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的腹部肿瘤有黑色是恶性的吗(巨大腹壁肿瘤填满女子腹腔)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卢骁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本是让人充满期待的一件事,但一路走来,徐女士(化姓)及家人却在提心吊胆、喜忧参半中度过。这是因为,徐女士的腹中除了胎儿外,还有一个巨大的肿瘤在生长。
顺利诞下宝宝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联合整形外科为她卸下了这个沉重的“包袱”——大小约28×20×16cm、重量超过10斤的侵袭性纤维瘤。
带瘤生娃
肿物生长速度超过腹中宝宝
2年前,徐女士就在无意中发现左侧腹壁上长了一直径约2cm左右肿物。因为不疼不痒,没有带来任何异常,她和家人也就没有在意这颗肿瘤。结果,2017年,徐女士通过一次腹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物已经长至15×6.2×3.1cm。
也是在那个月,徐女士检查出怀孕。肿瘤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宝宝,考虑到带瘤生产的诸多风险,徐女士来到省立医院就诊。
“患者来院就诊时,高高耸起的腹部看起来比一些双胎妈妈的腹围还大。”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石玉龙介绍,经检查,到产前,患者肿物已经占据她整个左侧腹壁和大部分右侧腹壁,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大小约28×20×16cm。
在医院产科等相关科室的努力下,徐女士顺利诞下一健康宝宝。而此时,肿物已经压迫到徐女士的膀胱,如果任其生长,也许会压迫到血管到来下肢静脉血栓等风险,切除手术必须提上日程。
由于女性产褥期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在分娩6周后,徐女士来到省立医院胃肠外科。
难点重重
肿瘤切除面临巨大腹壁缺损
入院后,徐女士完善了术前检查。
由于肿瘤巨大,切除及重建难度很大,省立医院副院长李乐平指示,要进行多学科协作,充分考虑到手术过程的每个细节,保证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
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石玉龙主任、商亮主任邀请整形外科霍然主任、影像科孙丛主任、病理科程显魁主任、妇产科孟金来主任、麻醉科王公明主任等,就病人的诊断、手术、及手术后治疗与护理的各个细节进行了充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穿刺病理结果,考虑患者腹内的肿物为侵袭性纤维瘤。
石玉龙介绍,这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好发于女性,与手术、外伤和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高雌激素水平对肿瘤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早期往往被误诊为瘢痕增生,目前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但是,患者这颗肿瘤大大了,其左侧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等几乎全部被肿瘤侵犯,甚至耻骨骨膜也被累及。要做手术,切除到具有侵袭性的肿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切除是一大难点,而如何修补肿瘤切除后造成的巨大腹壁缺损,是另一大难点。
经过全面讨论,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多学科团队决定,行腹壁肿物切除、合成网片并背阔肌带血管蒂肌瓣转移进行腹壁重建术。
多学科联手
历时10余个小时切除10斤多肿瘤
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开始。
在麻醉科张孟元主任的指导下,卢毅主任主持麻醉过程,胃肠外科石玉龙主任医师和整形外科徐广琪副主任医师主刀。
术中发现,肿瘤侵蚀患者整个左侧腹直肌和大部分右侧腹直肌,血供非常丰富。石玉龙精细游离血管,成功切下重达10斤多的巨大肿瘤。
肿瘤完整切除后,徐女士腹壁出现了一个30×17cm的巨大缺损。常规方法无法关闭如此巨大的缺损,结合术前MDT讨论方案,胃肠外科和整形外科团队采用无张力人工合成补片进行初步重建,分离背阔肌带血管蒂肌瓣进行腹部肌肉层修补,最后缝合皮肤,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
手术历时10个多小时,切除肿瘤重达10斤多,接近徐女士体重的十分之一。术后病理证实,徐女士体内的肿物确实为侵袭性纤维瘤。
成功卸下“重担”的徐女士,恢复顺利,术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动,一周后顺利康复出院。
“如此巨大的腹壁肿瘤,临床上很少见。病人的顺利康复,是多学科协作、医护密切配合的结果,是省立医院整体水平的体现。”石玉龙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