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

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让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沿着历史长河,凄美婉转地流传至今。这对有情人身上背负了太多戏剧性:被赞坚贞专一、生死不渝,又被指有违伦理、祸乱国祚。不论是福是祸、美丑善恶,皆是一段传奇。

18岁的她本是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之妃,而51岁的玄宗,正值某爱妃离世而郁郁寡欢。抛却文治武功不提,私下里,这是个精通音律、喜好诗词歌赋的文艺男人。虽是后宫佳丽三千,虽是身边莺莺燕燕,却总觉得难寻那一完美知音知己或红颜。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1)

于是,他见了她,四目相对,他是震惊的。美貌女子,在后宫自然是不缺的。可是她,所有形容美丽的词句都用上也不为过。

到了天宝四年(公元745),唐玄宗则正式将她纳入宫中,并册封她为贵妃,这也就是杨贵妃这一一直传于后世的称谓的来源了。然而这一年的李隆基已经六十三岁了,而杨玉环却才二十七岁,可以说得上是一对老夫少妻了。

从此后,她成了他的人。从此后,他无心再上早朝。从此后,后宫三千佳丽尽失颜色。从此后,她集他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从此后,朝夕相伴日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2)

虽然杨玉环入宫以后,受到了唐玄宗的百般宠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玄宗曾经邀请大诗人李白为杨贵妃写诗以示褒美。她在唐宫之中享受着"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待遇,但是她也并没有像西周末期周幽王的褒姒以及商朝纣王的妲己那样恃宠而娇。

他们的相遇、相知、相爱、相惜、到最后李隆基的单相思,在这里情感跟夹杂着关于这个国家衰败。他们这样的爱情注定是悲剧。有一句话说,君王无情。我个人认为,君王并不是无情,只是不敢有情。但凡动了情,受害的总是爱的人。

一个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也是他们爱情的终结点。在逃亡途中,玉环的生命定格在了马嵬驿的梨树下。李隆基晚年的悲惨也从这颗梨树下开始。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3)

公元755年,一位名叫安禄山的节度使变得如此强大,开始挑战玄宗的皇权。他打着结束杨贵妃表弟杨国忠丞相腐败政府的旗号,领导了一场叛乱。当叛军向长安进发时,玄宗皇帝不得不与朝臣在军队护送下逃跑。当他们到达离首都一百多里的一个叫马嵬坡时,士兵和军官拒绝继续前进。他们要求处世丞相与杨贵妃,让他们为动乱负责。

"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以说主要的罪责并不在她一人身上,在马嵬坡哗变的将士都怀有传统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是杨贵妃迷惑了唐玄宗,才继而导致了安禄山权势的日益扩大,她是所谓的红颜祸水。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4)

安史之乱的惨状,在诗史杜甫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野心家安禄山骗得李隆基信任后,将平安了百余年的大唐帝国再次带入战乱之中,将大唐的老百姓也带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是绝对的责任者,然而,他却负不起这个责任,历史的浪潮也将他无情拍死在沙滩上,他,和他的爱妃杨玉环一起注定被历史的沙尘埋没。

其实我们还可以再转念想一想:一个女人生得貌美并不是她的过错,一个普通的女子对于一位君王的宠爱,她又能于之奈何呢?只有接受吧!也就是说真正的罪主还应当是唐玄宗,毕竟他一来好大喜功,自联诛韦氏而光复李氏到开启"开元盛世",他已经沉醉于自己卓著的成就中而不能自拔,开始居功散慢。二来对于情色他又老而不泯,渐渐地忘我享乐而疏忽朝政之事,因而说杨贵妃是罪魁祸首显然是不恰当的!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5)

正缘于此,到了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陈鸿于闲暇之余相约游览仙游寺之时谈及此事,不由得发出感叹,最后两人各写下了一篇诗文以抒自己情愫。这两部作品也就是《长恨传》和《长恨歌》,这两篇诗文也都是赞颂李、杨二人凄美的爱情,尤其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写出了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还写出了他们"但教心似金细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还引出了"临邛道士鸿都客",为感叹"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魂不曾入梦来"

那多情的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于在海上的一座仙山上找到了"一个字太真的女人"。《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它突破了历史事实的局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民间的流言,使历史人物转变成了神话人物,并且运用了相当柔美的诗句,从而减轻了这段悲剧的氛围,也达到了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难以割舍的深情的由衷赞美。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6)

自《长恨传》、《长恨歌》这两部传世佳作问世以后,戏曲舞台上也不断上演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各种艺术形象。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长生殿》,《长生殿》是清人洪昇的一部文学作品,洪昇一反前人的"女人是水"的传统思想,而是歌颂李、杨的两人真挚的爱情。

在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中,"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徐夤《开元即事》)等为杨妃鸣不平,对杨妃抱有同情之心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于是民间产生了大量关于杨妃、玄宗的爱情传说。

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到底是恨还是爱)(7)

从《长恨歌传》言"……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看,《长恨歌》是根据民间传说加工润色而成的。即《长恨歌》所流露的感情,是那个时代许多人所共有的感情。

杨贵妃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自己的人生脚本,从来没有机会自己去撰写。所谓人生命运这种剧情的推动,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决定的。

人生也不过处在总被人挑选的命运里。而这种本来是内在关系模式,却变成外在展示的人生剧本。在亲密关系中,自然缺少了自我成长。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