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涉及的规范及验收标准(房建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房建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编制部门:工程管理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房建工程涉及的规范及验收标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房建工程涉及的规范及验收标准(房建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房建工程涉及的规范及验收标准

房建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编制部门:工程管理部

重庆 XX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XXXX 年 X 月 XX 日

1

目 录 1 混凝土结构工程 ..........................................................................................................1

1.1 截面尺寸 ......................................................................................................................1

1.2 表面平整度 ..................................................................................................................2

1.3 垂直度 ..........................................................................................................................3

1.4 顶板水平度极差 ..........................................................................................................4

1.5 楼板厚度偏差 ..............................................................................................................5

1.6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 .....................................................................................................6

1.7 混凝土强度 ..................................................................................................................7

1.8 钢筋保护层厚度 ..........................................................................................................7

2 砌筑工程 ......................................................................................................................8

2.1 表面平整度 ..................................................................................................................8

2.2 墙面垂直度 ..................................................................................................................9

2.3 水平灰缝平直度 ........................................................................................................ 10

2.4 断砖及勾缝 ................................................................................................................ 10

3 抹灰工程 .................................................................................................................... 11

3.1 表面平整度 ................................................................................................................ 11

3.2 立面垂直度 ................................................................................................................ 12

3.3 阴阳角方正 ................................................................................................................ 13

3.4 裂缝/空鼓 .................................................................................................................. 14

3.5 净高 ........................................................................................................................... 15

3.6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 ......................................................................................... 16

4 防水 ........................................................................................................................... 17

4.1 卫生间防水层厚度 .................................................................................................... 17

4.2 卫生间防水层高度 .................................................................................................... 18

4.3 屋面防水层厚度 ........................................................................................................ 19

4.4 屋面工程细部 ............................................................................................................ 19

4.5 卷材搭接宽度 ............................................................................................................ 19

5 水电安装 .................................................................................................................... 20

5.1 砌体或砼墙面给水管或电管暗埋.............................................................................. 20

2

5.2 底盒暗埋 .................................................................................................................... 21

5.3 电气面板高差 ............................................................................................................ 22

6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 23

6.1 门或窗框正、侧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 23

6.2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24

6.3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 24

7 外墙砖或涂料 ............................................................................................................ 25

7.1 外墙及阳台墙砖粘贴(平整度).............................................................................. 25

7.2 外墙涂料基层(平整度) ......................................................................................... 26

7.3 外墙涂料基层(阴阳角方正度).............................................................................. 26

7.4 外墙涂料面层(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 .............................................................. 27

8 水泥砂浆地面 ............................................................................................................ 27

8.1 地面表面平整度(水泥砂浆地面) .......................................................................... 27

8.2 地面水平度(水泥砂浆地面) ................................................................................. 28

8.3 空鼓开裂(水泥砂浆地面) ..................................................................................... 29

9 涂饰工程 .................................................................................................................... 29

9.1 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 29

9.2 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 ......................................................................................... 30

9.3 顶棚(吊顶)水平度(涂饰工程) ............................................................................... 31

9.4 阴阳角(涂饰工程) ................................................................................................. 32

9.5 空鼓(涂饰工程) .................................................................................................... 33

9.6 裂缝(涂饰工程) .................................................................................................... 34

9.7 表面及粘结(涂饰工程) ......................................................................................... 35

10 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5

10.1 表面平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5

10.2 立面垂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6

10.3 阴阳角(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7

10.4 裂缝/空鼓(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8

10.5 接缝高低差(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9

11 地面饰面砖工程 ........................................................................................................ 40

3

11.1 表面平整度(地面饰面砖工程).............................................................................. 40

11.2 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 ................................................................................ 41

11.3 接缝高低差(地面饰面砖工程).............................................................................. 42

11.4 阳台/卫生间地砖排水坡度........................................................................................ 43

12 室内门安装工程 ........................................................................................................ 43

12.1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 43

12.2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 .............................................................. 44

13 入户门........................................................................................................................ 45

13.1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入户门).............................................................................. 45

13.2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入户门) .............................................................. 46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

1 混凝土结构工程

1.1 截面尺寸

1.1.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厚度、柱尺寸的偏差。

1.1.2 允许偏差值要求: [-5,8] mm。

1.1.3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1.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 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

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 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

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1.1.5 示例

第二尺

300

1200

墙或柱

地面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

1.2 表面平整度

1.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1.2.2 允许偏差值:[0,8]mm,所有平整度偏差均视为正值。

1.2.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30个计算点。

(2) 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 米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任取 2 个

角。按 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次表面平整度。这 2个实测值分别作

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

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这 3 个实测值分别

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洞口 45度测一次,作

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1.2.5 示例:

平整度测量示意

地面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第三尺

第二尺

第一尺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

1.3 垂直度

1.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1.3.2 允许偏差值要求:[0,8]mm(层高≤5m),[0,10]mm(层高>5m),所有垂

直度偏差均视为正值。

1.3.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

1.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 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30个计算

点。

(2) 当墙长度小于 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30cm位置,分别

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

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这 2 个

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墙长度大于 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30cm和墙中间位

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

时测 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次垂直度,

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次垂直度。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4) 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

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 1 次垂直度。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

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1.3.5 示例:

第一尺

第二尺

地面

柱垂直度测量示意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地面

第三尺

第二尺

第一尺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

1.4 顶板水平度极差

1.4.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客餐厅砼顶板内四个

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 5 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

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1.4.2 允许偏差值要求:[0,15]mm,顶板水平度极差所有偏差均视为正值。

1.4.3 测量工具:3 米塔尺(可根据需要选用其它标准塔尺)、激光投线仪。

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 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

顶板天花线 30cm处位置选取 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

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 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

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选取 5 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

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极差值:数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 所选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 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4.5 示例:

顶板水平度测量示意

房间第五点

第三点

第二点

第四点

第一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5

1.5 楼板厚度偏差

1.5.1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1.5.2 允许偏差值要求:实测值与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 8]mm。

1.5.3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1.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跨板作为 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

2 个样本点,在距墙 0.5 米,距楼板中心 0.5 米范围内进行取点,取点

位置如图示。

(2) 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

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

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

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1.5.5 示例: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6

1.6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

1.6.1 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两个方向墙体间距离极差的最大值作为

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的方正程度。

1.6.2 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

1.6.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分别各作为 1 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

测实量 3个功能房间的 6个实测区,每个测区开间和进深各得一个计算

点。

(2) 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会得到两个

实测值。房间开间(进深)实测指标合格率有两个判别条件,选其中

最不利情况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房间开间(进深)合格率的 1 个计算

点。具体如:

a、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值在 15mm

以内时合格;超出 15mm时不合格。

b、比较两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其值小于 20mm 时合格,大于 20mm

时不合格。

(3) 所选房中的所有房间的开间/进深的实测区分别不满足 6个时,需增加

实测套房数。

1.6.4 示例:

进深第一尺

进深第二尺

开间第一尺

开间第二尺

开间、进深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7

1.7 混凝土强度

1.7.1 指标说明:反映结构实体强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1.7.2 要求:实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

1.7.3 测量工具:混凝土强度回弹仪。

1.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结构混凝土龄期 28天以上。抽查时一般取墙、梁、柱构件。

(2) 同一结构实测实量 10个测区。测区有代表性,均匀布置。

(3) 每一测区测量 16点,对该测区进行强度计算,得出测区强度代表值。

最后对 10个测区进行统计计算,确定该构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如经计算构件强度合格,则计 10点合格,否则,计 10点不合格。

1.8 钢筋保护层厚度

1.8.1 指标说明:反映梁、板承重构件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1.8.2 要求:纵向受力钢筋,对梁类构件为[-7mm, 10mm];对板类构件为[-5mm,

8mm]。

1.8.3 测量工具:混凝土钢筋检测仪。

1.8.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在选定的 1套房内,对梁类、板类构件,各抽取 5 个构件进行检验。

(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 6 根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

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 1 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8

2 砌筑工程

2.1 表面平整度

2.1.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2.1.2 合格标准:[0,8]mm

2.1.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2.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

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 10个实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

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 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次水平测量,3

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4) 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 45 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

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5) 所选 1 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 1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

房数。

2.1.5 示例:

地面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第三尺

第二尺

第一尺

第四尺或第四尺

斜顶砖范围

下坎范围

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四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9

2.2 墙面垂直度

2.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面垂直的程度。

2.2.2 合格标准:[0,5]mm

2.2.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

2.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

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区。

(2) 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

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

可采用 1 米靠尺。

(3) 当墙长度小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 30cm 位置,分别按以

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

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 30cm 时测 1 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

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

的 2 个计算点。

(4) 当墙长度大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和墙体中

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

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 30cm 时测 1

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 次

垂直度。这 3 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5) 所选 1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 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2.5 示例: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地面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第三尺第二尺

第一尺

斜顶砖范围

下坎范围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0

2.3 水平灰缝平直度

2.3.1 指标说明:反映水平灰缝的平直程度与规范要求的偏差。

2.3.2 合格标准:[0,10]mm

2.3.3 测量工具:5m 线、钢尺。

2.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做为一个测区,测量 5个测区。

(2) 在一长度大于 5米的墙面,用 5m线拉在任一层砖的上缘,用尺量取线

与砖缘的最大误差处,即为水平灰缝平直度偏差,记为 1个计算点。(如

墙长不足 5米,则以其全长检查)

2.4 断砖及勾缝

2.4.1 指标说明:反映墙体砌筑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重要控制工序。

2.4.2 合格标准:

无通缝、瞎缝、假缝,外墙灰缝须双面勾缝,灰缝密实,使用混凝土小型

空心砌块施工时,承重墙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2.4.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水泥钢钉、铁锤

2.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面砌体墙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

测实量 10个实测区。一个实测区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2)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内,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

不合格;反之,则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

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1

3 抹灰工程

3.1 表面平整度

3.1.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3.1.2 允许偏差值要求:[0,4]mm,所有平整度偏差均记为正值。

3.1.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3.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测实量满足 80 个计算点,不

足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任意选取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 次。2 次测量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

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 3米,在同一墙面 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 1次,2

次测量值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计算点。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

次水平测量,这 3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值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洞口 45度测一次,

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5) 据地面 30cm处水平放置靠尺测量 1次,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

算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2

3.1.5 示例:

3.2 立面垂直度

3.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3.2.2 允许偏差值要求:[0,4]mm,所有垂直度偏差均记为正值,超过该值则记为

不合格。

3.2.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

3.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测量 20 个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0 个计算

点。每套房间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选。

(2) 当墙长度小于 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30cm位置,分别

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

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这 2 个

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墙长度大于 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30cm和墙体中间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

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五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第三尺

第四尺

第一尺

第五尺

第二尺

距地面约30CM位置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3

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

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次垂直度。

这 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4) 所选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计算点不足 6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3.2.5 示例:

3.3 阴阳角方正

3.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3.3.2 允许偏差值要求:[0,4]mm,所有偏差值均视为正值。

3.3.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3.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

测实量 15个实测区,其中 5个实测区需选窗台区域的阴阳角。

(2) 在同一个墙面阴角或阳角部位,从地面向上 300mm和 1500mm位置分别

测量 1次。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所选房中的所有房间的阴阳角的实测区不满足 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

房数。

3.3.5 示例: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地面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第三尺

第二尺

第一尺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4

3.4 裂缝/空鼓

3.4.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3.4.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空鼓。

3.4.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3.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 1 个实测区。每

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 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

1个合格率计算点。累计 15个实测区。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通过空鼓

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 1 条裂缝或 1 处空鼓,该实测

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

"×"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300

1200

第一尺

第二尺

阴阳角方正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5

3.4.5 示例:(共 1 户、7 个测区、7 个实测点)

3.5 净高

3.5.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评判标准:

[-20,20]mm。

3.5.2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3.5.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 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个实测区。

(2)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

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

(3) 各房间地面的 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30cm 附近各选取 1点(避开

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

的 5个垂直距离,即当前施工阶段 5个室内净高实测值。

(4) 用图纸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

判断该房间当前施工阶段设计理论室内净高值。5个实测值与设计值对比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6

产生的偏差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个计算点。

3.5.4 示例:

3.6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

3.6.1 指标说明:反映窗内侧墙体厚度偏差大小的程度,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影响

交付观感。评判标准:[0,4]mm。

3.6.2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3.6.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任一窗都可以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个实测区。

(2) 实测时窗框测量部位需完成抹灰或装饰收口。

(3) 平窗框内侧墙体,在窗框侧面中部各测量 2 次墙体厚度和沿着竖向窗

框尽量在顶端位置测量 1次墙体厚度。这 3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

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4) 外墙凸窗框内侧墙体,沿着与内墙面垂直方向,分别测量凸窗台面两

端头部位窗框与内墙抹灰完成面之间的距离。2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

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3.6.4 示例:

房间第五点

第三点

第二点

第四点

第一点

室内净高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7

4 防水

4.1 卫生间防水层厚度

4.1.1 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4.1.2 允许偏差值要求:防水层平均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的 90%。

4.1.3 测量工具:涂层测厚仪或卡尺。

4.1.4 测量方法或数据记录:

(1) 每 1个卫生间为 1个实测区, 每套房累计 2个测区,不足 2个时,需

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个实测区取 2个实测值。每个实测值作为 1个计

数点。

(2) 测量方法:

a) 施工阶段,在卫生间地面及墙面各选一处用涂层测厚仪测量,或

割取 20mm×20mm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情况,用卡尺测量厚

度,计算 2处防水层的平均厚度;

b) 如装饰面已完,则通过蓄水试验,不实测此指标。

(3) 数据记录:每一测区实测平均值和最小值均满足允许偏差要求,则该

测区 2个实测值计为合格,否则,该测区 2个实测值均计为不合格。

凸窗内侧墙体厚度测量示意内门洞/平窗内侧墙体厚度测量示意

第二尺凸窗台板

第一尺

第三尺第一尺

第二尺

室外

室外

室内

室内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8

4.1.5 示例:

4.2 卫生间防水层高度

4.2.1 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墙面防水情况。

4.2.2 合格要求: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规定的,按以下标准执行:防水层高度

距楼、地面面层宜为 1.2m;当卫生间有非封闭式洗浴设施时,花洒所在及其

邻近墙面防水层高度不应小于 1.8m。

4.2.3 测量工具:卷尺。

4.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功能房间卫生间防水层都可作为 1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测实

量 3个实测区。

(2) 在 1个实测区内,选取最不利的高度进行测量,其结果计为一个计算

值。

(3) 所选房中实测区不能满足 3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实测区 1 实测区 2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9

4.3 屋面防水层厚度

4.3.1 指标说明:反映屋面防水层厚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4.3.2 合格要求: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4.3.3 测量工具:涂层测厚仪或卡尺。

4.3.4 测量方法或数据记录:

(1) 每 100m2抽查一处,累计实测实量 10处,取测点需均匀分布。

(2) 检查防水层结构是否与设计一致,对涂膜防水层,用仪器测量或割取

20mm×20mm实样用卡尺测量其厚度。

(3) 10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0个计算点。

4.4 屋面工程细部

4.4.1 指标说明:本指标反映屋面工程细部构造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4.4.2 合格要求:

屋面坡度、屋面出入口、屋面出风口、屋面设施基座、变形缝、屋面透气帽、

水落口等构造及防水性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4.3 测量工具:坡度尺、钢卷尺、目测。

4.4.4 测量方法或数据记录:每一细部构造看作一测区,每测区任一处不满足要求,

则该测区不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

"√"记录。

4.5 卷材搭接宽度

4.5.1 指标说明:反映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

4.5.2 允许偏差值要求: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4.5.3 测量工具:卷尺。

4.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长边搭接及短边搭接情况均需考虑,测点需均匀分布,累计实测实量

10个实测区。

(2) 10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计算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0

5 水电安装

5.1 砌体或砼墙面给水管或电管暗埋

5.1.1 指标说明:

(1) 反映墙面给水管或电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工序。

由于部分地区政府规定不允许管线走地面,建议给水管尽量走高位

(天花或吊顶内敷设),则地面压槽不进行测量。

(2) 测量时间:在砼墙面留槽或砌体墙面切槽完成之后即可进行测量。

5.1.2 合格标准:

(1) 管槽形式:砼墙面采取留槽方式,在砼浇筑时一次预留到位,不允许

后来凿墙开槽。砌体墙面必须采用切割机切槽,保证管槽的平整和深

度。

(2) 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砌体墙平;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竖向

电管线应随墙体砌筑埋设在小砌块孔洞内,并在安装完后用水泥砂浆

或细石砼灌实;如采用开槽工艺,线槽部位必须用细石砼灌注密实。

(3) 槽深偏差控制范围:

墙开槽深度:DN≤槽深≤DN 20mm。

(4) 槽宽偏差控制范围:

DN≤槽宽≤DN 30 mm。

5.1.3 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

5.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点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面暗埋给水管或电管的墙面

作为 1 个实测点。1 个实测点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水电管共测 10

个实测点,不满足 1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未采用砌体内暗埋工艺可不测此指标。每一面砌体墙面暗

埋给水管槽全检。采用目测检查其管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本指

标要求管槽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目测时均要

考虑以上指标;同一个实测点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及最小值,用钢卷

尺测量检查管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点,管槽形式或管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1

标准,则该实测点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的实测值合格。

原始数据记录时,前一个数值记录深度,后一个数值记录宽度。

5.1.5 示例:

5.2 底盒暗埋

5.2.1 指标说明:该指标实测值为底盒凸出或凹进墙体抹灰面的距离,为避免底盒凸

出时,周边难以收口且收口处容易开裂,且底盒凸出时,面板安装后与墙之间

会存在缝隙,影响美观,故要求不允许底盒凸出。可以采取两种施工方法:

(1) 直埋法:可以采用将线盒直接预埋在混凝土柱、梁及剪力墙中,如果

拆除模板后出现线盒较深现象,则在抹灰前采用无底线盒修正,达到

与完成面一致,满足实测实量对接线盒的要求;如凹进深度不大时,

加装无底线盒较困难,也可以采用加长螺丝来加以固定。因直埋法底

盒不会突出墙面,可不纳入实测实量范畴。

(2) 预埋法:在混凝土墙(柱)或砌体墙上安装底盒,可以采用预埋塑料

泡沫的方式。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需考虑预留 15cm(宽)x15cm

(高)或 15cm(宽)x20cm(高)左右一个孔洞,满足线盒接管、定

位调整及底盒安装需要。

(3) 对于并排安装的同一类型的底盒,可以采用连体底盒,施工控制更好,

效率更高。

(4) 测量时间:本指标在抹灰完成后测量。

5.2.2 合格标准:底盒与抹灰后完成面齐平,偏差控制范围:[-10,0]mm。(有面砖

的房间如厨房和卫生间可预留设计的贴砖或石材的厚度)。

5.2.3 测量工具:钢尺

5.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线盒或套管作为 1 个实测点,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2

(2) 用钢卷尺测量底盒边与抹灰完成面的距离。

(3) 数据记录:凸出墙面的直接记录偏差数值,凹进墙面的在偏差数值前

增加"—"。

5.2.5 示例:

5.3 电气面板高差

5.3.1 指标说明:

(1) 该指标反映电气面板安装后面板上边的平直程度,主要反映感官质

量。

(2) 测量时间:在面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测量。

5.3.2 合格标准:

(1) 要求房间内开关、插座面板安装水平,不允许有倾斜的现象,且安装

高度统一,否则视为不合格。

(2) 偏差控制标准:同一墙面的高度偏差 [0,1]mm,不同墙面的高度偏

差 [0,5]mm。

5.3.3 测量工具:激光水平仪、钢尺

5.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用激光水平仪打出一条水平线作为参考,用钢尺测量水平线盒面板之

间的高差。

(2) 每间房选统一高度的面板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测量 3~5 间房,共测

量 10 个面板的数据。每个面板的实测值都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一个计算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3

6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6.1 门或窗框正、侧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6.1.1 指标说明:反映铝合金(或塑钢)门窗框垂直程度。

6.1.2 合格标准:[0,2.5]mm(铝合金)[0,3]mm(塑钢)

6.1.3 测量工具:1m/2m 靠尺

6.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户内每一樘门或窗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

测区。

(2) 用 2m 靠尺分别测量每一樘铝合金门或窗两边竖框正、侧面垂直度,

取 4 个实测值中的最大数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

点。

(3) 实测区不能满足 1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5 示例:

第1、2尺

门窗框

第3、4尺

门窗框垂直度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4

6.2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6.2.1 指标说明:反映门窗框固定牢固程度。

6.2.2 合格标准:预埋件、固定片、膨胀螺栓的数量与位置、埋设方式、连接方式符

合设计要求;固定点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 150-200mm;固定点

间距不大于 600mm。

6.2.3 测量工具:目测、5米尺

6.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扇外门窗都可以作为 1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15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作为 1 个实测合格率计算点。

同一套房内的所有外门窗全测。

(2) 测量方法:在同一实测区选取 4个框边,采用目测、尺量方法。

数据记录:如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或以上不符合标准,可以认为该实

测区的计算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计算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

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6.3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6.3.1 指标说明:反映外门窗边框收口与塞缝处开裂和空鼓程度。

6.3.2 合格标准:

(1) 窗框与洞口间无缠绕保护膜,临时固定木楔需取出。

(2)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填嵌饱满,表面应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

胶应粘结牢固,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3) 外门窗框滴水线、散水坡、鹰嘴角度和坡度正确。

6.3.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6.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一套房内任何 1个外门窗洞口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取 1 个实测点,实测值作为合格率 1 个计算

点。同一套房内的外门窗需全检。累计 15个实测区。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选取 4个框边,目测或尺量,检查是否符合合

格标准。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5

6.3.5 数据记录:如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 1个实测点

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

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7 外墙砖或涂料

7.1 外墙及阳台墙砖粘贴(平整度)

7.1.1 指标说明:反映墙砖的平整程度。

7.1.2 合格标准:[0,4]mm。

7.1.3 测量工具:用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7.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以 3m*5m范围内一个墙砖面作为 1个实测区,实测实量 6~10个实测区,

累计 30个计算点,不足时需增加房间或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任意选取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 次。2 次测量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

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 3米,在同一墙面 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 1次,2

次测量值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计算点。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

次水平测量,这 3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值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洞口 45度测一次,

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5) 据地面 30cm处水平放置靠尺测量 1次,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

算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6

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五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第三尺

第四尺

第一尺

第五尺

第二尺

距地面约30 位置

7.2 外墙涂料基层(平整度)

7.2.1 指标说明:反映外墙涂料基层的平整程度。

7.2.2 允许偏差值要求:≤4mm。

7.2.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7.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累计实测实量 10处,取测点需均匀分布。

(2) 10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0个计算点。

7.3 外墙涂料基层(阴阳角方正度)

7.3.1 指标说明:反映基层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7.3.2 阴阳角方正允许偏差值为 4mm。超过该值则记为不合格。

7.3.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7.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个实测区,选取 10个实测

区,测点需均匀分布。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7

(2) 10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0 个计算点。

7.4 外墙涂料面层(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

7.4.1 指标说明:反映面层装饰线、分色线平直程度。

7.4.2 允许偏差:不大于 3mm。

7.4.3 测量工具:通线、钢直尺。

7.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拉 5m线检查,不足 5m拉通线检查;

(2) 累计实测实量 10处,取测点需均匀分布。10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

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0个计算点。

8 水泥砂浆地面

8.1 地面表面平整度(水泥砂浆地面)

8.1.1 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4]mm。

8.1.2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8.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

区。

(2) 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 2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 45度平放靠尺

测量 2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 3次。客/餐厅或较大

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 1次。

(3) 同一功能房间内的 3 或 4 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

合格率的 3或 4个计算点。

8.1.4 示例: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8

8.2 地面水平度(水泥砂浆地面)

8.2.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四个角点和一

个中点与同一水平线距离之间差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找平

层地面水平程度。评判标准:[0,10]mm。

8.2.2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8.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

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地

面的 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30cm以内各选取 1点,在地面几何中

心位选取 1 点,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

离。检查点与检查点相对高差在 10mm以上视为超标。每间房间地面的

5个检查数据作为 5个样本点数,每超标一个点,记录为一个不合格点。

合格率的计算按以下方式: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

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合格;偏差值﹥10mm时,

该实测点不合格;同一测区 5个实测点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8.2.4 示例:

在次卧、书房等小房间第二、三尺可仅测一尺

第二尺 第三尺

第四尺

第一尺

地面平整度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29

8.3 空鼓开裂(水泥砂浆地面)

8.3.1 指标说明:无空鼓、无开裂,当出现空鼓时,空鼓面积不应大于 400cm2,且

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 2处。

8.3.2 数据记录:户内范围全部检查,每户不少于 5个测区,每一房间作为一个测区;

累计 10个测区,合格记"√",不合格记"×",并适当描述数量、性质。

9 涂饰工程

9.1 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9.1.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腻

子施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评判标准:[0,3]mm。

9.1.2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9.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5 个实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选取左上及

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 次;2 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

房间第五点

第三点

第二点

第四点

第一点

地面水平度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0

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 3 米,则同一墙面 4 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 1 次;

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 次水平测量,这 3 次实测值均作为判断

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在各洞口 45度斜

交叉各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5) 所选 2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 15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

房数。

9.1.4 示例:

9.2 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

9.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涂饰墙体垂直的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腻子施

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评判标准:[0,3]mm。

9.2.2 测量工具:2 米靠尺。

9.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5 个实测区。门洞口墙体垂

直度为必测项。测量值主要反映涂饰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柱

子突出部位。

(2) 当墙长度小于 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30cm位置,分别

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

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这 2 个

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地面

第一尺

第三尺

第二尺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四尺第五尺

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四、五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1

(3) 当墙长度大于 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30cm和墙体中间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

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

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次垂直度。

这 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个计算点。

9.2.4 示例:

9.3 顶棚(吊顶)水平度(涂饰工程)

9.3.1 指标说明: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顶棚(吊顶)的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10]mm。

9.3.2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9.3.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 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

顶棚天花线 30cm处位置选取 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选取 1点,

分别测量顶棚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个垂直距离。每层不少于 4块板,

每块板 5个点,共 40个检测点。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

最低点之间的差值,偏差值≤10mm 时,该实测点合格;偏差值﹥10mm

时,该实测点不合格。每间房间顶棚的 5 个检查数据作为 5 个样本点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地面

第二尺

第一尺

第三尺

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2

数,每超标一个点,记录为一个不合格点。

9.3.4 示例:

9.4 阴阳角(涂饰工程)

9.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

腻子施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评判标准:[0,3]mm。

9.4.2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9.4.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5个实测区。

(2) 在同一个墙面阴角或阳角部位,从地面向上 300mm和 1500mm位置分别

测量 1次。这 2次实测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3) 选 2套房中阴阳角的实测区不满足 15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9.4.4 示例:

顶板水平度测量示意(注:当吊顶仅周边设置时,图示第五点可取消,其余四点离墙距离可为吊顶宽度的一半)

第五点房间

第三点

第二点

第四点

第一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3

9.5 空鼓(涂饰工程)

9.5.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涂饰面空鼓的程度。评判标准:无空鼓。

9.5.2 检查工具:空鼓锤。

9.5.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 1 面墙作为 1 个实测

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 1个实测值。1个实测

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累计 30 个实测区,不满足 30 个时,需增

加实测套房数。

(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涂饰工程完成后,墙面无空鼓。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涂饰面的空鼓。

(4) 数据记录: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并适

当描述数量、性质。

300

1200

第一尺

第二尺

阴阳角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4

9.5.4 示例:

9.6 裂缝(涂饰工程)

9.6.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涂饰面裂缝的程度。评判标准:无裂缝。

9.6.2 测量工具:目测。

9.6.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 1 面墙作为 1 个实测

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 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1 个实测

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选 2 套房累计 30 个实测区,不满足 30 个

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涂饰工程完成后,墙面无裂缝。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涂饰面的裂缝。

(4) 数据记录: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并适

当描述数量、性质。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5

9.6.4 示例:(1 户、15 个测区、15 个实测点)

9.7 表面及粘结(涂饰工程)

9.7.1 评判标准:表面无泛碱、咬色、流坠、疙瘩、砂眼、刷纹;涂饰均匀、粘结牢

固,无漏涂、透底、起皮、掉粉。

9.7.2 数据记录:全屋,距墙面 1.5m 正视观察,每面墙为 1 个测区,累计 30 个测

区,不足 30 个测区时,需增加房间。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

"√"记录,并适当描述性质。

10 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1 表面平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1.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饰面砖墙体表面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3]mm。

10.1.2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0.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台的同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 个实

自然间 1

自然间 5

自然间 7

自然间 3 自然间 2

自然间 6 自然间 4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6

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区。

(2) 各墙面顶部或根部 4 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

分别测量 1 次。2 次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

点。

10.1.4 示例:

10.2 立面垂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饰面砖墙体垂直的程度。评判标准:[0,2]mm。

10.2.2 测量工具:2 米靠尺。

10.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台的同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 个实

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区。

(2) 实测值主要反映饰面砖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柱子突出部位。

(3) 每一个实测区测量 2 个点,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0.2.4 示例:

地面

第一尺

第二尺

平整度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7

10.3 阴阳角(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饰面砖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评判标准:[0,3]mm。

10.3.2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10.3.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厨房、卫生间、阳台、露台的每一个阴角或阳角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

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区。

(2) 一个阴角或阳角为 1 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按 300mm、1500mm 分别

测量 1 次。这 2 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0.3.4 示例: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地面

第一尺

第二尺

300

1200

第一尺

第二尺

阴阳角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8

10.4 裂缝/空鼓(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4.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厨房、卫生间等墙面饰面砖工程裂缝/空鼓的程度。

10.4.2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0.4.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 1 面墙作为 1 个实测

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累计实测实量 30 个实测区。1 个实

测区取 1 个实测值。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2) 合格标准:饰面砖墙面无裂缝、空鼓。

(3) 测量方法:实测时,需完成贴砖工程。通过目测检查裂缝,空鼓锤敲

击检查空鼓。

(4) 数据记录:所选同一实测区只要发现有 1 条裂缝或通过空鼓锤敲击发

现有 1 处空鼓就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 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

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

记录,并适当描述性质。

10.4.4 示例:(1 户、15 个测区、15 个实测点)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39

10.5 接缝高低差(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5.1 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墙面两块饰面砖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

观感质量。

10.5.2 合格标准:[0,0.5]mm

10.5.3 测量工具:钢直尺和塞尺或钢塞片

10.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该指标宜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

台的墙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区。如该套

房内还有石材或木质墙面,则各增加 3 个实测区。

(2) 在每一饰面砖墙面,目测选取 2 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饰面砖接缝。用

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饰面砖跨过接缝,用 0.5mm 钢塞片插

入钢尺与饰面砖之间的缝隙。如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

该测量点合格。2 条接缝高低差的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

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3) 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

10.5.5 示例:

面砖

钢尺

以0.5MM钢塞片插入钢尺与面板之间的

缝隙,如钢塞片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

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

接缝高低差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0

11 地面饰面砖工程

11.1 表面平整度(地面饰面砖工程)

11.1.1 指标说明:反映饰面砖地面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2]mm。

11.1.2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1.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地漏的汇水区域不测饰面砖地面平整度。

(2) 每一功能房间饰面砖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

实测区。

(3) 每一功能房间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任选两个角与墙面夹角 45 度平放

靠尺共测量 2 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 1 次。这 2

或 3 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或 3 个计算点。

11.1.4 示例:

第一尺

地面平整度测量示意

第三尺

第二尺

在次卧、书房、厨卫等小房间第二尺可取消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1

11.2 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

11.2.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厨房、卫生间、走道等地面饰面砖工程裂缝/空鼓的程度。

11.2.2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1.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有饰面砖地面的每 1 个自然间,

如厨房、卫生间、走道等,都作为 1 个实测区。1 个实测点作为判断该

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所选 2 套房中累计 20 个实测区,不满

足 2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合格标准:饰面砖地面无裂缝、空鼓(单块砖边角局部空鼓,且每自

然间不超过总数 5%可不计)。

(3) 测量方法:实测时,厨房和卫生间户内地面测量部位需完成贴砖工程。

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空鼓锤敲击方式,检查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4) 数据记录:所选同一实测区只要发现有 1 条裂缝,或空鼓不符合第(2)

条要求,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 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

11.2.4 示例:(共 1 户、4 个实测区、4 个实测点)

自然间 1

自然间 3 自然间 2

自然间 4(过道)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2

11.3 接缝高低差(地面饰面砖工程)

11.3.1 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地面两块饰面砖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

观感质量。

11.3.2 合格标准:[0,0.5]mm

11.3.3 测量工具:钢尺、楔形塞尺或钢塞片

11.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该指标宜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 每一功能房间饰面砖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

实测区。

(3) 在每一饰面砖地面,目测选取 2 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饰面砖接缝。用

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饰面砖跨过接缝,用 0.5mm 钢塞片插

入钢尺与饰面砖之间的缝隙。如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

该测量点合格。2 条接缝高低差的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

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4) 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

11.3.5 示例:

面砖

钢尺

以0.5MM钢塞片插入钢尺与面板之间的

缝隙,如钢塞片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

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

接缝高低差测量示意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3

11.4 阳台/卫生间地砖排水坡度

11.4.1 评判标准:排水通畅,无积水。

11.4.2 数据记录:灌水检查。每个阳台、卫生间为一个实测区,一个实测点出现有积

水则此阳台/卫生间排水坡度不合格,共检查 6 个测区,不足 6 个测区,需增

加房间。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并适当描述性

质。

12 室内门安装工程

12.1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

12.1.1 指标说明:反映室内门门框正、侧面垂直程度。评判标准:[0,2]mm。

12.1.2 测量工具:1m 垂直检测尺。

12.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樘门框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区。

(2) 分别测量一樘门门框的正面和侧面垂直度,共有 2 个实测值。选取其

中数值较大的,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3) 所选 2 套房中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的实测区不能满足 10 个

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2.1.4 示例: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测量示意

第二尺

第一尺

门框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4

12.2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

12.2.1 指标说明:室内门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留缝宽度大小,反映加工精度和观感

质量。评判标准:内门[5,8]mm;厨房/卫生间门[8,12]mm。

12.2.2 测量工具:楔形塞尺。

12.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户内每一扇门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测区。

(2) 关上门后,目测该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的 1 个疑似最大留缝处,用

楔形塞尺插入后读出的 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

计算点。

(3) 所选 2 套房中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的实测区不能满足 10 个时,需增加

实测套房数。

12.2.4 示例:

门扇

门框

门缝

门扇与地面缝隙测量示意

地面第一尺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5

13 入户门

13.1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入户门)

13.1.1 指标说明:反映入户门门框正、侧面垂直程度。评判标准:[0,3]mm。

13.1.2 测量工具:垂直检测尺。

13.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樘入户门框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4 个实测区。

(2) 分别测量一樘入户门门框的正面和侧面垂直度,共有 2 个实测值。选

取其中数值较大的,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3.1.4 11.1.4 示例: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测量示意

第二尺

第一尺

门框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46

13.2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入户门)

13.2.1 指标说明:入户门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留缝宽度大小,反映加工精度和观感

质量。评判标准: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为[4,7]mm。

13.2.2 数据记录:每一樘入户门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4 个实测区。

13.2.3 检查方式:卷尺/塞尺;每一个入户门都作为 1 个实测区。 关上门后,目测该

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 1 个疑似最大缝隙处,用楔形塞尺检测 1 次,并作为

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