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尔滨为啥这么火(东北又双叒火了)

轻工业是直播,重工业是烧烤?这一句戏谑,令东北人唏嘘不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最近哈尔滨为啥这么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哈尔滨为啥这么火(东北又双叒火了)

最近哈尔滨为啥这么火

轻工业是直播,重工业是烧烤?这一句戏谑,令东北人唏嘘不已。

说到东北,贴上了不少标签,甚至“东北化”都成了一种现象。

但是,有些问题并不仅在东北,也是全国性的。

这些年,东北被“过度渲染”衰落,难道凭借一句“投资不过山海关”,就能扼杀掉新产业的诞生么?

其实不然,黑土地上不是没有企业家。曾有马云、马化腾、王健林“闯关东”,现有华为、百度、京东等头部企业“组团”驻扎。

所以说,东北要开启一场招商引资革命,重在客观看、盯大盘、换思维。

经济学里,有个大推进理论,投资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效果。那么,东北招商引资,类似这个思路。

依这种逻辑看,东北集中精力将大企业引进去, 再把上游带过去,有足够多的新企业进去,自然市场环境得以改善,散兵作战可能会全军覆没。

客观看 用价值来衡量

东三省经济不景气,已是人尽皆知,数据摆在那里,并不能代表一切。每年各省GDP排名,存在挤水分因素,也有基数原因。

换个角度看,广东造不了航母,浙江搞不出歼击机,深圳也研发不了核潜艇,还得靠东北!

所以说,东北的价值绝非GDP衡量,关乎着中国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像鞍山钢铁集团、吉林一汽、沈飞等重工企业都在东北。

当别的省份搞互联网、高科技、金融等产业时,东北只能一心扎进重工业,导致轻工业上发力不足,错失了新兴高科技产业的赛道。

但这样一来,东北就有了核潜艇、战斗机、石油煤炭,制造出了航母专用的特级钢铁。这些都是为国家专研专供,无法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里的重工业有多猛,直接关系到中国工业有多强。

作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础扎实,农业资源优质,以哈工大、大连理工为首的人才资源也不错。

随着时代变化,有些产业注定会在经济发展中迭代升级。即便不能成为经济向上的发动机,但也大可不必去唱衰。

宇宙的尽头是不是铁岭不重要,投资的尽头不再是山海关。

盯大盘 抓重点做引进

东北的“春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上个月,黑龙江省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中心城市哈尔滨,到边境口岸黑河、抚远,华为在龙江的布局涉及多地。

紧接其后,百度、京东、腾讯、中兴、中科,还将分别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与黑龙江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这些“组团”来到黑龙江的头部企业,都是站在技术前沿、产业前沿的先行者。这一举动,肯定有国家政策倾斜的成分,也顺应了“共同富裕”的举措,让资源更加均衡布局。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研发部门和相关配套企业,一直都在向一线城市以外转移。

前几年,华为很多的研发部门、终端事业部、生产部门都迁往了东莞,在成都、武汉、杭州、西安等地设立研发基地,每个基地都有几千上万名员工。

腾讯、阿里之类的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在成都等二线城市部署研发基地,这得益于地广、成本低,电价便宜。

所以说,这些布局和趋势,进一步往东北蔓延,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不少行业的大盘已经稳定了,对于东北来说, 该做的持续做下去,该引进的做优做强。

工程机械领域,全国的龙头企业就那么几家,,,徐工集团等。东北要想重建一个企业加入竞争,肯定是输在起跑线上。

重点则是,引进这类企业在本地建厂。就在沈阳建立了产业基地,整个招聘的薪资待遇不输大城市,带来了中高端人才的回流。

再比如,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大连造船厂成就了辽宁舰和山东舰,全国乃至全球里这样的技术经验是少有的,若一直做下去,优势显而易见。

河对岸就在那里,只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方向的渡河,一定能抵达彼岸。

最为重要的是,东北需要抓住来自于新产业、新形态的机会。

别给自己圈定在“中低端产业转移”里,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任何地方,若是做中高端产业,必然存在发展的机会。

换思维 问题转向优势

无论过去是辉煌还是衰退,抑或重振,东北换个思维重新出发。

首先,内源式产业升级。在选择产业升级转型的时候,要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实现“有中更优”,而不是突击式转向轻工业。

东北发展航空工业,肯定还是在沈飞、哈飞基础上发展,产量多交付也快。对于已经发展这么多年的行业,主要是围绕其做大做强,对于国产化低的行业,要借助大趋势的力量。

其次,外嵌式迭代创新。这绝不是独自搞出来,而是通过顶层设计、植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势必会带动一部分就业岗位。

华为的长春研究所的落地、东安给国内电动车品牌供应发动机等,这些新产业、新形态正是东北抓住中高端产业发展的好时机。

众所周知,东北没有沿海区域的县域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也不充分,但有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四大中心城市。当下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先发展中心城市,让中心城市来辐射到周边区域。

之所以东三省的“四大天王”,没形成扩散效应,是因为区域间的“道路”不通畅,制约了各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这无外乎两个原因,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条断裂。

黑吉辽三省,主导产业发展雷同,一时间只注重在项目数量上扩张,并没在产业的细分领域中深耕。不同地区同类项目重复建设,企业之间协同分工难以开展。

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阻断,产业链自然就出现断裂的情况。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原料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使得东北地区主要产业应有的集聚效应无法实现。

结语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快慢,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看,纵向的是领域、行业、产业等,横向的是地区、城市。

对于东北来说,政策的倾斜就像在清水中注入墨水一样,地方要进行搅拌、加温、让墨水的扩散速度加快,直至浓度相等为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