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融合)

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融合)(1)

本文为“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参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点击图片查看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融合

——以《圆的认识》为例

作者:宋娇

作品编号:021

投稿时间:2020.7.28

新课改以来,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越来越得到关注,新课标所强调的三维目标更加说明了,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方法的教授,更要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文化价值与文化观念的传承。

一、数学文化是什么?

数学文化是人类发现创造数学过程中所积累的学知识形态包括:数学概念、原理、定理、公式、方法、问题等显性的数学知识;数学精神形态包括:数学知识背后客观宇宙规律、精美数学结构和广泛应用价值,以及数学家发现创造数学过程中蕴含的数学观念、价值追求、审美直觉、思维方式、数学思想、科学精神等隐性的数学精神。数学文化是显性的数学知识与隐性的数学精神的内在统一。

二、数学文化有什么用?

张奠宙先生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数学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2001版的课标相比,更强调了“数学与人文”的融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不仅能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其精妙绝伦的数学思想方法、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求真务实的数学品格,对于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人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数学文化的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不仅要理解、承认和弘扬数学的工具性价值,更应该重视它的文化价值,特别重要的是——借助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使其外化为一种直接的、现实的数学影响,全方位全角度提升数学思维,更好的认识、理解和学习数学,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获得知识、形成方法、感悟文化、提升价值的生命历程。

三、数学文化怎样走进课堂?

怎样把数学文化带进课堂,怎么做到显性的和隐形的文化同时渗透,又不让文化的渗透过于明显,笔者对于《圆的认识》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有了许多新的审视和想法,现将教学设计如下:

(一)动态呈现,引导想象

1、用几何画板呈现正三角形,在正三角形的每边中点打断,然后,按照顺次连接,出现正六边形,然后正六边形的每边中点打断,按照顺次连接,会出现什么图形呢?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再用几何画板动态出示图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

2、从正六边形到正十二边形时,边和角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样处理正二十四边形,引导学生感知边在逐渐变短,角也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光滑”。

3、如果继续这样变化下去,结果会变成怎样?

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感知圆是一条曲线。

(二)初步感知,体会本质

1、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画圆,该用什么作图呢?可是古时候人们没有这样的工具,只有直尺,也同样能画出圆形,微视频展现古人画圆形的两种不同形式。

2、两种不同的作图形式,都能画出圆形,前者“画点”,后者“画线”,应该画怎样的点,画怎样的线?画几个点?引发学生的猜测和质疑。初步感知圆上的中心点与线上无数个点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以古人怎样画圆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对比分析,初步感知,体会到圆的基本属性,具体的操作更加具有直观性,不仅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同时学生对古人智慧深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殊不知,这一点有可能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三)对比感受,文化融合

1、早在2400多年前,墨子曾说“圆,一中同长也。”请问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一中是什么?同长是什么?引发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古典文化紧密融合,形成数学的全景化。

2、几何画板出示: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并连接中心和角的顶点,圆的同长与其他图形的同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对比感知,继续引发学生对于圆的特征的深刻思索。

3、引导学生认识圆规,并用圆规尝试作圆,感知用圆规画圆和用直尺画圆、绳线画圆有哪些相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总结:圆的中心点在哪里?无数个点藏在哪里?距离相等又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墨子关于圆的文化论述作为本环节的开篇,激发学生更加想要探究圆的性质的欲望,同时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佩之心,并要努力传承下去。这一环节通过论述、对比辨析、画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的认识数学——圆的内涵本质,同时也体会到一定的文化价值。

(四)基于特征,感知圆文化

1、出示生活中圆的图片进行赏析。

2、圆应用:引发疑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3、圆文化:中国人的餐桌大多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

4、圆精神:出示联合国圆桌会议图片,并进行文化普及与欣赏:圆桌会议并没有主席位置,没有随从位置,体现了人人平等的精神和思想。

【设计意图】:有人说,音乐能激发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变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在这里,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深刻的感知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生活化的意义和价值,更是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越了解数学,就越爱数学。

(五)回顾与展望

你觉得圆的研究结束了吗?还需要研究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一堂课堂知识与外延文化结合紧密的课,也是一节内容很丰满的拓展课,既然已经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妨听听大家还想继续研究有关的哪些知识,也许,孩子到课外还会继续去查找、阅读和探索。

四、数学文化怎样存在于课堂?

1、把握显性文化的量。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充分了解教学三位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有所涉及,不能仅是为了好看的“文化”而“文化”,呈现太多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极少。数学文化既包括显性的,也包括隐性的,不要把显性的数学文化“显”得太明显。无论如何变幻数学课的形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效果。

2、注意隐形文化的渗透。除了显性的文化,还是重要的一点就是包括思想、方法、价值观等等隐形的文化,这些文化往往较容易被教师忽视,只注重了外表课的好看,新颖,可是一节课对于学生高尚品格的塑造少之又少。作为教师,我们要带着对数学的一份“宗教式”的情怀,尊重并保护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想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着犯错,不要过早地告诉学生答案。带着对数学文化这样的认识,利用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不忘初心,回归育人为本的本体功能,塑造高品质的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数学教学也能充满人文的味道。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高度抽象让数学变得很薄很薄,数学文化又让数学课堂重新丰盈厚实了起来,当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数学课就会变得神奇,美妙,迷人,有趣,有用,有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教材,深刻分析教材背后所要呈现的数学文化,进而以“数学史料、故事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手段,以数学美为工具,以数学应用为抓手,以系统联系为思路”来渗透数学文化,把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学生便能从小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融合)(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