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地理四重四轻)
01现象一:重就题论题,轻举一反三
措施:改正某一错题时,不能就该题改该题,而应该对该题可能出现的其他条件进行变换,注重问题和答案的多样性。只有举一反三,才能做一题通百题,开阔思路和视野,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
改正错题,应注意同一问题问法的多样性、同一问题正确(或错误)答案的多样性、同一类题目的多样性(变式题)。比如:答有关根据经纬网来判读方向的题目时,还应思考据昼长时间判别方向的方法;由我国冬夏等温线分布特点来推知世界其他大陆的冬夏等温线分布特点;由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和天气特点推知中南半岛及澳大利亚北部季风风向、成因和天气特点;判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及天气特点,还应学会判读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及天气特点。
改正错题,应重视总结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即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如某城市小区(36°34′N)内南北楼间距为30米,楼高为40米,北楼底层住户冬季是否能接受太阳光照?本题有三种解法:①据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求此时南楼影长,如影长大于南北楼间距30米,则答案是否定的;②据楼高40米和楼间距的比值,可求出南楼顶和北楼底层的连线同地平面的夹角,如此角大于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答案也是否定的;③据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南北楼间距求出南楼高度,若此高度比实际的低,答案一样是否定的。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其中:第(3)问参考答案共有40多个字: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概括成的要点总共8个字: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概括后的答案便于记忆和加深理解。
(3)将答案写成关键词。关键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关键词就是答案句子的核心词。
例如: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其中“优势条件”的参考答案是: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找出每一点的关键词,即可作为每一个要点:①盆地内地形平坦;②水热、水力、生物、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③靠近边境,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旅游业、矿业和边贸。意思与原来完全相同,而文字却减少了很多。
2、思考答案的推理过程。有些问题虽然要求写出地理原因或特点、规律、意义等结论性内容,但标准答案在给出原因和结论的同时,也给出了由原因推导出结论的过程,前后逻辑性、连贯性较强,这才是圆满、无懈可击的标准答案。如问题是: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参考答案是:由于季风强弱不同,我国夏秋和南方降水多,冬春和北方降水少,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所以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如果只写最后的“三多三少”作为特点,不写前面的原因,答案表述并不算完整。
3、反思自我解题行为和学习方法。比较正确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之间的异同点,反思自己的解题行为是否恰当。如漏答了哪一项?为何当时未想到这一点?失误在哪里?以后怎样避免?还有哪些解答方法?未掌握哪些概念、原理、技能而导致失分?
通过反思解题行为可获得学习和解题方法:
(1)掌握解题过程。答题时按照“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解题过程进行。
(2)先看后做。考前几分钟浏览,注意看清答题要求,按照熟悉程度快速确定各题难易度,以便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解题。
(3)调适好考试时的心理。如把平时的练习当作正式考试的试卷来做,注意快速、准确答题;把考试时的试卷当作平时的练习来做,可减轻考试时的心理压力。
(4)温习做过的试题。适当多次温习以前典型的习题、例题和错题。把平时做过的试卷、练习题等保存下来,归类订在一起,到考前再重新温习一遍,重点复习错题,看易错点和失分点,反思出错原因,总结解题经验,力求做到“题不再错”,提高解题的有效性。多温习复杂的答案,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4、分析评分标准和阅题(卷)标准。分析这两个标准可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和解题的能力,悟出答题技巧和规范。如:问答题多答几点,“沾边”(有联系的内容)就写出来,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分;尽量用地理术语,尽可能多地呈现“关键词”;规避常见错误等。例如分析昆明“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成因(6分)。理解该诗的意思后可知,两句诗两层意思,据分值6分能猜出前后两句应当各占3分。因此,分析前句成因后就能知道分值的分布了:前句意思(冬不冷夏不热)占1分,冬不冷的原因(纬度低)占1分,夏不热的原因(地势高)占1分。后句成因可联系昆明准静止锋的特点来说明。
5、注意答案的正确表述。有些同学在组织答案时错字连篇,颠三倒四,口语化严重,不用任何地理术语。常见对策是:
(1)平时要记忆、理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对生僻字和难记的地理术语可默写几遍。
(2)加强审题,挖掘题中所隐含的地理内容,运用相关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在答案中写出涉及的地理名词和专业术语。
(3)思考和书写答案的一般性要求:①答案的方向性:实现题目中的问题与基础知识的对接,并分析解决问题所应用的原理;②答案的全面性: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确保答案全面、完整;③答案的顺序性:将要点编上序号,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最主要的放在最前面。
(4)表述上的要求:要求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进行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论证、探讨、描述、阐释、推理、综合、创新、评价和解决地理问题,论述要全面、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逻辑要严谨、语言要科学简洁,能写出关键性的地理专业术语。书写工整规范,不离题,不说废话,不写错别字和错误的术语,不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如要求写出某地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不能只罗列笼统的要素名称: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而应说得具体些: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表述得是否正确和规范成为影响考生得分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
04
现象四:重答题,轻赏题
措施:在改正错题的过程中,不少同学往往过分重视思考解答试题的过程、思路、方法,而忽视自我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结果是只要答题不顺,就可能对题目本身产生厌烦情绪,使解答过程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同学们应该学会欣赏题目,使自己对题目产生兴趣。欣赏题目的方法是:
(1)欣赏题目词语设计上的技巧:有的题目用语是“一箭双雕”(一句多问),有的题目是“一心一意”(一问一句),有的题目用语有“前因”有“后果”,有的题目很讲究语法(如有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形容词、限制词和关键词等)。
(2)欣赏各问间的关系:有的题目使用了“连环计”(连环问题),有的让人“一错再错”(因果题)。
(3)欣赏问题设计的陷阱;有的问题陷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使用迷惑性语言,引诱解题者上钩犯错),有的题目上演“空城计”(什么条件都没有)。
(4)欣赏题目创设的情景:有些题目提供了新材料、新图表、新知识,联系了生活体验和热点事件,读后让人身临其境,进入题目所创设的情景角色中。
(5)欣赏图表隐含的信息:有些题目提供的图表如同捉迷藏,必须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才能挖出隐藏在图表背后的知识、规律和原理,并从图表中每个数据、符号、项目等判断出地理事物的大小、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