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业题(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作业)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作业

第9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mái( )头 (2)局shì( ) (3)书jí( )

(4)zàn时( ) (5)fěi( )徒 (6)一yōng( )而入

  1. 阅读课文第2-33段,填写表格。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业题(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作业)(1)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7段中“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中“只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阅读课文19-29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28段中“会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

(2)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请你结合当时的情境,发挥想象,写一写父亲在两个眼神背后,心中可能想说的话。

①父亲 了 (瞅/望) 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②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 了 (瞅/望) 我们。

5.从全文看,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我”前后的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6.本文是作者回忆其父亲李大钊先生被难前后的一篇回忆录。有人认为文中的次要人物阎振三、母亲等人涉及到的篇幅极少,所以建议将文章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李大钊》,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第10课 为人民服务

  1. 通读全文,根据意思写词语。
  2.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3.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
  4. 泛指全国各地。 ( )
  5. 沉痛地怀念死者。 ( )
  6. 梳理文章思路,填写下表。

(第2段)如何对待“死”:我们要有正确的生死观,不怕牺牲。

(第3段)如何对待批评:我们要 ②

党的奋斗宗旨(第1段):

(第4段)如何对待困难:我们要 ③

(第5段)如何对待队伍中死去的同志:我们要成立追悼会制度,来悼念曾为人民服务的人,团结人民。

  1.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选自《语文练习册》)

  1. 阅读课文第2段,完成题目。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毛泽东引用的这句话出自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著有 (作品)。毛主席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 。

(2)下列诗句不适合放入本段的一项是( )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陈毅《梅岭三章》)
  4.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有人认为张思德同志是在烧炭时牺牲的,不够悲壮、惊天动地,不能很好地诠释“重于泰山”的论题,你同意吗?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

  1. 请给文章第3段划分层次。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⑤“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⑥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下列划分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 本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有人认为文章3、4段内容与张思德同志的牺牲没有直接关系,应该不写或略写,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第11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 攻城的大炮振撼着整个隆化城 改为
  3. 两眼蹦射出仇恨的火花 改为
  4. 他隐避在一小块儿凹地里 改为
  5. 文中“嗒嗒嗒……”“一秒钟、两秒钟……”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内容的省略 B.表话题的转换 C.表声音断断续续

  1. 根据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业题(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作业)(2)

  1. 结合加点词,分析句子的语言表现力。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1. 请简述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了共产党的生死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请结合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

1.默写诗句。

(1)大漠沙如雪, 。

(2) ,烈火焚烧若等闲。

(3)《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同志被捕后,遭受敌人百般折磨,但他依然神情安定,绝不屈服。他这种感人的表现,用《竹石》中两句诗来形容就是“ , 。”

2.请将下列相关内容连线。

《马诗》 于谦 唐代

《石灰吟》 郑夑 明代

《竹石》 李贺 清代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快走踏清秋 走:

(2)烈火焚烧若等闲 等闲:

(3)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

4.赏析下列加点字词的妙处。

(1)何当金络脑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咬定青山不放松

5.下列对三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追求。

B.《石灰吟》以石灰为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C.《马诗》中“快走踏清秋”一句名为咏马,实际是表达诗人即将建功立业的振奋之情。

D.《竹石》借竹子的顽强品质表达诗人刚正不阿、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6.在诗歌赏析时,要善于抓住一些“矛盾”之处,在对比冲突中体会诗歌深意。比如:《马诗》中,最后一句“快走踏清秋”,表达的是一种豪迈洒脱的情感;但前句中的“何当”一词却流露出了无奈之感。两种看似矛盾的情感放在一起,在对比中,更能表现出诗人虽然胸怀建功立业的抱负,但却得不到重用的无奈之情。

《石灰吟》和《竹石》中也有类似表述“矛盾”之处,试选一处进行赏析。

写作——心愿

1.根据提示,列提纲。

(1)我的心愿是什么?

(2)我产生这个心愿的原因是什么?

(3)我将如何实现这个心愿?

2.根据提纲,以《美丽的心愿》为题,写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第9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埋 (2)势 (3)籍 (4)暂 (5)匪 (6)拥

2.①焚烧革命资料,并不顾劝说,坚持留下

②4月6日早晨,反动派搜捕父亲

③淡定从容、视死如归

④理解、认同,并机智勇敢应对敌人

⑤28日黄昏,父亲被难

3.不能删去。“只好”是“不得不,只得”的意思。从前文父亲的反问语气中,母亲深深感到父亲面对严峻形势却毅然要留在北京,甚至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牺牲自我的坚决态度,也体现了母亲对父亲一直以来的高度责任感、大无畏精神非常了解,所以不能删去。

4. (1)父亲懂得了“我”要保护哥哥的意图。

(2)①“瞅” ②“望”

①示例:“不要悲伤,不要害怕,这些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要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体现李大钊的安定沉着,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②示例:“好女儿,做得好!虽然我很舍不得你们,但革命事业需要我们这样的革命者去不懈奋斗!孩子,长大后也要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对“我”的赞许、对家人的不舍与嘱托)

5.父亲平日对“我”的悉心教育(言传),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定无畏(身教),深深感染着我;同时,父亲对家人的深情也深深感动着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完全读懂了他作为革命者的立场,所以在极端危险的形势下,能够与父亲心灵相通,并肩作战。

6.不同意。①阎振三面对反动派的酷刑时,依然忠于组织、保护同志,体现了他的坚贞不屈;母亲对于父亲的理解与认同,体现了她的通情达理、支持革命。“我”的回忆中不仅是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所有支持革命者的赞美与敬佩。② “十六年”这一具体的数字,表明我对父亲被难的经过仍然记忆犹新,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仇恨以及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第10课 为人民服务

1.(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3)五湖四海 (4)追悼

2.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勇于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怕批评,虚心接受意见

③满怀信心,努力奋斗,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必要的牺牲

3.“完全”和“彻底”表明了共产党领导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突出强调了革命目的的纯洁性。

4.(1)西汉;《史记》

强调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具有伟大的意义。

(2)B

(3)不同意。因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比泰山还重,又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死的意义取决于是否为了人民服务,进一步强调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C

6.不同意。文章直接提到张思德同志的语段是第1、2段与第5段,表达了一位领袖对普通士兵的高度赞扬与缅怀,文章3、4段是在赞扬张思德同志的基础上,向全党全军发出为人民服务的号召,并进行了深刻的诠释,使更多人深刻认识到张思德身上所体现的伟大精神,这和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的特定氛围密不可分。

第11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1)振——震 (2)蹦——迸 (3)避——蔽

2. A

3.①坚决申请炸暗堡

②扔一阵手榴弹

③腿部中弹前进受阻

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4.“瞪”“迸射”运用了肖像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董存瑞面对敌人时的愤怒和仇恨;“跑”“坚决”表明董存瑞为了革命冲锋陷阵,体现他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

5.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董存瑞的牺牲为我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表达了对董存瑞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的高度赞颂;与第一段的不利战斗形势形成对比,突出战士们自我牺牲的重大意义,激励后辈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断奋斗。

6.示例一:李大钊,面对反动军阀的恐吓、迫害,他为了党和人民,坚定信念、毫不畏惧,保持着革命者的铮铮铁骨,最后英勇献身。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意义重大的死。

示例二:董存瑞,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勇敢地请求炸掉敌人暗堡的任务,发现桥下无处安放炸药包时,毅然用手托举炸药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军的胜利。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意义重大的死。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

1.(1)燕山月似钩

(2)千锤万凿出深山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马诗》 于谦 唐代

《石灰吟》 郑夑 明代

《竹石》 李贺 清代

3.(1)跑; (2)平常; (3)任凭

4.(1)“何当”是何日、何时的意思。作者借对马的境遇的感慨,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却得不到赏识,内心的期待与无奈之情。

(2)“浑不怕”是完全不惧怕的意思。写出石灰面对“粉骨碎身”的可怕遭遇毫不惧怕,引出后面“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气节。表达了作者坚贞不屈、坚守高尚节操的志向追求。

(3)“咬”字将竹子拟人化,“定”字写出竹子的矢志不渝。作者借竹子表达了顽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坚定信念。

5. C

6.示例一:《石灰吟》中,“烈火焚烧”和 “粉骨碎身”生动地写出了石灰在开采、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残酷考验。但石灰对此的态度却是“若等闲”和“浑不怕”,将如此残酷的经历看成轻松平常的事,毫不畏惧。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无论面对何种考验都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志向追求。

示例二:《竹石》中“千磨万击”写出了恶势力手段极其残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竹子的表现却是“还坚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二者的对比中表现了作者顽强不屈、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坚定信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