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

自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由南昌起义部队和工农革命军整编而成,被称之为“朱毛红军”的新队伍就成了当时全国红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队伍。这一新队伍的成立,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个月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由江西敌军5个团的兵力为主,湖南2个师为辅组成的反动军在杨池生的带领下,开始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四次“进剿”做准备。针对这一局势,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提出了“对湘取守,对赣取攻”的八字方针。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1)

序曲

6月中旬,杨池生部队在进占永新后,下达了调拨物资运往永新的命令。22日,敌人将3个团的兵力交由杨如轩率领,分两路进至龙源口和白口企图经新七溪岭和老七溪岭合击宁冈,消灭红4军。

不得不说,敌人的想法是很狡猾的,他们考虑到老七溪岭道路狭窄,难以行军,而新七溪岭山路宽阔,红四军大概率会加强对新七溪岭的防御,因此他们就把主力用来进攻老七溪岭,妄图借助有利地形,趁我不备,插到龙岗、宁冈之间,进而达到袭击根据地中心的目的。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因为不管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人员对比,红四军都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尽管我军已经侦察到了敌军分两路而来,但正如敌军所设想的那般,我军初始并未断清他们的主攻方向,因而在实际部署上确实是以新七溪岭作为主战方向的。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2)

朱军长挽袖赴一线

1928年6月23日,由朱德军长亲自带领的29团担当前卫,天还没亮就向战场开去。因为距离新城近,红军得以抢先一步登上山顶,占领了制高点,可就在这时他们和蜂拥而来的敌27团迎面遭遇。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虽然红29团占领制高点迫使敌军只能沿着道路进行仰攻,但红29团的前身乃是湘南暴动组织起来的农民,枪支数量很少,大部分人手中使用的还是梭镖,再加上山梁处没有工事和地物可以利用,使之密集队形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尽管如此,但他们的斗志非常顽强,硬是凭借这手中的冷兵器和少量的武器挡下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凭借着武器差距,骄横的敌人在密集火力的配合下,向我军进行猛烈冲击。红29军的伤亡很大,越来越被动,在实在难以有效阻止敌人进攻的现实下,只得边打边退将战线不断后移。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3)

红29团这一撤,作为第二梯队的红31团1营3连就和敌人遭遇了,按照部署,他们这第二梯队本来是按照3、2、1连的顺序在29团后面跟进。但遗憾的是,3连在思想上大意了、麻痹了,他们认为自己作为第二梯队本不会过早投入战斗,故没有作任何战斗部署,导致吃了一个大亏。

仓促应战的3连没有支撑多久就因为伤亡过大全部撤了下来,这时敌人已经冲到了距离31团1营指挥所仅有200米间距的地方了,而就在这紧要关头,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传来,冲在最前的敌人应声倒下。原来是红31团2连利用红29团和31团3连抗击敌人的间隙,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组织起的反击。

双方的战斗就此进入胶着状态,一面是依托地形临时组织的红军排枪部队,一面是仰仗先进武器不断发起冲锋的敌军,就在双方战斗激烈之时,手持花机关带着三个警卫员的朱德军长赶来了。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4)

头戴八角帽,一身灰布军装,衣袖挽至臂弯的朱军长动作十分利索,到了望月亭他一下就跳进了工事,在与营长交代两句后便指示警卫员加入战斗,协助2连守住阵地。随着3挺花机关怒喷火舌,冲在前面的敌人犹如割麦一般倒下,但敌人的冲锋依旧没有停止。

在此危急时刻,一连连长带领全连增援而来,他们的火力集中而猛烈,敌人在冲了半天撂下一地尸体后,无奈撤去。时至中午,难耐的干渴折磨着敌人,没了先前嚣张气焰的敌人最后不得不停止进攻,转而在距离望月亭100多米的地方与红29团形成对峙态势。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5)

王尔琢巧设集群猛追敌

老七溪岭这边,由于红28团距离目的地较远,所以待他们赶到时,敌人已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红28团在王尔琢的组织下已先后向敌人发起3次冲锋,但皆因敌人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又猛,再加上冲击道路狭窄不利于兵力运作,所以均未奏效。

听着新七溪岭那边传来的急促枪声,王尔琢心里也越发着急,在这大敌当前而友邻阵地存危的情况下,经过会议讨论,他们决定发挥我军短兵火器较多善于近战的优势,组织一次冲锋集群,即以猛烈小群发起连续冲击突破敌人,打垮敌人。

经过编组,部队划分为10个冲锋集群,每一个集群24人,按照3支花机关、5支梭镖、7支步枪、9支驳壳枪的比例进行冲锋,也就是在这里,团党代表第一次喊出了“猛打、猛冲、猛追”的口号。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6)

这时烈日当头,山里的环境又湿又闷,敌人每人背了两条子弹带、一条米带、手榴弹带,负荷很重,再加上一路又都是山路,又热又渴疲惫不堪的他们眼见红军几次冲锋都未能奏效,便起了轻视之心。

于是杨如轩下令,除了前沿作战部队外,其余人可在路边稍事休息,准备过了正午再直取我后方。

就在敌人疲敝松懈之际,红28团再次发起了冲锋,他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依托有利地形不断接近敌人,在一位姓彭的班长以生命为代价打掉敌人的机枪后,所余红军战士终于冲到了敌人面前。

短兵相接,红军的优势得以发挥,花机关、驳壳枪像铁扫帚一样指向哪里,哪里就倒下一片敌人;刺刀、梭镖闪着寒光杀的敌人那是人仰马翻。刚开始他们还想顽抗,但哪抵得住眼前这冲锋群一浪接一浪的连续冲击呢。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7)

随着敌人死伤数目增多,一个、两个、三个,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敌军开始沿着山路向后逃窜,敌人的战线也似山崖倾倒一般垮了下去。望着敌人这几百人一边跑一边喊“红军来了,赶快跑啊“的场景,团长王尔琢立即命令1营跟踪追击。

此时,高坐指挥所里洋洋得意的敌军指挥员正做着邀功请赏的美梦,却突然听到山上一片喊叫,接着就看到了许多红旗。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他立即组织预备队和溃散的敌军在白口村附近组织抵抗,妄图阻挡红军攻击。

中章

溃至白口的敌军虽然组织所有火力阻击红军,但大势之下他们又岂能拦得住犹如猛虎下山的红军战士呢?未及时,眼见败局已定的敌军在报销了近两个营的兵力后向永新方向逃去。

新七溪岭方向虽然只有敌人一个团的兵力,却是杨池生的主力团,所以打的格外艰苦。敌人依托有利地形硬是打退了红29团的几次反击,造成了较大伤亡。朱德见此,便把机炮营调了上来,亲自交代任务,随后又挑选了40名战士组成突击队。

就在新七溪岭这边一切布置妥当之后,朱德突然听到了老七溪岭方向响起的激烈枪声,于是他当即命令部队展开攻击。一时间各种火器怒喷火舌,掩护突击队前进。机炮营也不负众望,首发命中敌指挥所。但敌人还在拼命还击,而突击队也被敌人重机枪压制,未能前进。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8)

这时,一位名叫马奕富挺身而出,他忍受着身上多处负伤的痛苦,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解下绑带扔到了陡壁的小树上,他顺着绑带攀上陡壁利用地形隐蔽接近敌人机枪,像一个血人一样突然跃起,双手紧抱着敌人的机枪不放,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后续部队赢得了一线生机。

他身后的战士们望着不远处的那个血人,尤其是他们那个班的战士们更是睚眦欲裂,大喊着“杀”向敌人冲去。最终,红军攻下了风车口,又打下了笠月亭。

起初,敌人还拼命挣扎,妄图站稳脚跟,但随着红28团和暴动队的到来,敌人开始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在这前后夹击的态势下,敌人的军心动摇了,防线崩溃了,一个个犹如受惊的兔子在稻田里争相逃跑。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9)

尾声

至下午5时左右,战斗胜利结束。此役共歼敌左路军1个整团,右路敌2个团被击溃,缴获步枪400多支,重机枪1挺,子弹数万发。第二天,毛泽东带领红31团1营进驻永新县城,红28团进驻石灰桥负责警戒。

此次战斗后,红4军28团进至安福边境,第29团进驻莲花,第31团进至吉安境内,他们积极发动群众,协助地方党和政府进行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等工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自此进入全盛。

根据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可以可到“六月二十三日龙源口一战,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立身之战)(10)

回响

龙源口大捷是红4军在赤卫队、暴动队的有力配合下,打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而取得的辉煌战果,红军在武器装备不如人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机动战术和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压倒强敌,以少胜多,使敌人遭受了歼灭性的打击,为红军后续斗争和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需要看到的是,在这次胜利的背后,中央决策层正确的战争指导;红军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一线战士优良的战斗作风、高昂的战斗精神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