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文字版 国学经典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

适可而止,功成身退,是本章所要讲述的观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传承国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文字版 国学经典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承国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文字版 国学经典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

传承国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文字版 国学经典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

适可而止,功成身退,是本章所要讲述的观念。

月盈则亏,是自然规律。世人皆有功利心,都有所追求,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所谓物极必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所产生的作用就只剩一串数字了。但是这些到达高处的人,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过大地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进而从社会疯狂敛财而又不反馈用之于民,不可一世,势必为自己埋下隐患。这隐患一旦有朝一日爆发,最后终将功亏一篑,甚至身败名裂。如我们所见,某些所谓集团产业触手往往遍及各行各业,不知边界,哪里有钱赚就什么都要覆盖,成就自己财富的同时无数平民个体遭殃,不给别人一条活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日趋艰难,社会贫富差距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大家都会把它视为一种社会的不公平,更严重一点的就是要仇富了。

我们也经常看到某些大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为什么?因为“高处不胜寒”,不知道适可而止功成身退,乃至到最后墙倒众人推。而聪明的人,懂得明哲保身,在享受自己人生巅峰的同时,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拿出财富来做慈善、扶持农工,或者自己下沉更基础研究,扶持产业发展回馈社会。

功成身退,是大智慧。如何能在成功之时,不居功自傲,不贪念名利富贵,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性的。

分享历史上有两个人物,就是“功遂身退”的典型代表。一个反向典型,韩信。韩信功高盖主,可以说有一半的汉朝江山是他打下的,而他没能做到急流勇退,对刘邦来说如鲠在喉,最终被杀。另一个正向典型,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则聪明得多了,刘邦大封功臣时张良再三推辞不受齐地三万户食邑,自请改封与刘邦相遇的留地,封留侯,晚年云游四海过起隐逸的生活,所谓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

附注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手捧着想要保持满盈,不如适可而止。

敲打想要使它锐利,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纵是金玉堆满屋子,也无法守得住。

富贵到了骄纵的地步,只会给自己留下祸根。

功成身退,才是天道(自然规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