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曲大全扭秧歌(唱支小曲秧歌调)

音频文件请下载今日头条APP收听

北方过大年,最喜扭秧歌。秧歌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明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据说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

秧歌分为高跷秧歌和地秧歌两种。高跷秧歌也称大秧歌,演员脚底下绑着三四尺长的木棍,身穿戏装,除了边走街边演唱,还要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如摔叉、朝天蹬、翻跟头、拿大顶等,个个身轻如燕,骁勇强悍,踩跷而行,如履平地,真可谓“高跷秧歌夸捷足,群儿聪臂欲升天”(《燕京岁时杂咏》)。

秧歌舞曲大全扭秧歌(唱支小曲秧歌调)(1)

地秧歌在北京各个区县都很普及,小红门地秧歌是北京地区保护最完整的传统秧歌会,原名为“左安门外红寺村太平同乐秧歌圣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秧歌的情节内容由《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情节发展而来,表现了宋江、武松、鲁智深、孙二娘等英雄人物。现今一般的表演程式由开场、走场、别篱笆、斗场、抢桥组成。此外,还有不常表演的堆山子和拆山子。花会上秧歌的表演,最讲究角色之间的相互配合,或刚烈爽朗,或油滑狡诈;或正直沉稳,或滑稽幽默,边扭边唱,相映成趣。

秧歌舞曲大全扭秧歌(唱支小曲秧歌调)(2)

现在大街上,公园里流行的是广场舞,可在十余年前最流行的是扭秧歌。当年我娘扭的上瘾,还专门和老太太们去买秧歌服装、彩绸、彩扇、头花,她们表演时,还命我去拍照留念。岳母娘也一样,锣鼓点一响就兴奋,不扎绸子也想扭。扭秧歌的伴奏乐器是唢呐和锣、鼓、镲,常用的曲调是《小开门》、《开门红》、《满堂红》、《刮地风》、《大姑娘美》、《大中国》等,但流传最广,最脍炙人口的,就是传统的《秧歌调》了。

秧歌舞曲大全扭秧歌(唱支小曲秧歌调)(3)

女儿五岁时学扬琴,初学的曲目是《小星星》、《小猫钓鱼》、《秧歌调》等 。我父母兴冲冲地来家听孩子打琴。孩子打了《秧歌调》和加花《秧歌调》。我娘说,她九岁那年老家(河北三河)解放了,共产党讲男女平等,让女孩子也要上学读书。可那时的旧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念书再多早晚也得嫁人,不如学着做家务。于是,老太太们横拦竖挡,女孩子们东躲西藏,抵触政府,不去上学。后来抓了个态度恶劣的老太太,给她戴上纸糊的高帽,群众打着花棍,唱着歌押着去游街。唱得就是《秧歌调》:“顽固人儿实可笑,不让儿童上学校,不识字,不出操,将来一定受剥削,受剥削!”后来姥姥也改变观念,让娘读书了。娘念到高小。

我爹说,他1953年当兵,从长春调到了北京城。那时北京刚解放不久, 人人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一片热火朝天的新气象。他从大街上听到古城人民唱的《秧歌调》:

农人早起庄稼好,一年四季吃得饱,全家老少乐逍遥,大家来唱秧歌调,秧歌调,踩高跷,秧歌秧歌扭秧歌,大家来唱秧歌调!

姑娘穿着花袄袄,走起路来水上漂,老头戴顶旧毡帽,一个一个乡下佬,啊地哒哒,啊地哒哒,秧歌秧歌扭秧歌,大家来唱秧歌调!

秧歌舞曲大全扭秧歌(唱支小曲秧歌调)(4)

北京顺义抗战民歌《送郎参军》用的也是《秧歌调》:

正月里来正月正,情郎参军真英雄,

小妹今天来欢送,一心参军最光荣,

最光荣,最光荣,我们大家都光荣!

东北还有一首民歌《八路军,真正强》也套用了《秧歌调》;歌星高峰九十年代创作了一首著名歌曲《大中国》,头一句“我们都有一个家”,借用的就是《秧歌调》的第一乐句,一点没改动。秧歌调是北方最家喻户晓的民乐了,又叫句句双,鲜明又欢快,热烈又喜庆,填词就能唱,年节喜事,欢唱歌舞,离不开传统的《秧歌调》。

文/陈伟;曲/陈伟(音频文件请下载今日头条APP收听)

北京民俗(bjminsu)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事宜,请进入微信公众平台联系小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