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怎么看待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之战)
《亮剑》开篇便描绘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山崎大队误入八路军腹地,李云龙率独立团用挖战壕的方式接近山顶,2分钟内全团手榴弹全部扔出,再进行惨烈的肉搏战,最后全歼山崎大队。
整个战斗酣畅淋漓,毫不拖泥带水,看了直呼痛快。这场战斗就是根据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之战所改编的,然而这场战斗却没有《亮剑》中描绘得那么轻松,整个战斗过程及其惨烈,如此惨烈的战斗,为何要打?彭德怀与刘伯承之间又有什么分歧呢?
《亮剑》
攻不下的关家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全面抗战初期,日军便迅速占领华北地区各咽喉城市,欲把华北打造成日军的后方基地。然而自日军攻占华北后,却没有一天顺心过,因为此时的华北地区开始了游击战,这种连对手都摸不清楚的作战方式令日军指挥官头疼不已。
于是1939年以来,日本开始实行“囚笼政策”,所谓“囚笼政策”就是以公路、铁路、岗楼、深沟在平原上进行网格化分割,每个坐标都有碉堡,交通干线沿途的大小城镇都有据点,这么密集的军事网络把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完全隔离,游击队发展困难。
华北的游击战进行困难,全国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整个中国被一层阴霾笼罩。
在这个时候八路军决定在华北地区搞一次大规模破袭战,提升全国军民的信心,这场破袭战就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共分为3个阶段,“关家垴战斗”就发生在第三阶段。
百团大战
前两个阶段的胜利让鬼子恼羞成怒,日军就调遣成千上万的部队对华北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这次扫荡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彻底摧毁游击队员藏身于群众中的可能,于是,在“扫荡”过程中,鬼子见人即杀。
无论妇孺,屋子全部烧掉了,牲畜能抢就抢,抢不掉就销毁,饮用水源通通下毒,毫无人性可言,面对着各处的焦土,彭德怀痛心不已,决定打一两场歼灭战。但是,这次的日军来势汹汹,为了八路军总部的安全,彭德怀与左权两人所在的总部指挥机关在山西武乡县境内不停地转移。
10月底, 只有500多人的冈崎大队误打误撞之下来到了八路军的黄牙洞兵工厂,被发现后,彭德怀下令围剿,冈崎大队便放了一把火,开始逃窜,在军民的围堵之下,冈崎大队被迫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准备夺取道武乡,退回沁县。但碰巧的是, 刚刚打完仗的129师就在附近休整,彭德怀决心歼灭冈崎大队,决不能让他们逃跑。
夜间,冈崎大队趁着夜色掩护,连夜占领了关家垴、柳树垴,关家垴是一个高高的山岗、环山群绕但山顶平缓,同时其北面是断壁,东侧与西侧的坡陡峭,只有南面的坡平缓,也只有南面能够选为进攻路径。
冈崎大队
如此一个地方,简直是天然的防御堡垒,而适合进攻的南坡对面的柳树垴地势比关家垴要高,在此处设置火力,完全可以覆盖南坡,进攻压力翻倍,加上日军连夜修筑的防御工事,可以预见,夺取关家垴必是一场恶战。
10月30日凌晨,总攻发起了,八路军大部队夺取关家垴,并派敢死队夺取柳树垴,在攻占柳树垴后,对关家垴的进攻压力并没有减少,关家垴地势易守难攻,日军装备精良,同时由于没有退路,日军在拼命抵抗,八路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早上9点,八路军头顶传来了飞机的嘶吼声,敌人的援助飞机到了!炮弹从飞机上倾泻而下,对八路军狂轰乱炸,进攻的这一侧本就地形狭小,八路军不得不在飞机来时停止进攻,等到飞机飞走了再组织下一次进攻,然而就在八路军停止进攻关家垴时,日军又组织兵力把柳树垴夺了下来,八路军的进攻处境雪上加霜,彭德怀不得不从正面战场再抽出三个营的兵力攻占柳树垴。
然而这三个营前后进攻四次,仍未攻下柳树垴。攻打柳树垴伤亡不小,而在关家垴的正面战场更是惨烈,下午2时,被换下来七七二团1营只剩下6人。进攻关家垴接连受挫,八路军的伤亡持续增加,这让八路军是否再攻打关家垴产生了分歧。
进攻关家垴
刘伯承及陈赓的战术考虑关家垴久攻不下,自身伤亡不断增加,这让在前线指挥战斗的陈赓忧虑重重,随后陈赓向彭德怀建议,暂时停止进攻关家垴,留出一个缺口把冈崎大队放下来,再寻机会进行歼灭。然而彭德怀却命令陈赓必须在关家垴消灭冈崎大队,否则一旦把冈崎大队放走,在抓到就难了,这一次,哪怕把队伍打光也得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陈赓只好服从命令,继续组织进攻。
陈赓刚提完意见,另一处战场的指挥刘伯承也打来了电话,刘伯承认为:攻占关家垴伤亡太大,日军的援军也在赶来的路上,此时应当放弃攻打关家垴,不应当把兵力完全消耗在这一处地方,此次撤退后,他日再寻找机会消灭日军一个大队。
彭德怀认为这时候的冈崎大队已经疲惫不堪,军队应该一鼓作气攻下关家垴。刘伯承仍然不同意这次战斗,再次请求全员撤退,再寻战机。这时的彭德怀下了死命令,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刘伯承的一二九师番号。
陈赓,刘伯承看到了我军伤亡大,并且清楚地明白八路军穷,所以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条战术贯彻得很到位,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毛主席也说过,有效的保存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的打击敌人。所以陈赓与刘伯承更多的是在战术方面考虑。
刘伯承
彭德怀的战略眼光第一,冈崎大队在误打误撞中发现了我军的兵工厂,这个兵工厂虽然规模小,产量小,但对当时装备缺乏的八路军来说重要之极,兵工厂不好搬迁,如果放跑了冈崎大队,这个兵工厂必然会成为日军的进攻目标,彭德怀为了保护兵工厂,就必须把冈崎大队消灭在关家垴。
第二,这个冈崎大队只有区区的五百人,五百人的队伍竟然敢深入根据地腹地,哪怕是误打误撞进来,如果这个大队还能完好地撤退,这不仅是对八路军极大的侮辱,也会助长日军的气势,如果日后日军不断派小股部队侵扰根据地,以后根据地再无宁日,根据地都不能稳固,怎么在后方指挥战斗?所以,此战一定要把冈崎大队消灭,明白地告诉日军,小股日军进入根据地就是这个下场。
第三,此时大部分部队正在外线作战,总部的守备兵力实际上是空虚的,这次如果不是陈赓的部队恰巧在此休整,对冈崎大队可能都不会发起进攻,如果被日军发现八路军总部空虚,必然会集结兵力,对总部进行攻击,而攻打冈崎大队,就是告诉日军,八路军的守备力量充足,如果要来进攻就要掂量一下自己。
第四,自敌人开始报复性扫荡以来,军民情绪低落,彭德怀早就有意打一两场歼灭战,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提升我军士气,而冈崎大队就在此时出现在了彭德怀眼前,日军的大部队歼灭不了,那就歼灭一个大队,彭德怀自然不会放过这股日军,必须打掉。
彭德怀
战斗结果接到死命令的刘伯承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寻找破敌之法,在刘伯承观察攻击地形时,发现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土质是黄土的,当即下令挖地道,打上去。经过10月30日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占领了大部分阵地,但仍然有两处关键阵地被日军牢牢占领,而此时日军的增援部队也即将赶到,彭德怀下令。
在31日下午4时整,发起最后的进攻,进攻打响,敌军的注意力显然都在南坡的八路军身上,陡峭处的攀登队及暗道并没有被发现,八路军就这样出现在了敌军的后面,敌军阵地一阵混乱,我军趁机冲上高地,展开肉搏战。
日军剩余兵力缩在半山腰的窑洞里拼死抵抗,由于缺少大型武器,一时间无法攻克窑洞,战斗持续到深夜,仍有日军未被消灭,11月1日,日军援军部队到达,八路军只好放弃战斗,撤出关家垴,上百个鬼子也在援军掩护下撤退。此战,我军投入总兵力一万余人伤亡2000余人,日军大队500余人,战场仅发现鬼子尸体280多具,俘虏2人。
撤出关家垴
战斗后,各方对此次战斗的意见各不一样,有些人认为,这次战斗的损失过大,并且没有完全消灭日军,不符合八路军的游击战略方针,甚至各方对八路军的战斗力都有了怀疑。在我看来,这场战斗所达成的目的完全超过其所带来的损失。
首先,战斗打完后,彭德怀,刘伯承等人登上高地观察战场,刘伯承发现日本人的防御工事构建得非常科学,尤其是“猫耳洞”人躲在里面非常安全,刘伯承对此很受启发,在后来的战斗中我军也开始广泛使用猫耳洞,大大减少了损失。
其次,此次战斗后,日军也明白一个大队遇到八路军很可能就会被全歼,这次冈崎大队是依靠地形才苟延残喘,所以日军也不敢只派一个大队在根据地横冲直撞,大大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正因为此战,根据地方能够安宁下来。
冈崎大队
最后,这场战斗并没有违反游击战略方针,战场上的情况具有偶然性,就如这次冈崎大队误入八路军腹地,我军兵力数倍于地方,且敌方援军尚未到达,所以,这场战斗已经达到了我方作战的条件。
毛主席也曾说:“这次的战斗完全执行了中央正确的路线太行区有两个旅(即参加关家垴战斗的三八五旅、三八六旅)打得比较艰苦些, 伤亡也比较大些。战争嘛,总是要有伤亡的,最主要的是通过战争锻炼了我们的部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