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不仅是其宿命的绝唱,也是艺术家们不停改编创作《红楼梦》题材的灵感源泉。连日来,一部2019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项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的原创越剧《葬花吟》也频频亮相,无论是瓶窑浙艺第三届金鹄奖电影节、余杭临平剧院《传•承》戏曲专场还是中国美院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在接受观众检验的同时,也收获了专家的好评。

青春靓丽加诗意舞台,是这部《葬花吟》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该剧由著名导演杨小青任总导演、吕灵芝编剧,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陈丽君、郑晓、李云霄、杨韵担纲演出。2019年,原创越剧《葬花吟》入围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作为一部由院团共同打造的原创作品,主创团队中既有本院的专业教师,更有业界的知名专家,校内校外深度合作,院团校企高度融合。

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1)

该剧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黛玉焚稿》和《宝玉哭灵》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和别出心裁的剪裁与取舍,对文学原著浩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将诗意的越剧与唯美的中国古典舞相结合,通过越剧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与浓缩精炼的舞蹈肢体语汇,展现了宝黛钗凄美的爱情故事。

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2)

可以说,《葬花吟》既是对经典题材现代表达的一次崭新探索,也是在继承经典基础上的符合当下审美的一次大胆创新,通过新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拥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将诗意的浪漫主义在越剧舞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现代人对爱情、对生活、对历史文化的感怀,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3)

水利水电学院的袁同学觉得:“越剧很优美很好听。《葬花吟》的表现形式很唯美,带来一种沉浸式感受,不由自主就被带到了角色的环境里。”资深戏迷周阿姨从年轻时代就爱上了越剧,已有数十年戏龄。11月27日,她来到临平剧院观看演出,对《葬花吟》印象深刻。“这出戏的唱腔、表演都很有新意,唯美动人,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既不失剧种韵味,又有时代气息。”

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4)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拥有深厚的戏曲教育积淀,在戏曲教育道路上守正创新、积极探索,为浙江戏曲发展和文化浙江建设,长期持续输送优秀表演人才,学校历届毕业生已大多成长为所在院团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青年骨干。

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5)

这次,陈丽君、李云霄等青年演员回到母校参与《葬花吟》的排演,感受颇深。“在排演中,我深深被《葬花吟》所触动。”饰演“宝玉”一角的首届小百花班毕业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陈丽君如是说。

“戏曲年轻化是我们新一代戏曲人正在努力的方向,我相信这种创新中不失传统的剧目,一定会被更多年轻观众所欢迎。”饰演“林黛玉“的郑晓是浙艺2010届越剧专业毕业生,她谈到“杨导对这个戏的风格处理上,有很多区别于传统越剧的地方。像林黛玉用“颠步”和长水袖来延伸情感和表现黛玉鬼魂的孤单幽怨,改变了越剧传统发声,在唱腔中融入气声唱法,体现出黛玉鬼魂的心境。”她觉得,这个折子戏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一个小后续,不仅解开了黛玉对宝玉的误会,也解开了红楼观众心里的一个结。

戏曲越剧葬花吟(浙艺原创越剧葬花吟)(6)

作为国家“双高建设”核心专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开启文旅融合山水课堂,校团合作订单培养,培养了众多优秀表演人才,形成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作品和教育教学成果。历经1年多时间打磨的原创越剧《葬花吟》,以崭新的创作角度、舞台样式和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浙艺越剧表演专业的教学成果和创作实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