山茶为衬托,辅以精致的纹饰,整个器物精美繁杂而不繁琐,十分素雅。它的白釉微青,釉质细腻滋润,美中不足的是釉色欠佳,釉里红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
金蝉玉叶饰件
所处时代:明
器物规格:长5.3厘米,重4.65克
出土时间:1954年
出土地点:江苏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
金蝉玉叶饰件,1954年出土于江苏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出土时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仔细看这件饰物,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蝉栖息在晶莹润泽的玉叶之上,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好像正在鸣叫;羊脂白玉琢磨而成的玉叶则玉脉分明,洁白无瑕,将金蝉微微托起。整个画面构思奇巧,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金蝉采用了压模铸范、錾刻、焊接等工艺,玉叶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等多种琢玉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这件金蝉玉叶可谓是明代中期的杰出之作,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
青瓷神兽尊
所处时代:西晋
器物规格: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6厘米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点:江苏宜兴周墓墩4号墓
青瓷神兽尊,1976年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墓墩4号墓。其器形虽较小,却蕴含着极大的历史价值,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青瓷神兽尊造型略呈梨形,器身堆塑一神兽,双目突出,张牙咧嘴,口含圆珠,前肢上举,后肢作伏地状。整件器物最大的妙处在于“尊”与“兽”浑然一体,匠师以盘口作兽的头顶,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爪兽脊等皆有序地分布在器物的各个部位,“尊”“兽”难辨,彰显了高超的雕塑技艺及丰富的想象力,确是独具一格的青瓷精品。
银缕玉衣
所处时代:东汉
器物规格:全长170厘米
出土时间:1970年
出土地点:江苏徐州土山一号汉墓
银缕玉衣,1970年出土于江苏徐州土山一号汉墓,出土时已经散乱,后经南京博物院专家成功修复,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银缕玉衣从外观上看,形状几乎和人体一模一样。玉衣全长170厘米,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它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每个部件由银线编缀而成,所用银丝重约800克。玉衣的制作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制作一套银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目前全国出土的文物中,超过2000片玉片的玉衣不超过8件。
“广陵王玺”金印
所处时代:东汉
器物规格:印面长2.372厘米,宽2.375厘米,通高2.121厘米,重122.87克
出土时间:1981年
出土地点: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
“广陵王玺”金印,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迄今为止出土的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族的玺印。它的发现印证了典籍的记载,可被视作文物断代的标准器物。
“广陵王玺”金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印体方形,上立一枚精致、纹饰优美的龟钮。金印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端庄凝重、坚挺饱满,刀法遒劲老道。从艺术价值来说,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
明鎏金铜喇嘛塔
所处时代:明
器物规格:通高32.7厘米,宽19.3 厘米
出土时间:1956年
出土地点:江苏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
鎏金铜喇嘛塔,是一件1956年出土于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的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是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弥足珍贵。
鎏金铜喇嘛塔庄重典雅,外形像一个宝瓶,通体鎏金,光泽耀眼。塔身开有四个壶门,里面装有佛像,塔刹下有宝盖和相轮,相轮四周装饰垂幔,塔身两侧的祥云,托载着两尊造型庄重的菩萨。该文物出土时实际上是由鎏金塔和砂石岩塔基及四个瓷罐合成的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属于佛教密宗的塔式,在我国主要是明朝以后修建,鎏金铜喇嘛塔的出土,体现出中国明代工匠高超的手工技艺,同时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明代历史和宗教的珍贵器物。
错金银铜壶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底径13.8厘米,高23.6厘米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江苏盱眙县南窑庄
错金银铜壶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镂空纹饰青铜器,已长埋地下约2000年,由于壶内装了20千克的黄金,壶身在长期受到重压和金属腐蚀下,腹下部镂空纹饰有残缺,但仍不失为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工艺技术最完美的产物。
错金银铜壶制作精巧,分身、座、镂孔装饰三部分。壶身有多重璎珞和错金银丝装饰,纹饰华丽,壶体除了颈部与腹部的错金银斜方格云纹外,还各有48条蟠龙和48行梅花,壶身网格套外还有四只伏兽和四个衔环兽首,工艺极其繁复精致。错金银铜壶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
出品:人民日报文创
图片来自南京博物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