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详细的汉书注释(龙文鞭影卷二十四寒)

现存最详细的汉书注释(龙文鞭影卷二十四寒)(1)

葛洪负笈 高凤持竿

gě hóng fù jí gāo fèng chí gān

【注释】

(1)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一生好学,著述闳富,其中《抱朴子》一百一十六篇,为其最重要著作。

(2) 负笈:背着书箱。形容读的书很多。负,背着。笈,书箱。

(3) 高凤:字文通,东汉时南阳叶人。好读书,后为名儒,终生不仕,隐身渔钓而终。

(4) 持竿:拿着竹竿。

【语译】

葛洪博览群书,兼通儒家道家及医术;高凤拿竿读书,岂知麦子随雨水流走。

【人物故事】

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二〉载,生于晋朝的葛洪,祖父葛系、父亲葛悌都曾为官且很有学问。葛洪十三岁父亲过世,家道中落,因而生活贫穷。他非常好学,为了换取纸笔,白天砍柴,晚上读书和写作,终于成为名儒。

葛洪没什么欲望,不爱玩也不会玩,不会下棋,甚至连流行当时的投骰都不会。生性质朴又不善言辞,对名利很淡薄,既不接待人来家作客,也不外出与人交往。就算走在余杭山中,深山穷谷无人之地,遇到何幼道、郭文举,他也只是拿眼睛盯着看,没开口说句话。然而为了想读一本书或探讨书里面的一个义理,他可以不顾山路难行,跋山涉水走上千里路,不达成目标不罢休。就这样,他研读了许多古今图书,也接触到特别引他兴味的神仙导引养生术。

葛洪的堂祖父葛玄是三国时代吴国的道士,修成得道,人称太极葛仙翁,他将炼丹秘术传给了郑隐,葛洪就去找郑隐学习,把炼丹秘术全学会了。后来葛洪又去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鲍玄把女儿嫁给他,让葛洪承袭一生所学,葛洪还广泛地研习医术。他一边研习一边写作,所有撰写的内容一定先认真核实过。其才华非常丰富充沛。

高凤因为逃避为官,过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事迹被归在《后汉书》的〈逸民列传〉中。“逸民”意指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列传中说,高凤还是个年少书生时,家里以种田为业,但他总是聚精凝神、日夜不停地诵读经书。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田里工作,堂前正晒着麦子,就交代他要防鸡啄食。妻子离去后,突然下了一场又猛又大的雨,高凤虽手握竹竿,却专心诵读经书,毫不察觉麦子随着淹积的雨水流走了。妻子回来惊问他,他才醒悟过来。因为好学不辍,后来成为有名的学者,在西唐山中教书。

高凤老年时名声更大,太守连连召请他,他找藉口推辞;有人推举他,方抵官署他就托病逃回家。他把财产全给了侄子,然后跑去隐居,过着渔夫的生活终老家中。

【说明】

葛洪和高凤都是心无旁鹜、孜孜不倦、学而有成的人。一切学习以志趣为归依,名利皆非计虑所在。特别是葛洪,专心致力于所学,想读的书一定设法找到,不解之处一定向知道之士请教,或在群书中寻求解答。为了学习,无论走多远的路,吃多少的苦,都不以为意。专精一门,不断学习,并将研习所得编撰下来。一门知识必定探究至最精辟,极其勤勉地研习至彻底了解,然后再扩展另一门的学习。因此葛洪传世的著述非常丰厚多样,这是他一生爱好学问、认真踏实所累积的成果。

释之结袜 子夏更冠

shì zhī jié wà zǐ xià gēng guàn

【注释】

(1) 释之: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历事汉文帝、汉景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

(2) 结袜:把袜带绑好。

(3) 子夏:杜钦,字子夏。学识渊博,深谋远虑。其父杜延年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今属河南)人。曾为汉成帝舅大将军王凤幕僚。

【语译】

跪着帮老人绑袜带,张释之更受看重;改戴小帽,杜子夏教人改掉不雅称号。

【人物故事】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所记,张释之原本是默默无闻的骑郎,中郎将袁盎知道他有才干,就让他在文帝身旁做传达、通报的职务。在应对之间,张释之逐渐受到文帝的重视和肯定,因此他的职务就从“谒者”升为“谒者仆射”,再升到“公车令”,负责皇宫外门——司马门的守卫。

上任不久,就遇到太子与梁王共乘马车直接进入司马门。张释之追上去制止他们不让进宫,还上奏弹劾他们不下马车直进宫门“不敬”的罪。文帝为此,向薄太后免冠谢罪,说自己“教儿子不谨。”薄太后派人奉了圣旨去赦免太子和梁王,两人才得以进宫。这事让文帝觉得张释之很特别,就授予他中大夫的职位。不久又升到中郎将,后来又让他当廷尉掌刑狱。由于他执法公平,即使跟皇上有关的案件也不偏私,因此得到天下人的称颂。

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景帝。因之前的过节,张释之心生惶恐,藉口有病,想要辞官;怕景帝有重罚,想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做才好,为此十分不安。老人王生想了个法子,终于使得张释之面见景帝谢了罪,景帝也没责怪的意思。王生这个老人擅长道家学说,从没做过官,却很有声望。有一次景帝召见他,在朝廷中让他坐着,而三公九卿全都在场站着。老人说:“我的袜带松了。”转头对张释之说:“帮我把袜带绑好!”张释之就跪下来帮他绑袜带。

过后,有人问王生说:“你为何当廷单单就屈辱张廷尉呢?”王生说:“我年老又没地位,想我这辈子没法子对张廷尉有什么帮忙,张廷尉可是当今天下名臣呀,我特意屈辱他一下,让他跪着绑袜带,是要让大家看重他。”听到这话的王公都说王生做得好,而敬重张释之。不过张释之侍奉景帝才一年多,就派他去当淮南王的辅佐,也还是因为之前的过节。

《汉书.杜周传》叙述杜周及其子杜延年、其孙杜缓、杜钦及其玄孙杜业等人的事迹。这里要说的是关于杜钦的故事。

杜钦年少时喜好读经书,家中富有,可惜眼睛瞎了一只,所以不爱当官。当时茂陵(今属陕西)人杜邺,不但跟他同姓,字也叫子夏。两人都因才智和能力在京师受到赞扬,士大夫们为了区分两个子夏,杜钦就被说成“盲杜子夏”。杜钦非常讨厌因身体的缺陷而受到侮辱,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跟宽才两寸,从此京师的人每提到他就改口说“小冠杜子夏”,说杜邺是“大冠杜子夏”了。

【说明】

张释之为人正直,他执行职务始终持平,不看对方身份地位,就事论事,公平执法,他做的是天下人的廷尉,而非天子一人的廷尉,故而受人敬重,名留青史。

杜钦虽然眼睛残缺,不便当官,但毕竟是个博学有谋的人,他只用了一顶小小的帽子,就将别人对他带着贬损的称谓,在平和的状况下自然而然地改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