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各种哲学家的书(读了10本哲学家传记)

介绍各种哲学家的书(读了10本哲学家传记)(1)

《叔本华传》最没劲

两个多月前买了几本哲学类的书,里面有几本大部头的哲学家传记,像《大卫休谟传》、《罗素传》、《克尔凯郭尔传》等这几本,都是六七百页的体量。我向来读书的方式是狗熊掰棒子,看哪本随心情,常常是同时在读五六本书,最后哪一本也没读完,又去翻下一个“五六本”了。但是这几本哲学家传记,我第一次有些发愁啥时候才能读完。

发愁的同时,还有点小兴奋。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我只对哲学家的八卦有很大的兴趣:

我想知道他们小时候干过什么坏事,挨打了没有。

想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什么一辈子打光棍不结婚,他们想过女人没有。

想知道他们那些改变世界的观念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费了多大劲想出来的,我还有没有机会也想一个出来。

想知道他们还有没有不被大众熟知的一些冷门装腔概念,我好拿出去也装装腔。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兴趣要远远高于他们那些深刻复杂的理论。

我这是歪嘴和尚念歪经,属于不上台面的阅读角度。

这十本哲学家传记是: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瑞·蒙克

《尼采评传》张典

《伯林传》叶礼庭

《成为波伏瓦》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康德传》曼弗雷德·库恩

《克尔凯郭尔传》尤金姆·加尔夫

《大卫休谟传》欧内斯特·莫斯纳

《叔本华传》戴维·卡特赖特

《加缪传》郝伯特·洛特曼

《汉娜·阿伦特传》伊丽莎白·布鲁尔

这十本传记里,较为枯燥的是《尼采评传》、《叔本华传》。读起来比较有意思的是《伯林传》、《成为波伏瓦》和《加缪传》。

2个月下来,我到底从这些哲学家身上看到了什么呢?哲学家传记到底值不值得读?

我先说说两个知名读书人对传记的看法, 一个是得到APP的罗振宇,另一个是经济学家何帆。

罗振宇说,读人物传记是了解一个时代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一个入口。

我不太同意罗胖的这个说法。

因为想了解任何一个时代,人物传记都是最低效的方式,看百科都比看人物传记更高效,更低成本。

罗胖为了卖书,啥招儿都用,听听就得了。

何帆在他的《大局观》里说,他不鼓励大家去读传记,尤其是自传。他说传记看起来真实,其实没法考证。

何帆老师就更不地道了,嘴里说着你们别读传记,他自己却在得到APP的读书专栏里用了7篇文章讲罗素的传记。真是口嫌体直的代表。

读书人的话吧,听一半信一半就行,别太当真。比如鲁迅也说过不要读中国书,但他读得比谁都多。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说了半天,那还读不读传记了?当然要读了,而且还要多读,反复地读。

我说说我的感受,你们姑且听之。


01

如果你家里有小孩,那你自己一定要读传记。

孩子在的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以什么人为榜样,长大了想做什么,往往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因为心智发展不成熟,他们可能会:

遇到难题可能会绕着走;

爱玩贪玩,荒废学业;

遇到打击,不能正确面对;

······

这时候,如果当父母的如果读过哲学家的传记。

你就知道维特根斯坦的第一本哲学书被各个出版社拒稿,他也气得想放弃;

你也知道波伏瓦一生中几乎是每出一本书都会挨骂;

你也知道加缪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段时间,文思枯竭,根本写不出东西;

你也知道克尔凯郭尔因为对抗一个八卦小报,被小报追着连续辱骂了六个多月。

······

你知道那些伟大的哲人曾经遭受过的挫折和磨难,你首先不会慌张,这时候你就可以马上鼓励孩子,让他很快走出负面情绪,树立正向价值观。

如果这时父母看着情绪失落的孩子一脸无奈,不知该如何宽慰孩子,那很可能父母会用不好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打骂孩子。

人在面对自己一时无能为力的事情时,是慌乱的、甚至是愤怒的。本来是一个很好地教导孩子的机会,很可能因为父母的无知,最后变成一次失败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内心留下不好的心理阴影。


02

如果有人看到一个哲学家的名字,心底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敬畏,那他就该好好读读哲学家的传记了。

因为对哲学家抱有敬畏心是不对的。

对一个人又敬又畏,基本上是不了解对方。

一旦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缺点充分暴露,神秘感消失,敬畏心也会同时消失。

当你知道休谟、尼采和加缪都曾被女人玩得团团转时;

当你知道波伏瓦曾经搞过多角恋,明知伤害到他人,却依然不停手时;

当你知道尼采为了退休金,很可能故意装病时;

当你知道萨特色迷心窍,撒谎成性时;

······

当你了解了这群曾经影响过世界的人物,私底下也干过很多乌七八糟的事情,你可能再也不大可能敬畏他们了。

大自然给了每个人同样的理性、情感和欲望,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谁也不比谁龌龊多少。

读传记,就是把神圣,还原成人的过程。

千万别小看敬畏心对人潜意识的塑造,

因为敬畏一个人,你可能就会崇拜他,爱戴他,为他痴迷,为他付出。

这是什么?

这就是权威带来的敬畏心在操控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对任何一个人的敬畏,都会让人失去自我。


03

我以前在微信群里是个口无遮拦的人,很多时候为了逞一时之快,经常嘲讽这个,刻薄那个。幸亏是有互联网隔着,不然那些和我吵架的人非得过来和我打一架才能心里舒坦。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对很多事、很多人都存在着明显的偏见,自己在没有掌握更多信息的情况下,轻率地说出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刻薄言辞。

我在读哲学家传记时,多次读到这些哲学家被外界误会,并且自己有口难辩。他们的内心很痛苦,他们中有的会发表文章澄清事实,但收效甚微;有的干脆不解释,任凭大众误会下去;有的只和身边的亲朋述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比如克尔凯郭尔为了反击一个叫穆勒的人对他的无端指责,克尔凯郭尔揭露了一本八卦杂志《海盗船》和他的关系,导致杂志连续六个月刊登一系列挖苦他的文章和漫画,随后他的生活就被毁了,走到哪里都被人嘲笑。

比如波伏瓦一生都在被外界误会成萨特背后的女人,甚至被自己的亲爹指着鼻子说她是荡妇。

再比如加缪一辈子都在反复声明自己不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但没有人理会他的声明,甚至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获奖词里都说他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辩无可辩。

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似乎感觉到我就是那些误会他们的人之一,我就是在不了解他们真实情况就随意评价他们,就像自己在微信群里随意评价别人一样。

这几本传记让我更加认清谦卑的意义,谦卑的人是不会随意评价别人的。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不一样,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一个侧面,就给他贴标签,这就太简单粗暴了。

这十本哲学家传记读下来,这几天常常有种错觉,就是我总感觉这十位哲学家就在我身边,他们在围观我的生活。我做任何一件事,他们都在旁边看着;我遇到任何想不通的问题,都能随时向他们请教,他们就像是我的军师一样,让我在做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决定时,都有他们在帮我出谋划策。

这让我倍感荣幸。

但是,再一细想,身边老跟着十个死鬼,也挺瘆人的。


麻花说:

还有几个哲学家没跟在身边:

《海德格尔传》

《伽达默尔传》

《斯宾诺莎》

《胡塞尔传》

《哈贝马斯传》

《罗素传》

《米歇尔·福柯传》

《梅洛·庞蒂》

凑够十八个人,咱以后身边也常带着十八罗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