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病院的人都是怎么过的(如何在精神病院里证明自己是一个正常人)
只要你不反抗,生活就可以岁月静好。从何时起,追求自由成了悲剧。
01电影中的闹剧
墨菲是一个十足的混混小流氓,满嘴脏话,桀骜不驯,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他假装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疯人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冲击。
刚进疯人院的时候,当手铐解开那一刻,他就振臂高呼自由,还在警卫脸上亲了一口。
他要求看棒球比赛直播、他试图抬起一个坚不可摧的压水台子、他带着大家打牌打篮球、他偷开汽车带着病人出海捕鱼。
这一切颠覆寻常的行为让院方头疼不已,也让管理这些病人的护士长的权威受到挑战。
为了惩戒墨菲的胆大妄为,院方决定将他永久留在疯人院。
这是一部拍摄于1975年的电影,改编自1962年肯.克西发表的小说同名小说《飞越疯人院》。
在中文的语境中,“疯”有两层境界,一种是个体的,代表内在精神的亢奋、低落或跌宕起伏,异于常人;第二种,“疯”又是社会化的,它代表社会评价与地位。
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在精神病院里证明自己是一个正常人”。
电影里的墨菲,无疑就遇到了这样的世纪难题,当一个正常人进了精神病院,他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那么他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生存,要么灭亡。
酋长是医院里身强力壮的人,但他有严重的自我压抑,他反应迟钝不与人交流,墨菲的到来改变了他,他们成了朋友,墨菲使他走出常年压抑的阴影,最后成功逃离那个本也不该属于他的地方。
而墨菲这个不被制度束缚的小混混,在一连串“闹剧”之后,等待他的,却是悲剧。
02悲剧的由来是墨菲本人的自以为是吗?
大概是的,因为他幼稚地认为医院一定好过监狱。至少可以逃避劳动。监狱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地方,那么疯人院有自由吗?
小说发表于60年代,是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份。
民权运动、肯尼迪遇刺、东西方冷战,社会大环境促使许多文人拿起创作的武器,或小说、诗歌、音乐等表达对体制的不满和鞭挞。
电影“疯人院”也有隐喻的的意味,尤其是以护士长为代表的对制度异常执着、道德上看似完美无缺的这部分人,他们占领道德制高点,享受优越感。
在这个疯人院,墨菲是一个异类,也是现状的挑战者。他被封锁在疯人院中,核心就是逃离和反叛,和护士长是两个对立面。
最终他没有逃脱体制的桎梏,被当做一个精神病人做了脑部手术。
手术后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鲜活的墨菲,他沦落成护士长的一件成功作品,这是最悲哀的事。
酋长在逃跑之前,杀了墨菲,因为他不愿看到墨菲如行尸走肉般在疯人院里。
死是一种超脱,活着,才是悲剧。
03电影表现的只是美国社会现象太过表面
第一个真实,表现在当时美国精神病院对病人,完全没有人权,虐待时常发生,当时的治疗方式也十分单一,最有力的恐怕就是我们看到的电击了,面对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也就是后来墨菲接受的额叶切除,非常不人道。
导演福尔曼是捷克人,有着悲伤的童年,和复杂的生活和创作背景,1975年,《飞越疯人院》夺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5个奥斯卡最重磅的大奖。
电影之所以如此成功,和导演个人的意识形态有不可分割的原因。这是第二个真实。
04飞越疯人院,到底需要逃离什么?如果说杰克.丹克尔森饰演的墨菲是一次伟大的表演,那么剧中护士长的扮演者路易斯.佛莱彻的奥斯卡奖也拿得实至名归。
护士长连同整个疯人院,都是一种隐喻。
整部电影中,我们看不出护士长明显虐待病人的痕迹。她像一个道德的圣人,毫无瑕疵,她有礼貌,懂规矩,看上去一切都是为了病人。
而她之所以为恶魔,正是因为她在“一切为了你好”的绑架下,漠视人的需求,他们天生只是为了制度服务,而不是为人。
同时,她还觉得自己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他们是彻底被制度化的一部分,这部分,在当今社会,也是比比皆是。
电影是一个悲剧,但是整体的色彩运用相当柔和。暖光照在脸上,显出无比岁月静好。
只是,这种安逸,是你不能不满,也不能反抗。与护士长相对立的墨菲,是整个疯人院里反制度化的一个角色定位。
很多病人,是自愿来到疯人院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在柔和的音乐下,吃着不知名的白色药片,在他们心里,这一切再正常不过。
他们从未想过,这些,是合理的吗?
当墨菲劝说他们离开时,他们表现出的,还是漠然。
就像同样描写自由反对体制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刚开始是时候是不适应,后来就慢慢习惯了,最后,是你离不开那座高墙。
墨菲的死和酋长最后的离开,无不是自由精神对抗固有秩序的胜利。那么,其他还关在疯人院里的人呢?
墨菲说“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你们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啊!
在一个集权的社会,所有有活力的大脑都被禁锢,尽管此时的社会看来无比和谐有序。除了一种难言的压抑。
1975年到今天,已将近50年。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现在依然存在。就像乔治奥威尔在1949年出版的那本《1984》,假想的未来社会,丑恶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一样。
我们每一个“正常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不见得和精神病人有多大的区别。
“护士长”代表的群体,到处都在,墨菲,也从未消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