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长征首轮载誉收官)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1日至6日,国家大剧院历时四年倾力打造,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吕嘉执棒、田沁鑫、杨笑阳执导的原创歌剧《长征》迎来首演。
◆ ◆ ◆
在两场彩排与本轮六场演出中
近1万5千名观众观看了歌剧《长征》
演出票也早在演出前十天(6月21日)售罄
上座率100%
排演期间,为了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在国家大剧院的倡议下,北京市29家单位、168个党组织、1400余名党员参加了6月28日、30日举行的“重温长征精神,观看《长征》彩排”的“两学一做”党日活动,并且,向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2个贫困红军村捐款3万余元,为当地的扶贫出力。
阎维文
本轮演出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虽然是首次登上歌剧舞台,但以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深情演唱、浑身是戏的表演,将拥有至高无上理想与信念的彭政委塑造得有血有肉。
王宏伟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将红军战士平伢子演绎得真实鲜活,一段长达十余分钟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让无数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王海涛(左上)、王喆(右)、龚爽(左下)
迟立明
刘嵩虎
同时,民族唱法组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喆、青年女高音龚爽,美声唱法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刘嵩虎、青年歌剧演员梁羽丰、张心、王一凤与军团长饰演者关致京、李文化饰演者张龙、刘平权饰演者黄训国、刘乃奇等,也在舞台上通过红军战士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塑造出了红军战士的风骨。
梁羽丰(左上)、张心(右上)、王一凤(左下)、关致京(右下)
其中,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在排练期间便嗓音不适,在坚持进行两场演出之后,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7月6日晚上的演出。阎维文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救场如救火,义不容辞”。6日下午17点,阎维文便出现在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与美声唱法组演员进行排练。
张龙、黄训国、刘乃奇(从上至下)
收获名家认可
同时,该剧感人的故事、动听的音乐、别致的舞台呈现与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也都收获了各方的认可。
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
“歌剧很有气魄。音乐非常好,下了功夫,动用的舞台手段也不错,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越做越好。”
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
“就像长征是伟大的一样,这个歌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其中在‘遵义’一场,表现了商品经济恢复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意义,这在‘长征’体裁文艺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
“这部歌剧印证了坚守‘信仰’的力量,对当下有特别意义。”
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
“长征题材很不好写,特别是音乐,但是听了印青的音乐,很过瘾。他在音乐中铺垫了自己的情感,渗透着他对生活的感悟。特别是几段合唱,很震撼,而且,在平淡的音乐中渗透着骨气。音乐写得非常漂亮,整体的音乐架构非常令人回味”。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
“音乐特别的美,特别的动听,并且,将歌剧性与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地的民间音乐进行了特别好的融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这次演出调动了大量的舞台手段,包括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另外,剧作内容很有新意,用一些感人的细节和小场景去侧面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既在群像中体现了全体红军的精神状态,又在一个非常明确的主线下得以延展。歌剧《长征》和以往我看到的对长征程式化、口号化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创新的东西特别多,而且整体节奏很明快、紧凑。”
指挥家张艺:
“编排非常好,每个小节比较有设计,都是有咏叹、有对唱,以合唱收尾;音乐方面非常动听,整体很好的体现了长征精神。”
女高音歌唱家甘露露:
“整体特别棒,尤其是音乐、合唱部分。很为长征精神而感动,推荐年轻人都来看一看。”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
“有几个场景让我觉得非常感动,特别在长征的路上他们都露宿街头,在今天这样尽管物质生活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当时艰苦奋斗的日子不能忘。当时共产党是从那时走过来,老百姓之所以能够那么支持红军,从误解到支持,顺利走向胜利,与红军自身的律己是分不开的。恰恰就是因为共产党代表性的部队,当时的精神也应该延续到我们今天的工作中。”
女中音歌唱家梁宁:
“音乐表现形式非常雄伟震撼,新的形式表现老的题材,并且能这样雄壮恢宏,让人难以忘怀,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为江山血与生命的付出,那是我们永远铭记并传承的。这剧太感动了。”
歌唱家吴碧霞:
“这么多的观众追捧,来到剧院观看,说明长征的精神已经扎根在群众的心里了,在这个时代更要懂得将长征精神延续,意义是很重大的。”
主持人朱丹:
“特别是在今年这个时间需要提醒年轻人去铭记长征。平伢子在梦里杀敌打红了眼,这种完全无我的状态对我震撼特别大。打仗时一个人倒下另一个冲上去的场景让我热泪盈眶。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长征。”
《音乐周报》前副总编辑陈志音:
《长征》音乐坚持了独辟蹊径自成一派的艺术追求。声乐部分,印青将富于地域色彩民族风情的山歌、情歌与震撼人心鼓舞士气的军歌、战歌,珠联璧合铺陈布局。在器乐部分,他又赋予其强烈的戏剧性张力与丰厚的交响化声效。《长征》中这些唱段与乐段,在专业领域里站得住,在人民群众中传得开。
瑞金一幕
赢得观众好评
80多岁铁道兵老军人:
今年是我国建党95周年,而长征是震撼中国、震撼世界的大事件,所以我选择今天和家人一起来看这部歌剧,看完后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那一幕,从音乐、画面的设计都很激动人心,很震撼。我1955年加入铁道兵部队,铁道兵属于工程部队,虽然平时也比较辛苦,但是和红军比起来,我们还是很幸福的,毕竟我们没有经过枪林弹雨的战斗,但是能为国家建设做一份贡献,我同样也是感到很自豪很骄傲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世代代要传递下去的,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强!
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主持人唐子文:
200分钟既是演员在舞台上重走长征,也是观众在剧场内跟着一起长征。当演出结束时,观众集体起立鼓掌,欢呼尖叫,久久不愿散去。我想这是观众在用行动证明这200分钟的长征“我们没有掉队”,这是观众向全体演职人员致敬,更是生活在新中国的人民向所有活着的、故去的走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敬礼!对每个在剧场里的人来说,都是在汲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军人杨先生:
简单一句概括就是“党指挥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我是一名军人,今天是刚加完夜班专程赶过来看的。虽然只看了下半场,但还是很受触动,比如王宏伟饰演的平伢子在沼泽地牺牲一幕。我回去以后也要和我的战友们分享。
退役军人王女士:
主创演员们不容易,是用“长征精神”在演绎长征,我被感动哭了好几次。印象最深的是“三月桃花”、“我的爱人”、平伢子牺牲时几个唱段,音乐非常棒!
某国企付女士:
感觉非常好,很久没有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了。音乐非常棒,鼓掌拍的手都拍红了,大剧院的舞美制作真是太棒了!
艺术从业者孙先生:
看了这部歌剧,使我更加坚定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看到演员、舞台工作者努力的工作、表演,更让我想到这种团结拼搏的精神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我被伟大的长征感动,也被国家大剧院的努力感动。
机关干部叶先生:
彭政委和妻子告别、过大渡河等场景的音乐和唱段都特别感人,尤其是飞夺泸定桥一幕,我记得有一句歌词是“波涛在战士脚下”,非常激荡人心。在《长征》中,我感受到的精神一个是初心不改,另一个是坚韧不拔!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同学:
过草地的时候平伢子为大家尝野菜而牺牲催人泪下,彭政委夫妻分离的场景也很打动人。为了理想不惜个人生命对我们年轻人是很有启发的,这部歌剧帮助年轻人了解了那段历史。
广州赶来的一家三口:
父亲:我从广东来的,是一名牙科医生,这次来北京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正好大剧院在演出《长征》这部歌剧,就想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革命前辈的艰苦历程,同时也欣赏一下国内几位著名歌唱家的出色表演。在我看来,作为长征精神的存在就是激励着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用这种精神指引着我们不断开拓未来!
女儿:我今年刚从北外毕业,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这次我爸妈来参加毕业典礼,我们一家三口专程来大剧院观看精心制作的歌剧《长征》的演出,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征精神是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作为一名年轻人,对于理想和未来总会难免有犹疑,但看完歌剧《长征》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寻求自身目标的决心!
母亲:《长征》里每一个段落我都很喜欢,演员的表演都很好,歌唱的也很棒!让我觉得很感动、很震撼!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
整场演出很壮观,激起了内心的革命情怀和对红军的热爱情怀。以前在课本上学习长征的故事,这次看到演出更加直观。
高中生齐子萱:
感觉很震撼。这种歌剧的形式不仅把战争中刚硬、坚毅的一面展现出来,也展现出战争中柔情的一面。平时看的纪录片中,更多的能看到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及其残酷的一面,但是歌剧的形式,加上音乐、舞美、灯光,也反映出战争中人性的光辉。
学生们观看《长征》
十月再演十场
雪山一场
为更好地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应广大观众要求,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将于10月22日至31日推出第二轮演出,共计十场。《长征》新一轮的演出票也于今天(7月7日)正式开票。
在新一轮演出中,国家大剧院也将根据各方意见对该剧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并继续分为民族唱法组与美声唱法组。仍由阎维文、王宏伟、王海涛等著名歌唱家领衔主演,同时,王凱、王冲、王鹤翔等青年实力演员也将加盟。歌剧《长征》的全体主创、主演也将继续精心打磨这一精品力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