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山庄(寻觅宿州大河南街)

家贫穷,千把钩,抓不来至亲好友;

人富贵,万杆枪,打不离王八龟孙。

雷震春,宿州人,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被族人看不起,性格耿直而被族长诬告,毅然参军,因能力超群,被袁世凯倚重,清末官拜江北提督(一品)。

雷震春官拜江北提督时,衣锦还乡,消息传遍宿州城,欢迎队伍长达十里。

雷震春参军的日子里,母亲去世,只有一位族叔托人买了棺材,让儿子代雷震春尽孝。

雷震春重新葬母,大肆铺张,形成当时宿州空前的大出殡。

他感激族叔,给族叔在城西小河南街建造府邸,自己则在东门内建造宏伟壮丽的府邸,宿州人称“东公馆”、“西公馆”。

雷震春回家的日子里,远近豪绅极尽逢迎之态,回想当年离家凄凉,他感概万千,在大门贴上这副对联谢客。

什么叫公馆?有一种释义就是大官或富家的住所,并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居所。

宿州市埇桥区山庄(寻觅宿州大河南街)(1)

此图为日本人拍摄,门额上书“万国联盟中国红十字会宿县分会”。

檐顶被轰炸,两侧有螭吻两座。这么大的螭吻,在古代,普通百姓家,以及一般的达官贵人是不能够使用的。在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部分民居会有小巧的螭吻。

螭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中国宫殿建筑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

所以,这栋房子,在当时的宿州,恐怕只有官居一品的雷震春家才有资格。

这栋房子大门两侧有副对联,上联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下联为“物吾同兴,民吾同胞。”

上联原文其实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释义为凡上天所覆盖的,凡大地所承载的,莫不把它的作用都表现出来,使物都能为人所用。其根本意思就是说官家做事如天地的特征一般。

下联为孔子所云:“民吾同胞,物吾同兴”。北宋横渠先生张载说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意思是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综上所述,这张照片应该就是雷公馆无疑了。大河南街东段,不如西街富裕,而雷震春选择在东街建造府邸,和普通百姓混住一起,显示他的亲民态度。

然而,他因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参与张勋复辟,为人所诟病,最终没有做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宿州市埇桥区山庄(寻觅宿州大河南街)(2)

有人说,这是大河南街的福音堂,其实,对比下来,大门只是像,而并非是。

雷家西公馆早已消失,没有任何记载,而雷家东公馆占地约十五亩,分东西两跨院,宽24开间,前后三进院落,布局整齐庄严,蔚为壮观,青砖复瓦,带有廻廊。正室雕樑画栋,门窗和室内装饰华丽,雕刻彩绘有人物、鸟兽,花草等图案。大方砖铺地,整个公馆雍容华贵。正门在大河南街、面南。

1938夏,部分建筑毁于日军轰炸。宿州沦陷后,由有美国背景的基督教会和民爱医院在此设“万国联盟中国红十字会宿县分会”救助难民的场所。

解放后西院为专署中心文化馆,东院为拂晓报社印刷厂和师范学校教师宿舍。今已彻底消失。

每个古城,应该都至少有一条古老的名街,如杭州的清河坊,如苏州的山塘街,而大河南街,就是宿州的千年名街,早于宿州建制。可以想象,当年,宿州的百姓夹河而居,沿河居所长达十数里,舳舻相继,大小码头驿馆酒店无数,桨声灯影,渔火通明,而大河南街就是这段十里水街中的繁华地段。

宿州市埇桥区山庄(寻觅宿州大河南街)(3)

嘉定城外西大街

很多城市,像上海的嘉定老城,城外的西大街长达数里,至今未拆除,很多嘉定名人的古民居一直都在保护,正在规划古街复兴。

然而,这条被赛珍珠推向世界文学殿堂的宿州城内千年古街,在数十年间,古建筑相继被拆除,还有被拆除后,后因大运河遗址问题而无法动工的,可见,当年不仅对古民居没有保护意识,甚至连著名的大运河遗址都没有考虑到,如今仅剩下福音堂还在坚守着,向人们诉说着古城的历史。令人们欣慰的是,如今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宿州的大运河遗址也越来越受到本地的重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