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发展前景(大瘟疫催化大变局)

【编者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叠碰撞,促使世界秩序加速变迁,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年届岁末,《参考消息》特别推出“变局与新局”年终专题,选登海内外专家学者、媒体、智库文章,回顾过去一年世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机遇与变革,展望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与前景敬请关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瘟疫发展前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瘟疫发展前景(大瘟疫催化大变局)

瘟疫发展前景

【编者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叠碰撞,促使世界秩序加速变迁,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年届岁末,《参考消息》特别推出“变局与新局”年终专题,选登海内外专家学者、媒体、智库文章,回顾过去一年世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机遇与变革,展望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与前景。敬请关注!

(文/詹得雄)2020,岁在庚子,新冠病毒肆虐,人类蒙难。12月初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黑色字体的“2020”被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下面写着“最糟糕的一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瘟疫已成为激化大变局的催化剂,迫使人们紧迫地思考世界到底走向何方。

疫情大考,“中国治理”得高分

新冠病毒来无声息,令人措手不及。武汉突遇灾难,全国奋起支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月26日大年初二,大批勇士有组织、义无反顾地飞赴武汉,立即投入一场生死之战。此时此刻,国外有同情、担心的目光,也有幸灾乐祸、等看中国崩溃的眼神。西方有人希望这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即中国也会像1986年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一样瓦解。

年初武汉的日日夜夜,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底。我们挺住了,我们胜利了!从封城到解封,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了强大的定力、智力、决策力和凝聚力,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名称成了一种精神象征。疫情稍缓,来不及舒一口气的中国人,马上又向全世界伸出援手,不但线上传经,还送去医疗队和物资,其中包括派专机来华抢购口罩的美国。

到了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道:“一场目前已在中国得到控制的大流行病,却仍在摧残美国的经济和国民。唉,我们并不是我们自以为的那个样子。新冠病毒曾被认为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结果看上去更像是西方的滑铁卢。”美国不是美国人自认为的那个样子,也不是不少习惯仰视它的人原以为的那个样子。

彭博新闻社主编约翰·米克尔思韦特说,西方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正忙着把人送上月球,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挣扎于温饱。那时是最后一次有四分之三的美国人信任他们的政府”。

英国《经济学人》政治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说,今天世界正在向“始于500年前的历史大逆转,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同样遥遥领先——占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而且是那时最成熟的政府。我们忘记了这些事情,中国却没有。亚洲有可能重获500年前的地位——今年也许是关键的一年——除非西方国家醒过来”。

不少痛心疾首的美国人叹道:“我们连团结一致戴口罩都做不到!”卫生专家明明告诉大家戴口罩能救命,我保护你,你保护我,简单至极,可就是做不到!

病毒虽毒,却也公平。它让各国的制度和文化参加了一次“大考”。中国先考,虽不能说是满分,但取得了令人仰慕的高分,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这难道是偶然的吗?“中国治理”成了世界的热门话题。

美国一直自诩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完善的国家,二战后要把自己的民主制度、意识形态和所谓“美国生活方式”推向全世界。但病毒一来,却硬生生地把一个科学应对的问题变成了党派斗争的政治问题,连戴口罩也同“政治正确”挂钩。美国的医学科学和机构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如果治理得当,何以弄到目前这个地步?现在美国一天就有20多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命没了,人权何在?

美国乱象,非特朗普一人错

特朗普上台快满四年了,今年又是大选年。面对新冠病毒,共和党竞选“秘籍”中有一条妙计:倘有人提起疫情,马上就转而痛骂中国。特朗普把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仿佛只要骂骂中国,美国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以色列前外长什洛莫·本·阿米这样评价特朗普:“在不到四年里,他做到了历史上只有毁灭性战争才能做到的事情:重塑全球秩序。他依靠孤立主义、为所欲为和彻头彻尾的反复无常,愉快地抡起大锤砸向了他的前任们在二战废墟上建立并一直维护的国际制度和多边组织。”

究其原因,彭博新闻社11月8日的署名文章说:“一旦某种长期政治秩序在相当大一部分民众心中失去可信性和合法性,该国就很难从小丑式的政治煽动中解脱出来。早在2016年美国就已到达这个致命节点。”

美国到底怎么了?从今年大选投票的情况就可以看个大概。美国东西海岸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金融业和高科技企业)大都投民主党拜登的票,而中部南部农村和所谓“工业锈带”地区,大都投共和党特朗普的票。有人形容这是“乡下人”反对“城里人”,斗得空前地凶。

“乡下人”骂城里这帮精英满嘴“民主、自由、人权”,掌握着华尔街和硅谷大发横财,他们主张的“全球化”掏空了美国的实业,令原来尚属中产阶层的白人蓝领工人失业,而只占人口1%的顶尖富豪却拥有全国大部分财产。这就是2011年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原因。

英国《卫报》网站11月1日在题为《美国是一个失败国家,既成政治体制解决不了危机》的文章中说:“在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里,有2930万人说他们‘有时’或‘经常’吃不饱饭。据联合国数据,美国有4000万人生活贫困,50万人无家可归。这一切在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全面来袭之前,就已经是事实。”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美国已经成了一个“愤怒的国家”。怒火有时烧向移民,有时在有色人种中爆发,“黑人的命也是命”和“我不能呼吸”的呼声就是这种怒火的喷发。在这一切的后面,白人对自己在美国快要成为“少数族群”,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这又引发了今年许多地方捣毁白人奴隶主塑像的社会风潮。

特朗普正是利用这样一种躁动的民意而上台的,“乡下人”对他寄予厚望,以为这么一个有蛮劲、不按常规出牌的大富翁真的能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从而使自己有工作,生活好起来。哪里想到这位精于商海冲浪的枭雄,只知“筑墙”“退群”和制裁,却不知如何改革和建设。他在新冠病毒面前更是荒腔走板、手足无措,把利润和党派利益摆在防疫前面,让美国遭遇了滑铁卢。

但是要看到,即便如此,现在拜登与特朗普所得票数相差并不多,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席位反而减少了。所以舆论认为“特朗普带来的充满愤怒与怨恨的反体制政治,无疑在美国政治和社会中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如果拜登成为总统,很明显他将治理一个特朗普的美国,这个国家毫不理会团结和友爱的呼声,而是决心更深地陷入相互敌视之中”。美国的社会已经撕裂。

变局加速,世界将走向何方

对于当今的乱象,美国人也在反思。托马斯·弗里德曼写道:“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我们独特的个人主义文化、高度分散的地方——州——联邦分权系统、脆弱的公共卫生系统和分裂的政治体,还有商业模式……”对于国际关系,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尼亚尔·弗格森写道:“正如基辛格所说,推动缓和的理由是世界日益相互依赖。如今这种观点更有说服力了。大流行病提示了我们之间程度极深的相互依赖,也提示了一个基于‘人人为己’的世界秩序是不可能存在的。”

世界已经变了,但要让西方列强承认这种变化很难。最近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在伦敦的一次演讲中提醒当政者不要忘乎所以,该醒醒了。他说:“我们再也不是大国了,永远不会再是了。”可是英国还有不少人想“脱欧”后重温“日不落帝国”的美梦,甚至还要派航母到南海游弋,难道现在还是炮艇放几炮就可以把别人吓倒的时代吗?同样,美国也有一些人想重温冷战的美梦,用“新冷战”把中国打垮。

世界在变,也体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后浪身上。二战后美国出现“婴儿潮”一代,这些人现在基本上退休了。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了“反越战”的一代,同时也有所谓“垮掉的一代”,吸毒、性开放和嬉皮士是他们的标签。到80年代,又成长起“千禧一代”(1980年后出生,在新世纪成年),英国上议院议员戴维·豪厄尔说:“他们表示正对民主失去信心。……怀疑态度似乎也延伸到资本主义——尤其是他们感觉到了不平等日益加剧、财富明显集中在更少数人手里。”

现在Z一代(1995年至2010年间出生)又登上人生舞台。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对冷战和“9·11”都没有什么印象,七成人认为“发生在中东和阿富汗的战争浪费了时间、生命和纳税人的钱”。试图强迫他们相信“美国必须组建一个团结一致的国际反华集团是行不通的。他们对瓜分世界或迫使盟友选边站没什么兴趣”。相反,他们对社会主义很感兴趣。

美国《华尔街日报》最近举行的一个讨论会上,发言者说:“一个30岁的中国人自出生以来经历了人均GDP增长31倍,相比之下,一个1990年出生的美国人则经历了人均GDP增长两倍。”美国有人观察后说,特朗普“妖魔化中国”的做法,“与为什么中国年轻一代更爱国、更不喜欢(西方)民主制度和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中国共产党到明年就成立一百年了。澳大利亚《对话》网站8月27日文章说:“在欧洲,共产主义被打败了。然而在亚洲,中国共产党没有走上苏联的老路,恰恰相反,它现在掌控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着高度的内部合法性,管理着一个与世界其他地区紧密相连的国家。”“中共还证明,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成功并不需要遵循自由主义模式。”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路,跌宕起伏,决非一帆风顺。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以为苏联是天堂,证明错了;改革开放后,不少人以为美国是天堂,现在信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也曾激情澎湃地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前人从没有走过、谋求人类自我解放的路,现在可以说是渐入佳境,越走越有信心。关于中美关系,我们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合作共赢,共谋未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望世界未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27日的文章引用已故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威尔逊的一段话:“人类凭借‘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制度和上帝般的技术’跌跌撞撞地进入了21世纪,这似乎是对我们当前处境的更恰当总结。”我理解此话的意思是:石器时代人人打猎、公平分配、互助互爱(中国古代有“羲皇上人”的说法);到了中世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开始了,一直到现在。若想不跌跌撞撞,就要回到“命运与共”的人类之初的情感境界,却又享用21世纪的高科技。若坚持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这个世界一定会好起来!(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参考消息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