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个人感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推荐导读)

#以书之名# #阅读的温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今天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统合综效的意思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如果你跟其他人合作,效果会超出你们各自单打独斗的效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个人感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个人感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推荐导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个人感想

#以书之名# #阅读的温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今天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统合综效的意思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如果你跟其他人合作,效果会超出你们各自单打独斗的效果。

举个例子,《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刘关张如果没有在一起的话,刘备只是一个编草鞋的,虽然自称帝胄,也只是一个底层的劳动群众;关羽是卖绿豆的,张飞是杀猪的,但他们仨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东汉末年,他们能够三分天下据其一,这就是协作的价值。

我们单独来看这三个人,他们在性格上或能力上都是有缺陷的。首先说说关羽,这个人过于傲气,从不用正眼看其他人;张飞又非常鲁莽,他们都是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角色;刘备足智多谋、宅心仁厚,但在排兵布阵方面有缺陷,武功也比张飞、关羽要差一些。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能够打下1/3的天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统合综效”的例子。

怎么样才能够做到统合综效,怎么样才能够找到非常强大的合作伙伴?这是很难的事情。为什么难?因为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就算事遇到了很有能力的人,也不一定会跟他合作。

因此,《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就像7个台阶一样,是逐级而上的。你不能像笑话故事里面的傻子一样,吃包子吃到第六个饱了,就说前面的几个包子可以不吃。但事实不是这样,事实是你必须一个一个地吃,直到把6个包子的钱都付了,把包子吃了以后,才能够到达真正吃饱的程度。

在个人修炼方面其实也是这样,你必须要把前面的6个习惯都实践之后,上了前面的台阶,才能够上到第七个台阶,所以我们反复强调这1到7个习惯,是非常严密、非常严谨的个人成长修炼体系。

习惯一 积极主动

如果现在我们还做不到统合综效,没有找到积极的伙伴,我们需要回过头去检视: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努力地寻找,有没有努力地去查找自己的缺点不足,面对逆境,有没有积极想办法?这里不得不提到孔子,孔子其实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哪怕是一些不顺的环境,他也不会怨天由人。孔子被困于陈国的时候,他还依旧能唱歌,这就是孔子,我们从孔子身上能看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但是孔子他也有失望,也有悲伤的时候,也有着急的时候,但总体上来讲,他是非常积极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就是这样的状态。我们在生活中都希望交到积极的朋友,而不是消极的伙伴。我们都在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这也就是积极主动的价值。

当然,我们还要分清思想是真正的积极,还是表面上积极。三分钟热情,不能坚持不能算积极;遇到逆境,是寻找可能性,还是觉得这个环境制约了自己?消极被动的人会更多地从环境中找借口,具体表现在怨天、怨地,怨人;而积极主动的人,一定会努力的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以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在2003年左右,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有些消极。因为我之前学道家思想,似懂非懂,对“无为无不为”的理解片面,导致有点消极。于是,我很想找到积极的状态,就阅读了很多书籍。当时我自己认为这是在自我洗脑,现在换一个心理学的术语叫做“重建心灵”。重新建设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重新戴一副看世界的眼镜,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正确。

前段时间听曾仕强讲《易经》,老师讲得非常好,他说《易经》其实就只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上”,就是我们要上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个字是“止”,要降低自己的欲望,避免被欲望所控制,当你降低欲望之后,很容易增加幸福感;第三个字在“止”上面加了一横,中国的文字中只要上面有一横,下面有一横,就有“顶天立地”的意思,所以,做人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易经》就用这三个字道尽。

《易经》的奥秘,我觉得这个解读非常好,给我印象很深刻,也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积极主动,是所有这些优秀习惯,高效习惯的大前提。

孟子也是积极主动的,孟子说:“大约500年可以出一个圣人,我焉敢推迟?”我怎么可以推迟?他认为自己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圣人,所以他继承并发扬了儒家学说,被尊称为亚圣。

在宋朝有一个学者叫张载,他的四句话让我们印象很深刻,流传至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取的心态。

习惯二、以终为始

当我们有了积极主动的习惯之后,就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希望这一辈子到底怎么活才能够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当我们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后悔。

你希望当你弥留之际,是在后悔我这辈子在办公室里面加了太多的班,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连孩子在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过?错过了太多美好的时刻吗?所以,到底怎么活着这个问题,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高效能人士,都有一个习惯“先有目标,再有行动,然后根据目标来倒推现在的选择和行为,确定生活的重点。”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人生使命,希望这辈子到底要怎么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的使命宣言就写在我自己的书上,每一本书上都有:“知识宝贵,时间有限,思学写书,你读思学。”我认为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分享知识,能够用专注的方式来分享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我确定了这一辈子要写100本书的小目标,就朝着这个小目标在不断地前进。而我每天早上的直播也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我。我也是在分享知识,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早上的直播是陪伴的方式,每天都来读好书,都来读经典,一年时间,应该能够读50本左右。即便你自己阅读能力或阅读兴趣并不是很好,但是你能够每天早上跟着我一起参加这个直播,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早间直播的价值就是到最睿智的作者家去串门。

为什么每一次我做直播都要分享这一点?什么是读书,读书或者我们的早间共读就是到睿智的作者家去串门,去浸泡在这些最好的知识里面,我们的人生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你过去没有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现在天天听我说7个习惯要以终为始,你可能也会开始思考,我这一辈子到底想怎么活,我到底怎么样来评价我这一辈子,你会对这些终极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所以,你的使命宣言是什么?以终为始的含义是我们现实中建造一个东西需要经过两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在头脑中创造,第二次创造是在行动中、实践中把那些实实在在创造出来。也就是当你开始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的时候,你就是在做第一次创造,你就是在积极搭建自己的人生;当你开始积极地搭建自己的人生,你就会发现过去一些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对你的梦想来说压根就不重要。

原来你可能认为穿很好的衣服,提很好的包,朋友之间经常应酬很重要。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梦想之后,你就会用这个目标和梦想来评估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到底哪些事情是有助于目标、梦想的实现的,哪些事情是与目标、梦想完全不相干的?当你有了目标梦想之后,你的生命就有了真正的底色和重量,所以你就会对自己的行动,对自己的人际圈子重新进行选择。不论是主动或者被动,我们跟没有目标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

习惯三、要事第一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要”指的是重要。高效能人士的第三个习惯就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要的位置来做。比如我们的早间直播,我认为分享知识很重要,所以我会早起分享知识。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样利用早间的时间的。我认为分享知识很重要,所以我会每天坚持早间直播,到今天已经60多天了。早间直播之前我会把讯飞录音笔别在我的胸口,然后对我的分享的内容进行记录,当我一个小时分享完之后,里面大概会有上万字的内容,我会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把最精华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截取出来,发微博,发在我的印象笔记里面,或者是发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发到自媒体的目的一方面是沉淀自己的思考,把他们当做记事本,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吸引一些粉丝,也就是把我早间直播的内容再一次利用。再一次利用之后,一些整理得比较好,我觉得很有价值的内容,我还可以把它录制成短视频,继续在短视频这些自媒体平台发一次,比如西瓜视频,又可以继续吸引粉丝。而所有这些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可以写成公众号文章,发在我的公众号“思学老师”上面。当思学老师的公众号某个主题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古文观止》有几十篇之后,就可能集结成一本书。所以,这就是前面做的事情都是为后面做的铺垫,后面做的事情都在前面做的事情的基础上,是一个升级,这就是复利的思维方式,就是把每天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每一次的时间投入可以获得多样化的收益。

早间直播时间,一方面是我分享知识、和大家一起浸泡在最好的知识海洋中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我最好创作的时间,这种复利的思维方式,特别推荐给大家,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无数的可能,让你的人生效能有极大地提升。

前面三个习惯都是关于个人成功的,当你坚持了前面的三个习惯之后,效果就是一个人就是一支特种部队,你的战斗力、工作效能完全是一支特种部队的能力。比如我的工作效能可能超过很多小公司的知识生产团队,因为我们运作了6个公众号、6个视频号,还有今日头条,小红书;每天我还要带训练班,做直播,必须把时间充分利用好。当达到一个人就是一支特种部队的时候,你就已经到达了个人成功的层面,你就可以由依赖到独立。

习惯四、双赢思维

要做到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就要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要事第一的理论前提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要做最有价值的工作,而相对来说对自己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自己完成工作又是需要的事情,怎么办呢?比如说轿车,发动机很重要,那是核心竞争力,但是离开轮子也不行,所以就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

第四个习惯是“双赢思维”,你怎么样跟大家更好的合作,就需要双赢思维,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双赢,有损人利己,也有舍己为人。双赢思维的解释就是对你有用,对我也有用,我们一起找到合作的基础。

那么,别人为什么愿意跟你合作?因为你是一个有战斗力的人,你能够做到要事第一,所以那些真正高效的人,他才会跟你合作。如果你都不能独当一面,什么事情都要去找别人帮忙,或者找借口推脱,别人也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了。

习惯五、知彼解己

第五个习惯是你要跟别人很好的合作,就需要“知彼解己”。“知彼解己”是高效能合作前提,也就是努力了解他人,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再努力让他人了解自己,这就是知彼解己,也就是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其实蛮难的,为什么说难?难在西方某部经典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地球上的人类非常有童心,有一天就想建造一座能够通向上天的高塔——通天塔,也叫巴别塔。因为大家想法一致,就快速地工作起来,巴比塔的建造速度非常快。上帝看到人类如此齐心,就着急了,他为什么着急?因为人们把塔都建到天上去,不是会威胁到他的位置吗?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人类建造巴比塔的速度降下来或者半途而废。他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让地球上的人用不同的语言来说话,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当他让地球上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之后,大家就开始吵架、打仗,通天塔的建造就无疾而终。这也给我们一个思考,就是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是非常有价值的,有通天的能量。

什么是会沟通呢?大前提是你要会听,你要认真地听别人的需求是什么,诉求是什么?原来我们认为会沟通的人都是很会说,比会说更高明的是会听,能够听出别人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了解别人的需求,别人才会跟你更好地合作。

习惯六、统合综效

第六个习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统合综效。这几个习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统合综效具体来讲就是创造性合作。什么是创造性合作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或者是远远大于部分之和,这才是统合综效。如果在一起合作产生的绩效小于各自工作产生的绩效,有什么合作的必要呢?要做到统合综效,前提是接纳一切想法,对于你的沟通对象,一定要接纳他的想法不管他的想法跟你的价值观怎么不一样,都需要接纳。所以,其实很少人能达到第六个习惯,因为到达这个阶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心得,效能都很高,而且还要有统合综效的意识,非常不容易。在一群统合综效的人士中,每个人的意见都会被理解,就更可能迸发出巨大的火花。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本非常好的书——《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本书在2004年左右出版,一晃快20年了,里面就写到了杰克韦尔奇怎么样让通用电器转危为安,再度焕发生机的案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叫做群策群力,也就是每一个人都为通用电气重新焕发生机,贡献自己的智慧,这就是一种统合综效的效果:能够接纳他人的想法,并且能够贡献出自己的想法。

真正接纳他人的想法,是建立在第五个习惯也就是“知彼解己”的基础之上,大家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够不带批判色彩,共情地接纳他人的观点。所以,虽然这个标准很高,但这里有一个思考角度值得跟大家分享。

思考角度是什么?如果你见到有跟你意见不一致的人,首先不要立即去批评他,不要感到失望,而是要想他的智慧不比我差,甚至比我还高。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说?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才能对别人有更深的认识。比如:有一个人说:“我对钱从来不感兴趣!”我对钱不感兴趣,这个观点如果当着十几亿中国老百姓说出来,我们一般人就会批判他,说这个人太虚伪。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也有几百亿,你还对钱非常感兴趣吗?双方的层面不一样,他的钱可能已经几辈子都用不完,他怎么还可能对钱感兴趣呢?但我们普通老百姓是通过工作来获得收入的,自然会对钱感兴趣。所以当他说出他对钱不感兴趣的时候,也许是真的。对这个问题,无论是真是假,我们都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看。

比如,我们从《道德经》的角度来看,《道德经》是一本真正非常好的经典,里面有很多人生大智慧。《道德经》怎么说的?叫做“圣人无私,以而能成其师,以其无私而能成其师。”也就是完完全全把自己投身于一个事业中,他自己的个人目标就能实现,他的目标如果是完全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他自己的目标也就能实现。乔布斯的梦想是什么?改变世界!当他全力以赴地投入这个梦想的时候,他个人的财富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还有一个现在最火的人,马斯克,全球首富,他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移民火星、超级高铁(每小时上千公里)需要把地球打一个洞,然后用超级高铁来实现快速运转,这些都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他对钱也不感兴趣,他甚至一度很多年都没有买房子,他也不是普通人的想法。当年的韩寒也说过他一定不会买房子,但后来他又买了房子,当时他说不买房子的时候,他一方面是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多少经验的青年人。所以,统合综效的一个观察的核心点就是你要思考那些智慧跟我差不多,甚至比我还高明的人,他为什么会提出跟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我的认知完全不同的观点,这里面一定会有我们忽略的内容。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你就更能够接纳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观点。

真正的思维能够保持活水源头的状态,而不是一潭死水的状态。前段时间我们导读《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他每一年他一定要摧毁他自己最信奉的一个观念,如果没有摧毁的话,他认为这一年就白活了,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你最信仰的是什么?把它摧毁掉,在摧毁的基础上重建或生长更有价值的方法,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巴菲特、查理芒格都是全球最顶尖的精英人士,他们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他们的这些观点我们未必理解,但是可以探讨,可以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借鉴他们的观点。

所以,统合综效我们再画一个重点,就是当你遇到跟你智慧、学历、经验社会地位差不多甚至更高的人,他说出一个观点跟你不一样,你是批评他批判他,认为这个人不值一提,还是退而反思自己?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说的为什么跟我的体验、我的经验不同?他说这个的道理是什么?这里面可能被我忽略掉的信息是什么?我们曾经导读过《庄子》,里面就有一句:“夏虫不可语冰”非常形象地点出了:只能够在夏天生存的虫子,你跟它说冰其实没有用,因为它根本就感觉不到,它的生活环境完全体会不到。

所以,当你做这样一番思考之后,你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当你能够尊重别人的意见,哪怕跟你不同的意见的时候,你就能够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了。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统合综效。2015年5月27号,我开始建立思学平台。是怎么建立的呢?我就拉了一个群在里面讲思维导图,大家对思维导图很认可,在短短的一周时间,我就拉了三个群,差不多有1000人,这就成为我们思学平台最初的起步。但有1000人进来了,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我能不能给大家提供满意的知识产品呢?我又不是学美术专业,所以对思维导图虽然会用,但画得不够美。怎么样把思学平台运转下来?就想了一个办法,请到了一位美术老师合作,她画图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画得很好,所以我们就一起来合作把平台运转下去。

我的优势是运营方面,是知识量,视野比较开阔;那一位老师的优点是画得非常美,动手能力也比较强,这方面我们是互补的,这是我们在2015年能够一起把思学平台建立起来的原因。就是非常好的实现了统合综效。

后来平台做大了之后,我们就分开各自做了自己的平台,抓住了15年至17年这段移动互联网微信的黄金时间,非常感谢这位老师。

现在,我又开始了短视频创业,跟一些客户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开启新的短视频合作项目,有几个项目已经谈成了,有的正在推进。在这个过程中,都是运用到统合综效,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老板有资金,我有运营经验,有的伙伴带货能力比较强,组合起来,就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需要团队合作、需要良好的沟通。在沟通方面也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互相提防,也就是你防着我,我防着你,勾心斗角,这种情况在团队的建设初期会非常明显。我发现跟我接触的几个老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人不当,留下很多隐患。因此,他们对于可靠的人非常看重,也就是你这个人能力暂且不论,你这个人到底靠不靠谱,人品怎么样,他们非常看重!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但是如果用了不靠谱的有道德风险的人,就会损失惨重。

我们曾经讲解过《西游记》,《西游记》中孙悟空跟唐僧之间刚开始也是互相提防,然后相互看不顺眼,唐僧觉得猴子太难管束,孙悟空觉得这个和尚太过于啰嗦。孙悟空打了想吃唐僧的白骨精,唐僧反而要把他赶回花果山,觉得很冤枉,这背后是他们相互提防的状态。

后来孙悟空知道唐僧受了难,又去救唐僧,并且反省自己,唐僧也反省自己的态度有问题,这就是沟通的第二个阶段:互相尊重妥协。

第三个阶段当然就是统合综效1 1>3>4>10。乔布斯曾经说过:“原来我认为优秀的员工1个可以顶5个,现在看来优秀的员工1个要至少要顶50个。”也就是他认为效能很高的员工,完全会超越普通的员工,1个可以顶50个。像我们创业团队,一个人就要成为一支特种部队,必须要成为特种部队,把每一个你不清晰的环节都要弄得至少比较清楚,然后才能够更好地在所有的价值链条里面找到自己的擅长点,跟他人更好的合作,这也是统合综效的结果。

当跟人合作、或者统合综效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叫第三选项。当你们提出意见观点完全不一样,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的时候,马上就想我们能不能提出一套方案是“我们的方案”,也就是不同你的也不同他的方案,这叫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是达到真正的共赢,各自发挥优势,能够融合各自的目标的方案。在争论中找到真正合作的选择,然后共同朝这方向努力,才能够激发出团队每个人的斗志和创造力出来。

习惯七、不断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它也就是有点类似于是我们的手机的操作系统需要不断的更新,我是苹果手机最早是6.0还是8.0,现在都已经更新到15了,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实我们的大脑也需要这样的操作系统所以,不断的从前面的6个习惯来更新,甚至第七个习惯也需要更新,这也就是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体系。

导读后记:从2004年起,我每年都会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16年起,每年都会给大家导读此书,自己也就趁机强化理解。这是一本值得用一生来品读的好书。

因为,高效能的修炼,永无止境;努力把自己雕琢最理想的状态的修行,也永远无止境。

让我们一起,把七个习惯的修炼,日日不断地坚持到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