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

◆作者:薛丹

近年来,通过组织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传统技艺大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等重大活动,云南非遗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今日君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带你了解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新动态。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1)

丨澄江关索戏《古城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利用公共媒体、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日、对外文化交流等各种机会,搭建平台,积极推荐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宣传展示,扩大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云南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2)

丨滇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为了做好相关保护工作,云南省在推动立法保护、调查非遗资源和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动非遗名录扩展、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3)

丨傣族传统制陶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例如把傣绷文、独龙族语言、怒族“若柔”语言、金平傣文4个“濒危民族语言文字”项目纳入到省级非遗名录予以保护;划定85个省级民族传统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和创建了28个“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先后3次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拍摄等……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4)

丨龙陵县油纸伞

“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继承者和传递者,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依托传承人才能‘活起来’。”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聪介绍,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单,其中云南有56人入选,人数居全国第二。截至2018年5月,云南已认定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525人,其中,国家级125人、省级960人,基本做到了1个项目至少有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5)

丨苗绣代代传

近年来,云南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对传承人培训学习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非遗传承人、业务骨干和基层文化人才。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非遗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工作,全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了105项,其中“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6)

丨苗族歌舞《嘎蒙卡兜》

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初期,云南就对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0元,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部分州(市)、县(区)也对本级传承人给予一定的传承活动补助,把支持落到了实处。2011年至2016年,云南省共争取到中央财政非遗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7356亿元。2012年以来,省政府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1000多万元。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7)

丨昭通苗族天籁芦笙

这几年,云南非遗保护与传承在云南省内的宣传展示活动也可谓风生水起。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走入了千家万户,搭建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牵头在昆明举办了两场非遗传承活动。壮族、彝族、佤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歌舞表演以及扎染、剪纸等传统技艺在活动中一一展现。“在校园里开展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了解、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效果很好。”云南民族大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8)

丨腾冲皮影戏

从1997年开始,云南每两年举办一届全省性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通过继承、创新,推出了一批既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成为具有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独特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牌。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9)

丨云南斑铜

“目前我们已举办了10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成功推出620多个优秀节目,怒族对唱《哦得得》、白族弹唱《弦子弹到你门前》、佤族音乐《加铃赛》、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等节目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杨德聪介绍,这些节目有的在全国性比赛中已获大奖,有的已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名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辟了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新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原文题目《云南:非遗传承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夺目》,文字有删节。

图片来源: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10)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历史文化悠久。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云南省重视“活态保护”的做法让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激发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的重视与参与,夯实了“非遗”的群众基础。这些创造性的做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使“非遗”焕发新的生机,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镜头里的云南非遗(云南非遗保护)(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