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1)

“张大妈,李二嫂,园田地里摘豆角,三把两把没摘到,拎着裤子往家跑,挂上幔子,生个大胖小儿…….”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见左邻右舍妇女叨咕这顺口溜,有很多人还能哼哼出曲调来。她们坐在窗台上边纳鞋底边望着村边的那块园田地。

“园田地”是农民对生产队分给社员各家各户的自留地儿的称呼,意思是同种房前屋后园子差不多一样的地块。

自留地是中国农业合作化以后,为照顾社员种植蔬菜的需要,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分配给社员长期使用的少量土地。其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使用权由农民以户为单位行使。每户使用的自留地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百分之五。

自留地的分配,以各个地区土地的多少,按人头儿,按比例进行分配。自留地不用向国家缴纳公粮和税费,农民可以在自留地上,根据自家的需要和喜好自由种植农作物。

农村干部都有一种保守的想法,因为自留地数量少,一般都把一些土质较好的地块儿分给村民,在分地的时候,为了避免邻里纠纷,不管地多地少,都是进行抓阄获得。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在地两头留一定的记号,保证种地不种差垄,摘菜不摘别人家的菜,到了第二年以后,大家都熟悉了自己的那块地特征,记号也随之取消了。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2)

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做“丑妻近地家中宝”。说的是自己妻子丑,外人不会骚扰,男人放心。地离家近便,方便看护和田间管理。生产队分给社员自留地都是靠近村边,离居住最近的地块,方便种植和管理。

自留地种的基本上都是蔬菜类的作物,土豆种的最多,每家都占自留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土豆是老百姓家的常菜,特别是在那个生活贫困的年月,土豆可以作为主食吃,也可以当菜吃。没有粮食了,烀一锅土豆子,拌上大酱和小葱,可以解饿。吃小米饭配上土豆汤,也顺口。喝大碴子粥,用小土豆崽儿打土豆酱也能多喝一大碗。土豆栽到地里,就盼望着早一天发芽、开花、结果。当土豆长到一定大,可以吃的时候,有的人家就开始“摸土豆”吃。“摸土豆”就是土豆刚结还没有长到足够大,用手从土豆秧一侧伸进去,把土豆抠出来,然后,把土恢复原样,让土豆继续生长。

自留地里除了种土豆。还种几垄玉米。烀玉米,烤玉米是人们最喜欢吃的。生产队虽然种的玉米满山遍野,队上派了看青的人,他们胳肢窝夹镰刀眼睛瞪老大在看着庄稼,谁也不敢随便去掰一穗。再说,生产队的东西,人人有份,偷生产队的东西,就等于偷自己家的东西,那是干缺八辈子德的损事。玉米地大多间种上豆角,豆角是攀藤爬蔓的作物,种在玉米地里,不用搭架就可以爬在玉米杆棵上。但是,玉米棵高,挡阳光,不通风,豆角结角不是很多,豆角秧常常被太阳烤死。

自留地是农民的百花园,种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特别是自己家房基地比较小,房前屋后没有小菜园的人家,自留地上都种些应季蔬菜,白菜、生菜、香菜、葱、蒜等一应俱全。也有的人家还种植了一些稀奇作物,如甜高粱,葵花籽等。

农村一个村住的都是亲戚窝,可是,因为自留地,也经常发生纠纷。

“孩子她爹,你去园田地看看,那个闫歪脖子,翻地起垄,把咱们的垄起偏了一大半,她家垄大,咱家的小……..”刚从自留地回来的妇女向男人告状。

男人正在收拾矮墙头,拎着二齿子奔出了大门要评理去。

女人一看男人这架势,弄不好要出人命,马上连拉带扯不让他出院门。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3)

自留地的蔬菜熟了, “大喇叭”老王婆子和“小喇叭”李家娘们骂上了。“大喇叭”她家的大倭瓜昨天还长在秧上,今天没有了,肯定是挨地边的“小喇叭”她家摘去了。“小喇叭”感觉冤枉,昨天她给孩子二姨的孩子下奶去了,才回家,打算摘筐豆角,挨这个骂冤枉,那还得了,吵得满地是人看热闹。

其实,都冤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还可能让外屯人顺手牵羊了呢。

乡下人骂骂吵吵,从不记仇,今天骂完,明天在自留地地见面,又互相送地里熟了的蔬菜。

当年,自留地是农民可以自主支配一块乐园。所以,每家都精心地伺弄。为了自留地多收成,每年都捡很多的粪撒在地里。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谁家也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地里撂荒。无论生产队的活计多忙,干活有多累,一定要把自留地伺弄干干净净,否则,睡觉都还掂心。在忙铲忙割的季节,男人在生产队地里干一天活,中午或者晚上,必须去自留地里把没有干完的活做完。女人爱护自留地如自己的孩子,从春到秋,几乎天天往自留地跑,撒籽、拔草、收菜,家里来了客人,看见门锁着,不用问邻居,到自留地一定能够找到。

自留地也是孩子们的一方天地。很多孩子像个小尾巴一样,拽着母亲的衣裳角儿,颠颠儿地跟在母亲的屁股后,去那一亩三分自留地儿,学着母亲的样子,帮母亲干活,却总是帮倒忙,其实。孩子们最大的心思,就是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谁家地里种了香瓜、胡萝卜、绿萝卜、甜高粱、葵花籽、黄菇娘等,那是最招引孩子的。还没有等自己吃,就让孩子们给“罢园”了。有啥办法啊,穷啊,一年到头,孩子们连一个水果都吃不到,这是最好的口福。

秋天的时候,自留地作物收回了家,还是有人来光顾,那是遛土豆捡秋的人们,生产队不允许捡秋,自留地还可以遛出来很多东西,成为一种外捞,大家感到一种满足。

当年,自留地经营作为集体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同广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留地丰富了农民菜篮子,弥补了集体经济的给农民带来不足部分。自留地这种家庭经营方式,符合千百年来广大农民的耕作习惯,缓解人民公社体制下僵化、刚性的管理模式带来的矛盾,减轻农民的心理压力,为后来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依据。

农村实行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个人原有的自留地全部纳入实行家庭经营土地范围,自留地也随之消失。

一块小小的自留地块,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承载了太多的沉重和无奈,同时也给当时农民带来过一定的快乐。现在,每当我回到家乡,仍然想看看曾经耕耘那块园田地,回忆一下难忘的往事,给孩子们讲那苦辣酸甜的故事。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4)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5)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6)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7)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8)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9)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10)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11)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12)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13)

乡情散文家乡的原风景(乡情散文农民的)(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