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主题(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特别策划迈向乡村振兴新的长征路)
迈向乡村振兴新的长征路
——军地助力长征路沿线小康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瞥
近年来,贵州省立足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以旅游产业“强起来”、旅游经济“火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富起来”,逐步摸索出一条特色山地旅游发展道路。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27亿人次。图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牙溪生态农场风光。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红军桥”“红军井”“红军树”“红军学校”……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留下的红色旧址,默默记录着一段段军民之间感人至深的往事。
“连心桥”“爱民路”“八一学校”……80多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昔日的红军传人回到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地方,在长征路沿线续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曾经的红军战士为村民留下“半条被子”,如今的扶贫工作队官兵协调引进现代化的产业、先进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广阔的市场销路,反哺老区人民,军民同心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新起点。在乡村振兴这条新长征路上,全军官兵将继续肩负起爱民为民助民的使命责任,续写军民鱼水新篇章。
广西全州县咸水镇鲁塘村
湘江岸边产业兴
“好山好水好壮乡,好物好人好鲁塘。我们鲁塘的百香果香飘千里,八月瓜甜到心上……”桂北金秋,湘江岸边,广西全州县咸水镇鲁塘村致富带头人唐星红一边通过手机与粉丝热情互动,一边安排村民根据订单分拣发货,线上线下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网络销量的逐年增加,预计未来三年内,合作社年收入将达到100万元。”谈及发展前景,唐星红意气风发。然而,几年前,他还和大多数村民一样,靠外出务工赚钱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2017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唐星红回到家乡。繁华都市生活与贫困山村现状的鲜明对比,让他下定决心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适逢全州县人武部到村里开展帮扶工作,双方一拍即合。在县人武部支持下,村党支部书记唐星平和唐星红等7名基干民兵共同创办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为村民蹚出一条致富之路。
鲁塘村山多地少,大多数山地只有零散作物,利用率不高。为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合作社尝试发展百香果、沙糖桔、罗汉果等特色产业。经过不懈努力,500多亩坡地和林地上,硕果挂满枝头。2020年,鲁塘村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不脱钩,帮扶不断线。鲁塘村是当年红军长征的途经地,先辈们曾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火种。今天,我们更应发扬长征精神,带领乡亲们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县人武部领导介绍,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取得初步成效后,他们围绕“提高产业附加值”这一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合作社产业提挡升级。
一方面,合作社扩大玄参、丹参、油茶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与百香果、沙糖桔等首批经济作物相互补充,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类。另一方面,在县人武部的指导下,村民积极学习网络直播带货知识、拓宽销售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体店效益受到影响,网络销量却节节攀升。
“下一步,县人武部计划充分利用原生态地貌,在山地间养鸡、养兔、养牛,在湘江沿岸发展水产品养殖产业,打造绿色健康生态品牌。”村党支部书记唐星平介绍,鲁塘村还将建设20至30套民宿,探索集旅游与消费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片经历过湘江战役、见证过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土地上,军民携手正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殷铁军)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
老兵建功新战场
金秋的丹桂香,顺着硬化道路飘进干净整洁的村庄里。一大早,退役军人、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党支部书记林显才就风风火火地赶往村林下菇种植基地和蔬菜基地。
“刚刚脱贫一年多,村里产业正处于上升期,工作千头万绪,忙嘞。”刚到基地,林显才就吆喝着村民采摘辣椒。10多名村民正忙着将茄子和辣椒分类、称重、装车,准备发往上海、广州。“这笔订单要近10吨的辣椒和茄子,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林显才的话语间溢满了骄傲。
在2017年,茶岭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
“从村里到镇上要走3个小时”“从山上挑下来的水很浑浊,不敢吃也得吃”“电力弱得很,连打苞谷的机器都带不动”……刚刚上任,调研的情况给林显才一个“下马威”。
“当过兵的人最不怕攻山头!”林显才率领村“两委”班子东奔西走。建立村级合作社,引进种植和销售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搭建销售平台,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建起精品蔬菜种植基地;利用村里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实现全镇14个村抱团发展,旧州镇决定以旧州——九龙山旅游大道沿线的茶岭村、新寨村为试点,组建“旧九”产业带联村党总支,让长期扎根一线的“兵支书”作示范引领,整合力量资源,带领村民集体致富。
党总支书记成了林显才的新职务,与他并肩作战的是“旧九”产业带沿线的67名“兵支书”。
在联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村合作社将农户土地集中流转、集中规划。通过竞标竞谈,选择高效的农业种植项目,将连片土地承包给种植大户。“这样既扩大了产业规模,也解决了附近群众务工的难题。”林显才介绍,他们以村合作社为载体,指导做好产业带沿线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共享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
如今,一条以辣椒、嫁接苗、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旧九”产业带迅速发展壮大,农旅一体融合发展的模式日渐成熟。
日前,贵州省成立“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产销联结机制、支持专项贷款、打造电商平台、出台专项政策等,为“兵支书”提供产业发展“全周期”服务,激励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截至目前,贵州共有954名‘兵支书’,他们已经转移到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安顺军分区政委闫海说,“这些曾经身着军装保家卫国的‘兵’,解甲之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将’。”
“兵”与“将”的身份转换间,昔日山沟沟也换了新颜。
(解放军报记者 臧晨雨)
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黄家圪塔村
“空军蓝”描绘新蓝图
秋日,走进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黄家圪塔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整洁明亮的民居交错排布。趁着农闲,村民们聚集在休闲文化广场上拉家常。点点滴滴的变化汇聚成村庄的美丽“蝶变”,映照出村民舒心的好日子。
2016年8月,空军党委确定空军机关定点帮扶黄家圪塔村。经过5年多的倾力帮扶,千百年来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日劳作不得闲”的生活状况发生巨变。这座藏在黄土高原沟壑中的小村庄,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过去,村民盼温饱、求生存,现在则转为生活追求品质、发展重视质量。”县领导的一句话道出了乡村发展从脱贫到振兴的理念变迁。面对乡村振兴的“新长征”,空军官兵与村“两委”开始新一轮摸底调研。
全村现有资产是多少?具备哪些资源优势?当前开发利用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哪些领域具备发展潜力?经过挨家挨户敲门走访和军地集中座谈,帮扶干部脑海中的设想与愿景变成白纸黑字落在《黄家圪塔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上:“到2023年,黄家圪塔村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到2025年,黄家圪塔村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全面彰显,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
“我种的7个西瓜大棚,都是村里免费提供的,没交一分钱。”村民高成穿梭在连片的大棚之间,忙着打理自家的秧苗。“种了大棚瓜,我家买了新的三轮车、摩托车,日子越来越幸福!”结对帮扶以来,空军机关助力黄家圪塔村发展大棚种植产业,援建了拥有231个大棚的蓝天种植基地,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推进乡村振兴的标准来看,以前分散种植、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村民更高水平增收的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张开祥介绍,在空军官兵的帮扶下,他们开发“合作社 农户 公司”的订单果蔬销售模式,联络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与村民签订农产品订单销售协议,由村集体合作社对大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组织村民合理分配种植品种和面积。
“按照《方案》规划,2022年我们将实现棚均增收2000元,带动60户村民受益。未来还将成立黄家圪塔区域农产品跨村联合经济合作社,联合周边几个村庄,把我们永坪的果蔬品牌推向更大的市场。”张开祥说。
(李金城 许 腾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央红军在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苦战数日,最终强渡湘江突破封锁线。中央红军为此付出惨重代价,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至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2019年9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纪念馆、纪念林在全州县落成,成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永坪会师
1935年9月16日,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为红军长征找到落脚点,吹响了三大主力会师的前奏。
如今矗立在永坪镇中心的永坪会师雕像,是当地的地标建筑。雕像不远处的永坪会师纪念馆陈列了大量图文、实物资料,成为红色教育场所。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