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建成区面积(新五峰新跨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绘就决胜)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功尚绘就壮丽山河图景,高奏发展华彩乐章。五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苦战“十二五”,大打翻身仗,奋力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对于五峰县来说,过去的五年,是发

绘就壮丽山河图景,高奏发展华彩乐章。

对于五峰县来说,过去的五年,是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变化最大的五年,是民生改善最多的五年,也是五峰人最自豪的五年。

回首过去,是激动人心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是让人无限憧憬和奋进的宏伟蓝图,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21万五峰人民将勇往直前,决胜“十三五”,向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转型升级五年绿色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五峰人民大力弘扬开拓精神,牢固树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利用自然禀赋特色发展、重视环境承载优化发展、拓展开发空间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战略,推动了发展成功转型。

五峰建成区面积(新五峰新跨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绘就决胜)(1)

生态五峰新农村田园风光 季卫民摄

五峰县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致力发展生态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着力调优空间布局,以县城迁建引导人口聚集,以两个工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走上了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建设、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全国经验。

一鼓作气建新城。五峰敢于担难、勇于突破,创造性谋划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及避险搬迁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座具有土家茶乡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城正在崛起。新县城规划面积扩展到50平方公里,累计开工项目108个,基本完工项目81个,完成投资超过46亿元,2015年底顺利完成县城整体搬迁。

五峰建成区面积(新五峰新跨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绘就决胜)(2)

陆渔一级公路打开五峰山门 陈丹平摄

跳出山门建“飞地”,工业崛起骨架成型。五峰坚持工业县内县外“两手抓”,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省市和枝江市、宜昌高新区支持,创建五峰民族工业园,开创了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创办“飞地”工业园的全国范例,成功引进落户企业27家,推动赤诚生物等13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上市。

五峰建成区面积(新五峰新跨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绘就决胜)(3)

渔洋河畔崛起一座魅力新城 季卫民摄

战天斗地斩穷根,交通格局根本改变。五峰县五年累计投资23.6亿元建设交通重点项目35个,五峰拥有了历史上首条一级路、首条国道、首条高速公路,每个乡镇建设3条以上出口路,成为宜昌市交通发展变化最大的县。

人民福祉显著增强。把办好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累计投资3.6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基本实现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3.1万人。实现“村村通光纤”,文化建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决战五年山乡人民脱贫奔小康

回顾过去五年,新城崛起、工业突破、交通巨变,这些改变五峰面貌的大事,带给五峰人民的是强烈的自豪感和更加激昂的斗志。而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五峰县委县政府将决战“十三五”,脱贫奔小康,为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幸福新五峰而努力奋斗。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五峰县大力倡导“宁可拼命刨,绝不等靠要”的自强精神,以实施“五个一批”为重点,确保2018年底所有贫困户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

全面改善脱贫条件。以整村推进和“出列村”为重点,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严格落实扶贫责任。进一步夯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帮扶责任、干部包保责任、社会共同责任,凝聚扶贫攻坚合力。继续实行县委常委联系乡镇,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村制度,完善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所有公职人员“包保”联系贫困户责任制,积极争取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攻坚,努力构建区域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到2018年,五峰要确保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销号、贫困村按时出列、贫困县如期摘帽目标。在此基础上,巩固提升两年,2020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团结奋进实现经济建设新跨越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品牌、品质、品位意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精品产地,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强力实现工业突破。继续坚持县外县内“两手抓”,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到2021年实现全县工业总产值“翻两番”。新增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湖北著名商标和湖北名牌产品。力争1至2家企业在主板挂牌上市。县外大力加强五峰民族工业园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县内抓好五峰工业园建设,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

着力引爆全域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融合、全民融入”方略,突出“土家茶乡、避暑康养”特质,深度推进以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旅游+文化业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努力壮大生态农业。坚持通过基地打造、主体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实现城乡环境优美、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加快县城建设。突出“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完善新城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创新城市管理,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统筹城乡发展。抓好“旅游名城、国际慢城、工业新城”三城同建,抓好“渔长五”特色城镇带建设,带动全县乡镇、村庄建设大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县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加强交通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区位优势,为打造武陵山区域性物流基地奠定基础。争取实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抓好交通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动物流产业发展。

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惠民生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五峰发展赢得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撑。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社会管理等行业和领域改革。坚持不懈促进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深度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创富激励机制。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民族教育振兴计划,普及15年基础教育。积极推进“健康五峰”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水平。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倡导践行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社会正能量。大力宣扬罗官章、罗长姐等全国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提升城市品位和五峰整体形象。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民主治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形成绿色的领导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增长方式,创造全国绿色发展典范。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五峰必将励精图治、奋力前行,守护好“武陵画廊三百里,湘鄂屋脊十八溪”的梦里水乡,发展好这一块红色故土,把五峰打造成“湘鄂瑞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武陵山区创新发展示范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擦亮五峰名片,再创五峰新辉煌,绘就长风破浪的壮美新篇。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功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