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哪部最经典(主角没名字的周星驰电影功夫)

周星驰电影哪部最经典(主角没名字的周星驰电影功夫)(1)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里面的角色均没有名字,或者说没有完整的名字。周星驰饰演的主角被人称呼,要不是“哎”,要么是“那个谁”,真的是一个卑微到尘埃的小人物。

周星驰风格的喜剧电影,说到底皆为悲剧。要我看,周星驰的电影,无论是古装还是现代,从他成为“星爷”,在电影创作中有了话语权之后,他所有的电影全是武侠电影,尤以《功夫》为著。

港产影片自有它的土壤。香港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市井气息的浓重之地,按理说应该是人文环境矛盾之处,可现实是,香港把国际化与本土市井完美融合,使得港产片和香港电影人均带有独特港味,外者模仿不来。近些年港产影片的没落,无外乎是资方误入歧途,想要摒弃港产电影中的市井气,结果得不偿失。

回到电影《功夫》本身。

周星驰电影哪部最经典(主角没名字的周星驰电影功夫)(2)

在《功夫》里,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纯正的大侠。那些正面形象,无一不在市侩中沉沦,有的隐忍不发,有的油腔滑调。他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隐藏作为习武之人的热血与侠肠,好似我们传统武侠文学文化被现今的快速发展挤压到了冷清的角落,只能把自己打扮成一副讨喜的样子插科打诨,无奈乎世人不吃这一套。

以裁缝、苦力强、油炸鬼三人为代表的底层功夫人士,最具侠义。他们是无产者,生活在欺压之下,当看到斧头帮的恶行,三人先后挺身而出,是发自内心的最单纯的对弱者的同情,同时,他们也在弱者身上看到了自己,帮助别人也是在拯救自己。

当行侠三人组被盲人二人组打败时,包租公包租婆这类一线高手出现了。我们看电影时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为何一开始包租公婆二人不出手,非要等到悲剧发生后才出手?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武侠”的意义。

武侠二字,武是基础,侠是态度。有武无侠者,是火云邪神、坤哥之类的人物;有侠无武者,是露了半拉屁股的酱爆,他们秉承的一口气,可惜的是侠义之气不能长久,因为他们没有功夫,心中没底;有武有侠者,是行侠三人组和包租公婆,他们的功夫有高低之分,侠义却没有贵贱之别。

那么为何包租公婆要隐忍不发呢?其因有三:

第一是剧情需要。所有的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高手都是最后出手的,这个无需解释。第二是在功夫高手心中,名声比生命重要。包租公婆初始或许是在观察斧头帮的实力,他们以裁缝等人为棋子来试探,以决定自己出手成功的几率。“侠”是由私心的,这是由人性决定,和人物无关。所以金庸先生创造了那么多武侠人物,真正能当得起大侠二字的,不过郭靖萧峰二人而已。第三是包租公婆有自己的心病。电影中介绍,他们的孩子是因为侠义而亡,让他们悔恨终身。这里就是电影《功夫》的高明之处,它把武侠从云端拉到生活,让大侠们不再是不管不顾的“侠之大者”,而是有血有肉会害怕恐惧的普通人。

至于周星驰饰演的“那个谁”,他则超脱了传统武侠的范畴,不是以武入道,而是以道入侠。“那个谁”一直是个小人物,不会什么了不起的功夫,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他追求的不过是三餐温饱,且为此无甚是非观念,否则也不会心心念念想要加入斧头帮,甚至城寨里人们的悲剧也是由他带来的。

周星驰电影哪部最经典(主角没名字的周星驰电影功夫)(3)

“那个谁”与斧头帮众人的区别是:他心中还残留着一丝善念。我们不能说一个斧头帮的人有善念便是好人,只能说“那个谁”加入斧头帮的时机恰如其分,一系列的变故让他还没来得及作恶,还没来得及被斧头帮同化就发生了改变,让“那个谁”回到武侠的正轨上来。

此处乃电影《功夫》中令我不喜的地方。以心中的善念为“道”,以身受重伤为契机,以破茧重生为结果,“那个谁”生硬地完成了以道入武,以武成侠,最后玩了个如来神掌,彻底诠释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过去种种恶行,真的能一笔勾销吗?不能。“那个谁”打败了火云邪神,放过了火云邪神,裁缝等人能复活吗?不能。他站在云巅,可以让世间不再出现斧头帮吗?不能。

这里又回归了武侠的本质,它改变不了世界,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周星驰凭借一部电影,赤裸裸地掀掉了武侠的面纱,也表达出几分无奈。当然,电影是艺术文化,必须有浪漫气质,从此点上讲,“那个谁”的转变是符合武侠的艺术形象的。

《功夫》就是这么一部充满矛盾的电影,它没有放大武侠的概念,反倒缩小了武侠的范围,把它放置到个人身上,此为“人”与“理想”之悲。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皆有侠义之气,只是被油盐酱醋腌制到不成样子,仅能从电影中找回自己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