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特色(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

论语宪问篇特色(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1)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论语》新言“宪问”之十九,萝卜/摄影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卫国大夫。文子,为谥号。

大夫僎,公叔文子家的家臣,后被公叔文子举荐给卫国国君,成为与公叔文子一同上朝议事(平起平坐)的大夫,从家臣升格为国家的大臣。

公叔文子之家臣大夫僎,后来能与公孙文子同朝称臣,同堂在朝廷共事。孔子听说了文子格局大,能不拘一格推荐人才,不论身份高低贵贱,能惟才适用,就赞许有加,说,公叔文子,无愧于他这个“文”字!

本章句,谈了公叔文子心胸宽广,他任贤用能,对于自己的家臣也能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国君,而不顾忌与自己的“下人”将来要平起平坐。但是,确实没提“文”到底是什么?

“文”的理解很多元,即使在《论语》中,它也是多种涵义都具备,而并不特指某种特质。不过,在此章句中,孔子说文子“文”,还是嘉奖之义——“有文化”、“有肚量”、“知书达理”……等等之意味。

下面搜寻出《论语》中谈及“文”的一些章句,供读者对“文”有更多的认知与参考:

在《论语》“学而”篇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孝弟有了,谨言慎行有了,仁心仁行有了,然后还想进步,那可以学更多“文艺”的东西了。

在《论语》“雍也”篇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一个人外在与内在,言行与内心都相得益彰,协调统一了,知行合一,有其实又有其名,才配称为君子。

还是在《论语》“雍也”篇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一个人博学多识,但又不肆意妄为,能自律,可以说他做事做人算靠谱的了!

《论语》“颜渊”篇中,“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说,君子好学,他们之间交往的一个基础就是共同求知求仁!

……

笔者按,关于“文”,一个字四笔划,内容涵盖很丰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提出的问题,然后……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备注:公叔文子,其实也就是孔文子,他的这个“文”大有来头。当初《论语》“公冶长”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谥号中有个“文”字的人,一般还都是个“人物”!)

萝卜/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