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一段幸福的婚姻中,夫妻双方都有着极强的共识,他们不止相处融洽,分享着甜蜜,还互相支持着对方,并且一起努力,把这种希望和抱负作为两个人生活中的共同目标来对待,可以说是“同甘共苦”,更是我们平常所追求的相互尊重和以对方为荣的婚姻生活的意义。

而在不幸福并最终走向离婚的婚姻中,在初期都是怀抱着美好的期望,但是进入婚姻之后却发现事与愿违:

到底是我变了?还是他变了?还是,我们都变了?

亲戚的小侄女刚结婚几个月就离了婚,问她为什么离,她来了一句:“我结婚就是图他对我好,但是结婚他就就变了,对我没那么好了,我当然要离婚。”

我说:“你就没想过找找问题?他为什么对你没那么好?”

小侄女给了我一个关爱的眼神:“我嫁给他,他对我好是应该的,我干嘛要操那心,自己活得自由点不好吗?”

我只能说你高兴就好。

现在离婚的原因五花八门,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自己不得不离婚的理由,并且可以不厌其烦地数落对方的不是,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固执己见,认为这段婚姻不能给自己带来期望中的幸福、也没有值得期盼的未来,一条路走到黑。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1)

那么,有哪些容易造成婚变的“坑”需要我们去警惕呢?

(一)亲密度的降低:婚姻中只考虑自我感受,不去考虑对方或者是共同的感受

就像小侄女那短暂的婚姻,在她的期望中婚后要像恋爱时期一样对她好,甚至还要更好;当然她自己是不打算反思和付出的,更不想去为婚姻,为自己的另一半改变什么,所以任性地提出了离婚。

这也是现在年轻人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过多地考虑自我,而不去为对方付出和改变,也有了"爱一个人,必须要你先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一说,就这样双方都心安理得地等待着对方来对自己好,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2)

那么如何在婚姻中提高亲密度,增进感情互相体谅呢?

实际上,在婚姻生活中,一个人是无法亲密的,亲密感是通过两个人共同建立的,不要总是”你该怎么“或是”我该得到什么“,而是”我们":

  • 要求每个人都无私地为对方付出不太现实,人都有私心,但是可以在考虑事情的时候都以“我们”为前提,这样既能关注到对方,也能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双方都能找到一个彼此接受的平衡点,许多问题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 亲密感要靠两个人的交流来创造和维持,而这个交流一开始也不可能就那么顺利,很容易出现谁也不服谁的场面,从而导致交流失败,严重的以后还会拒绝交流——良好的交流是在不断地交流中建立并完善的——不要强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在争吵快要开始的时候就及时告知对方自己需要冷静,停止这一段不愉快的话题,好好找一下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在下一次谈话中改进。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3)

(二)婚前各自极力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导致婚后矛盾不断,进而离婚

“爱情里要是掺合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莎士比亚

见过一对这样的夫妻,两个人是老同学,从小就认识,大学意外考到了一个学校,就顺理成章地在一起,那时候在那个陌生的城市,他们是非常相爱的,也可以算得上是“同甘共苦”的例子:

一起去打工,挣了钱两个人好好预算着存起来;约会只要一杯奶茶就可以感到很幸福;女生胆子小,男生就会不断地安慰她给她做后盾;男生成绩稍微差一些,女生就帮他整理笔记,到处去搜集学习资料……总之那时候的他们,想得都是让对方过得更好。

后来回老家工作之后,两人自然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男方按照风俗准备了一些彩礼(当地的彩礼很低,就是1万零1,取万里挑一的意思)和礼物上门提亲,当然三金之类的也都准备好了,婚房早就有了,是男方奶奶生前就准备好了的。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4)

女方家里反悔了,嫌房子晦气,因为有坊间传言说男方奶奶在那套房子里呆过,要求男方必须买一套不低于120平米套三的房子,也要加上女方的名字,或者直接只写女方的名字,如果离婚归女方所有,女方家一次性支付男方60万(当地房价大概是7000左右)。

男方傻了眼,他看向那个和自己相亲相爱的女友,结果女友却转身离开。

从女方家来说,他们认为这样对女方有保障,特别是在和亲戚商量之后,认为这样是最合适的选择,大家都不亏。

男方也回家合计了一下,最后达成加彩礼,重新买房不加名,但是女方家不用出装修钱的协议。

婚后的两人再也没有学生时代的甜蜜了,男生对女方家嫌弃奶奶房子的行为一直耿耿于怀,逢年过节都拒绝上门;而女方也是成天有点好的就往娘家拿,生怕男方给占了去或者是划为共同财产。

不到两年的时间,两人离婚了,也没有孩子,因为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两人都是分居状态。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5)

女方离婚后和朋友谈起那段婚姻,感叹道:“我当初陪他那么多年,一起吃苦,怎么他就不能体谅我,对我好点呢?”

对啊,为什么你们谈恋爱的时候从来只考虑对方,到结婚就考虑起自己来了呢?不排除有家人干预的因素,但是那也是建立在你也开始为自己盘算的基础之上。

由婚前矛盾进而影响到婚后的例子很多,为了彩礼、房子的安排两家都闹得不可开交,勉强结了婚也难以维持——因为矛盾的种子早已深埋,成长爆发也是早晚的事。这些夫妻还没有开始同甘共苦就已经分崩离析。

婚姻是两个人爱情新的开始,而不是结局,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错,但也别盘算过了头不给你们的感情留后路。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6)

(三)婚后依然率性而为,不会约束自己也是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结婚,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实现相守一生、承担对彼此忠诚、信任的承诺最好的实际行动;可是往往到了现实的婚姻中,能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 婚外情的放纵

现代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和鸡汤,诱惑也越来越多,有的人迷失了自己,把婚姻只看成一纸合约,所有的承诺、责任对他们都只是浮云,在一些容易让人意乱情迷的场合下做出不忠的事实,从而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 与异性的交往毫无边界感

也有的人虽然没有到不忠的实质阶段,可是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与异性交往毫无边界感,让另一半产生了怀疑、焦虑,自己却又认为自己没有错,也会影响婚姻的稳定。

个人的自由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在遵守道德、规则之下的自由;在婚姻里也是如此,结婚就要受到婚姻的约束,对婚姻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婚后依然追求着所谓的个人自由,和异性不保持距离,我行我素——那不叫自由,不叫有个性,那是放任。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7)

(四)婚后不懂得和原生家庭分离,不认小家的行为也会导致离婚

杨超越在一次采访中被询问会不会抚养自己的妹妹,她回答说自己没有这个责任,被网友大赞三观正。

“扶弟魔”之类也是时下很热门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扶弟魔”一类的成因多是自小就被教育要向着自己的原生家庭,照顾兄弟姐妹更是首要任务,以至于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断地在自己的小家“吸血”,不惜以损害配偶利益的代价来补贴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还可以说得过去;兄弟姐妹那可就真不是你的责任了。

要想拥有一段稳定团结的婚姻就要学会”分离“和”结合“:

  • ”分离“是说在结婚之前就要从原来的关系中跳出来。

当然这个分离并不是要求你和原生家庭断绝关系,孝顺父母是应该的,但不是毫无底线;而是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正确认识到你现在应该负责任的对象是你的配偶。

如果你选择了“不分离”,无底线地为娘家付出,那你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代价就是婚姻的破裂,不要怪自己的配偶不理解你,那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 ”结合“则指的是和自己的配偶紧密联系在一起

夫妻是一个小集体,需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团结,做决定都要以小家的稳定为前提,取得配偶的同意。

夫妻之间只要紧密团结,共同为了自己的婚姻长远打算并付诸于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你们都会自发地为对方而改变,从而更加亲密,婚姻也不容易触礁。

离婚前的六条忠告(离婚都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8)

(五)如何构建幸福婚姻?先改变自己吧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会有人重视。

爱是动词,行动是最好的证明,而这个行动则是相互的、自愿的,不是单方面的、强制的;要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不劳而获,需要你为对方而改变,变成一个可爱的你。

记住:只有一个人能为你的幸福负责,那就是你自己,所以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 如果你想得到配偶的尊重,在家庭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首先你就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你的能力才是你获得尊重的底气。
  • 如果你期望拥有好的生活,那么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配偶或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 如果你想让对方更爱你,那么你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质的爱人;也不能失去“自我”,反而要更加“关注自我”——这种“自我”并不是自私,不是让你什么都为自己考虑,而是在认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恐惧、缺陷之后努力改变并重塑的“自我”。
  • 如果你想让对方理解你,那么你首先要如实地去看待对方,而不是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觉处理问题——你的理解对方也会感受到,你再引导对方也和你一样思考和处理问题。

结语:

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只要你们都愿意为对方而不断地改进自我,你们就不会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焦虑,也不会去对伴侣的行为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勉强在一起而焦虑不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