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的临床调理(风寒湿疾病该怎么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零七(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风寒湿的临床调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风寒湿的临床调理(风寒湿疾病该怎么调理)

风寒湿的临床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零七。(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接前文)我以前治过的尤其是类风湿或者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种表现就非常明显:身体本身就会预报天气。曾经有一个患者,女儿陪她来看病,女儿说:“我妈预报天气,尤其是下雨、下雪的天气,预报的超级准。看天气预报说明天多云见阴,但我妈就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因为我妈身体关节开始疼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就降温下雨,不差分毫,比天气预报都准。”为什么呢?因为人体的气通于天气。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一下,不是说人体的血液、骨骼和自然界相通,而是人体的气和天地自然之气相通。气的变化是同步的,即自然界变化,人体也这样变化。

尤其是夏季的尾部,八九月份的时候,天地之间弥漫湿气,气压低,湿度特别大,自然界就会很闷,我们身体会感觉很闷、很难受,有时候还很烦,晚上睡觉还睡不好。但一立了的秋之后,天地之间的气就清爽了,我们身体就感觉很舒服,很清爽。这其实就是自然界的气和我们人体的气是合一的、同步的、互相影响的。所以,得了风湿、类风湿的人,身体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阳气不足,阴气重,对自然界尤其是阴寒气的变化感知力特别强。(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要是一般阳气足的人,尤其是像小朋友,他们对天地自然变化的感应不强,他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下雪。他们阳气充足,感受不到阴寒之气的变化。或者阴寒之气虽然有变化,但是影响不到他。为什么?因为阳气太足了。对他而言,一点变化就相当于细微的变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者人身体阳气越来越弱之后,这种阴寒之气细微的变化在人身上的信号就会放大,就会很敏感,很难受,这就是我经常讲的“天人相应”。

《黄帝内经》尤其是这本书的上卷《素问》百分之五六十的内容是在探讨天人相应的问题,包括后面的七篇大论、五运六气、南政、北政等等的这些东西,所探讨的一件事,就是“天人相应”。还有后面的二十四节气、阴阳二十五人等等这些内容,也是在天探讨“天人相应”。为什么分为二十五呢?因为五五二十五,因为有五行,东、西、南、北、中、春、夏、秋、冬,这些内容连贯起来是一整套的学问。(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理解了“天人相应”之后,再去读《黄帝内经》,目至心明。就像刘完素做梦:神人刨开他的心脏,把书塞进去。从此之后,再看《黄帝内经》目至心明——眼睛看到哪里就全明白了。我们把这个方法论掌握了之后,再读中医学的经典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能理解。

理解了中医学,再去理解中国古典哲学、天文、地理、星象、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周易》,就这些内容都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全都能为你所用,所理解。为什么呢?因为核心在《黄帝内经》里边阐述的非常的到位。(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有一些内容,在《周易》里阐述,在《道德经》里阐述,在《孔子》《孟子》里阐述,但都不如在《黄帝内经》里阐述的这么完备。客观来讲,《黄帝内经》不仅包容了人体生命科学这些内容,同时对天地自然和生命之间的呼应,尤其是在阐述阴阳五行这些道理的时候,是非常生动,而且联系实际的。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天道、天理、自然规律这些大道,必然是能在人身上得到体现和体验。验证很重要,很多人只善言天道,但是找不到验证,验证明白了之后,天道自然就明白。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冬气者,病在四肢。”我刚才讲的这一系列病,风湿、类风湿等等,这些患者到了冬天都会加重。怎么治疗呢?就是用温补阳气、温通阳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湿止痹痛等方法治疗。有时候是用中药,有的是通过艾灸、针灸来调理,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有人问,冬天我们喝什么茶呢?喝黑茶。中国的黑茶分为两种,一种是安化系的黑茶,就是湖南安化的黑茶。另外一种是云南的普洱茶。黑色入肾,对应着冬气。(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我还要补充一句,本身脾胃虚寒,或者身体体质虚寒的人,就不要单纯喝这种茶,需要配一些生姜丝放进去会更好,就会消解寒凉之气。有的人气血虚,可以放点红枣,就是把干的红枣切成片之后放进去,泡一泡、尝一尝,会感觉到更加可口。喝完了之后,会感觉身体的气更足。这就是琴、棋、书、画、茶、花、香,尤其是茶道,可以养生的地方。

通过茶道也可以养生,原理是学通了《黄帝内经》之后,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可以体现出中医和传统文化的智慧。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零七。(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