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八句格言(三晋名人一心为公的)

孙嘉淦八句格言(三晋名人一心为公的)(1)

孙嘉淦(1683—1753年),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山西兴县)人,字锡公,又字懿斋,别号静轩。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任学政、盐务、河工等要差,官至工、刑、兵、吏四部尚书,直隶、湖广总督等职,至晚年为上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期间曾因直言遭贬。但无论身处何处,他都尽职尽责,竭尽心力为国为民。

一心为公 盐政典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孙嘉淦受命主河东盐政。到任后,他发现大小官吏都藏货纳赃、克扣盐丁。有的军政要员,在他处居官,却在此处领取养廉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作为盐政官员,他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了盐池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

首先是削减年薪。孙嘉淦在查阅账册中发现,不少与盐政毫无干系的官员却领着养廉银。他在《酌减养廉疏》的奏折中说:“盐政衙门驻扎河东,与四川、宁夏等处相隔甚远,……养廉银两,往返烦劳,难于查核,应将此项六千两一并裁令归公。”“今减去盐政养廉银五千两,运司养廉银五千两,将军副都统等养廉银六千两,再拨给岁银五千两,共以两万一千两归公。”此折上奏后,雍正皇帝十分重视,“朱批施行”。

同时,孙嘉淦提高了盐池弓兵的待遇,使其衣食无忧。官员薪俸工资虽高,但担任盐池守护的弓兵们衣食多入不敷出,三餐都不能为继,因此,弓兵们在巡查中时有玩忽职守,甚而勾通私贩的行为。对此,他一方面表明对弓兵过去的玩误之事既往不咎;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待遇,由“旧给银五钱外增给五钱,共给银一两,则饮食等项方可足用。”“通计每名每年应给银一十二两,共弓兵二百五十三名,应给银三千零三十六两”。孙嘉淦此举,深得弓兵们的欢迎。他们感戴盐政之法,鼓舞奋勉,日夜巡逻,私盐失窃得以杜绝。

为防止“挪移侵蚀之弊”,孙嘉淦着手整顿盐池财物,建章立制。过去“因旧规留贮司库,俱不报部”的部分财物,盐政经常胡支乱花。孙嘉淦查实后,全部充公。他在上缴这些经费的奏折中说:“公费养廉是皇上天恩所赐,俱属国帑民膏,理应详慎支销。其余存之银不行奏报,久贮司库,易滋挪移侵蚀之弊。”于是,余银被一一登记入库,并入于季报册内,候拨充饷。

为查禁掺假硝盐的私贩,孙嘉淦在解州设州判一人,让其率领弓兵专管巡缉,解州知州兼管稽查,盐政随时访查。并明文规定,如有巡缉不力,或故纵行私,即将该州判题参,知州俱行议处。

孙嘉淦署理河东盐政期间,削养廉、修禁墙、惩庸腐,大力整肃盐政,盐池面貌为之一新。孙嘉淦的政令符合实情,顺乎民意,因而对促进盐业发展、保障民众生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深得河东民众称颂。孙嘉淦亦被当地民众称为“以民为本”的盐政典范。

三习一弊 忠言直谏

面对关系国家、朝廷利益之事,孙嘉淦往往是直言谏诤,这让他获得了“直臣”的名声。雍正皇帝评价他:“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雍正皇帝性格喜怒无常,登基之初,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孙嘉淦首先针对雍正皇帝迫害兄弟、滥授官职、边疆用兵等事,上疏提出“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三条建议。这都是当时稳定人心,但又是刺激雍正皇帝的敏感问题。雍正皇帝闻之大怒。当时辅臣朱轼委婉地说道:“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皇帝沉吟一会儿后大笑说:“朕亦佩服他的胆量。”随后立即召见孙嘉淦,并升任他为国子监司业。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初登大宝。孙嘉淦因廉直著称而被擢升吏部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一时期的清王朝,国运昌盛,四海升平,但暗伏的社会矛盾已是蓄势待发。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乾隆帝是没有这种危机感的,但是孙嘉淦清醒地看到了盛世下的危机,他专门上疏了令朝野为之震动的《三习一弊疏》:

治乱之循环,职阴阳之运行。阴极盛而阳生,阳极盛而阴始。事当极盛之地,必有阴伏之机。其机藏于至微,人不能觉;及其既著,积重而不可返。

将一定条件下国家盛衰、安危、治乱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阐述得十分清楚。

他提出,“此其间有三习焉,不可不慎戒也”。那就是“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接着对“三习一弊”又做详加论述。要防止“三习”,应该做的就是广纳群言,“进君子,退小人”,大胆任用刚直有为的贤臣,以保持政风和吏治的清明。这篇文章向最高统治者发出了如不防微杜渐、必将积重难返的警告,具有难能可贵的盛世之下的危机意识。这些精辟的见解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他将孙嘉淦的上疏宣示朝野,这篇上疏也被后人誉为清代“奏议第一”。《清史稿》评价此事说:“嘉淦谔谔,陈善闭邪,一朝推名疏。

以民为本 兴修水利

乾隆三年(1738年),孙嘉淦就任直隶总督。期间,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主要致力于解除酿酒禁令,并奏请修改调整有关法规,安定民生,兴修水利,治理河流,发展生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乾隆四年(1739年),孙嘉淦兼管直隶河务后,首先提议治理永定河,并且提出了在金门闸上下多建草坝,使河道逐渐恢复的意见。同年,孙嘉淦、顾琮二人亲赴天津,勘察河道及众河交汇、入海之路。此后,他上疏朝廷指出,天津是南北运河与淀河汇合后入海的重地,建议在静海县独流镇开挖引水河,以防止年久淤垫,这是下游治水的关键。

乾隆五年(1740年)九月,他又上疏陈述综合治理直隶境内永定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及东白洋两淀的具体办法,受到乾隆皇帝的嘉许。奏疏呈递后,恰逢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进京路过直隶,乾隆皇帝命高斌会同孙嘉淦一并处理直隶河务工作。经过一个阶段的修复整顿,永定河河道畅通,进而加固了保定城郊堤防,提高了抗灾能力,减轻了百姓的困苦。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孙嘉淦由直隶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此后他历任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吏部尚书。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孙嘉淦去世,享年71岁。乾隆皇帝特旨表彰他“志成端谨,学问渊醇,宜力有年,勤劳懋著”,亲赐谥号“文定”。


(原载于2019年第11期《前进》杂志)

孙嘉淦八句格言(三晋名人一心为公的)(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