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飖兮若流风之回转(风乎舞雩咏而归)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转(风乎舞雩咏而归)(1)

作者|刘士忠

编辑|清平世界(wxqingping)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转(风乎舞雩咏而归)(2)

咏 而

那年的仲春,我们几位义气相投的朋友,慕名驱车来到曲阜的沂河边,浑身精条无所顾忌,纵身一跃跌进水里,十分尽兴地畅游。

待上岸来,适逢溯水而来的和煦微风,迎着岸边低垂的新柳娓娓吹拂,柳枝翩翩舞动,此时此刻,使人胸间的一切愁绪与排满皆被荡涤,真乃洗清尘世万虑空啊。

《论语·侍坐》记载道,春日的一天,孔夫子正襟危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侍。夫子依次问四人的志向,最后轮到曾皙:“点,尔如何?” “点”,就是曾皙了,他是曾子的父亲,父子同为孔门的弟子。当下,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者之撰’。”他鼓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说,我的志向与他们三人不相同。

经孔夫子的追问,曾皙才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更换春天的衣服,我携同五六位成人,六七个孩童,在沂河里痛快地游泳洗澡,再到舞雩坛吹吹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往回返。诗言志,歌亦言志,真是意气风发啊。

“风乎舞雩,咏而归”,出神入化的意境,曾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神魂颠倒。想起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陈梦家教授,在讲课中每常念到这一段,无不身不由己地挥动双臂,长袍宽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飘飘欲仙。

孔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

从曾皙的观点来看,似乎属意无所作为,其实不然。他所描述的“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深含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从他的神态上,也可以看出他成竹在胸。在此四人中,他的道德修养最高,而且也真正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那就是回归到尧舜时代无为而治的形态,一种垂拱而天下治的政治理念。

由此,还可以上溯到老子———无为而治的开山鼻祖。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转(风乎舞雩咏而归)(3)

只是游个泳、洗个澡,却道出治国安邦的深刻理念。可见孔夫子教导学生的方法,是摈弃陈规,似不经意,就地取材,于事喻理,深入浅出,精于启迪。

当然,其他三人的志向也不俗气,亦非等闲。在回答夫子的问题时,性格率直的子路脱口而出:千乘之国,我去治理三年,能摆脱饥馑,人民勇武尚德。冉有也期许三年,治理一个六、七十里见方的小国,“可使民足”。公西华谦虚地说,祭祀的工作或同外国会盟,我能担当司仪。

坦率地说,三人的回答,基本都是疆域狭小的地儿,小国寡民,鼻孔大的乾坤而已。于曾皙的志向,无与相比。

既有歌咏,便会相伴音乐。是的,孔夫子十分推崇音乐,并在六艺的顺序里把它列为第二。孔夫子尤其痴迷绍乐,以至于听到绍乐后三月不知肉味。真是难以想象,这位教育家与思想家是何等的专注和执拗,又是何等的精神投入!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转(风乎舞雩咏而归)(4)

然而,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理念,并不为当时的上层所青睐。想当年,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一路唱来,推介自己的那一套主张和教化,结果并不理想。孔夫子所做最大的官,只是个中都宰。师徒一行人在陈蔡地被困厄,该是多么的狼狈啊!孔夫子深知自己的主张和者盖寡,曾经悲叹道,如若道之不行,宁愿乘船浮游于海洋。

可见,古往今来,并非所有的吟唱都是那么的愉悦开心,都能美好如愿的咏而归。想想屈原大夫,在湘水边行吟泽畔,无论是咏诵《离骚》,还是讴歌《橘颂》,脚下的铺展只是一条不归之路,所有的唱词终归于千古绝唱。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也曾发出“吾谁与归”的无奈感叹。吾谁与归?空怀报国之志的落魄精英发出的切腹之痛。

于是诉诸酒,举起“杯莫停”。此时此刻,能有岁月静好?我想,音乐若是纯天然的产出,它曾经多么恣意生长无所顾忌,如今就有多么淡然处之不谈风月。有歌作前期铺垫,已然再举杯莫停。

内敛的人在酒精的作用下,会有些怅然若失,却往往闭口不谈风月,亦不会长吁短叹时运。侧转身子去平平淡淡过草根生活,不事张扬个性,并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闭塞铿锵有力的黄钟大吕,无视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杀机四伏、刀光剑影的狐步藩舞,试想,这便是心灵的安全港湾?

恋恋不舍地离开沂水,离开曲阜。我在心里打谱,待到明春,虽已近古稀,却还要亦步亦趋地仿效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转(风乎舞雩咏而归)(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