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聪明的谋士陆逊 能提升诸葛连弩五倍威力的曹魏奇人
提起三国时期的“科学家”,可能有很多人想起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的诸葛亮。但是毕竟术业有专攻,诸葛亮的长处还是在于政治、军事等方面,人们往往不将他视为一个发明家。而在《三国志·魏书·方技列传》中,记载了三国时期另一个科技达人——马钧。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马钧的发明和事迹。
马钧“三异”
马钧是司隶扶风人,为“天下之名巧”。他有三个在当时比较精奇的发明或者机械,被称之为“三异”。小编分列在下面。
一异:指南车
马钧担任给事中(加官,相当于皇帝顾问)的时候,曾和高堂隆、秦朗在朝上争论,争论内容就是世界上有没有指南车。传闻中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候,就用到了指南车,蚩尤利用大雾,黄帝用指南车为士兵指明方向,最后战胜了蚩尤。但这毕竟是传说,指南车究竟有没有,在当时也是一个迷。
《古今注》:“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反方辩友高堂隆和秦朗都说指南车纯属子虚乌有,都是吹出来的;正方辩友马钧就说肯定有指南车。最有力的证明当然就是造一个出来。于是高堂隆和秦朗跟魏明帝曹叡建议,下诏让马钧复原指南车。结果马钧成功复原出指南车,赢得辩论的胜利。
二异:翻车
马钧居住在京城,有一块地,可以做一个果园或者菜园。但是引水灌溉的工作比较困难。于是马钧又发明一种叫做“翻车”的水车。这种翻车在使用方面上十分便捷,儿童也可以转动,水就灌溉在园子里。这种翻车不仅能引水,还可以排水,时人评价为“其巧百倍於常”。可能在马钧之前就有类似翻车的水车,马钧只是进行了改良。另外《后汉书》中记载,汉灵帝曾安设翻车(引水的水车)和渴乌(一个曲筒,用来引水上升)用来洒水。这种翻车或许就是马钧制造翻车的雏形,或者本身就是马钧的手笔也犹未可知。
《后汉书·宦者列传》:“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三异:百戏
与指南车和翻车相比,百戏的实用性其实并不强,只是观赏用的玩具,而且似乎是一种一时兴起的东西,但同样也能证明马钧在机械上的造诣。事情源于某个人的贡品,是一些杂技人物模型。这些模型只能摆设,自己不能动。皇帝(小编实在不清楚是不是曹叡)就问马钧,可不可以做出一套能够动的百戏,马钧说可以。于是就制作出来一个大木轮,上面安设各种歌舞杂技的人物形象,用水力发动,这些人物就能够完成各自的动作,可以说是精巧绝伦。这也就是马钧的“三异”。
改良发明
除了“三异”以外,马钧还改良了一些发明,对经济和军事都很有帮助。
经济
改良绫机:织绫机倒不是马钧的发明,但确实受到过马钧的改良。在马钧之前的织绫机比较笨重,操作不便,五十根线的织绫机需要五十个踏具;六十根线的织绫机需要六十个踏具,消耗的人力比较大。马钧针对这个情况,将织绫机改良为十二个踏具,缩减了人力耗费,不仅提高了当时的经济生产水平,宏观上也加快了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军事
改良发石车:发石车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起到明显的作用。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就使用过发石车来摧毁袁绍的箭楼,袁军中称之为“霹雳车”。发石车威力巨大,但也有相应的防御手段。就是在防护目标前面悬挂湿润的牛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发石车的威胁。而且发石车不能连续抛射,发射一次还需要重新装填。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针对这种情况,马钧对发石车进行了改良,搞出一种机轮,可以悬挂几十块巨石,发射的时候也不需要手动装填,可以做到连发的效果。同时马钧还对新发石车的威力进行了测试,能将几十块砖头投射出几百步远。这样一来,新发石车在射速和威力上都有了保证。
改良连弩: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弩,名字其实叫做元戎弩,现在大家一般习惯称为诸葛连弩。这种弩的弩箭用铁制成,长八寸,一次可以射出十支弩箭。诸葛亮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压制司马懿,或许就有诸葛连弩的作用。
《魏氏春秋》:“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上事表》:“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
蜀汉和曹魏之间多次发生战事,诸葛亮也吃过败仗,曹魏不可能搞不到诸葛连弩。马钧就见过诸葛连弩的实物,也认为这种武器确实很精巧,但还有改进的余地。马钧设计出一种将威力提升到五倍的诸葛连弩,也就是一次能够射五十支箭。不过这次改良似乎只停留于想法上,没有付诸实践。
《马先生传》:“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不在其位
如果马钧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妥妥的技术大拿。但马钧偏偏生在对奇技淫巧比较轻视的古代。很多人对马钧都抱有轻视甚至刻意针对的态度。马钧的才华和他的发明都没有得到主流文化和上位者的重视。
大将军掾裴秀仗着自己能言善辩,驳斥嘲讽马钧;中领军曹羲原本与裴秀是一种态度,后来改变想法,向大将军曹爽介绍马钧,但曹爽完全忽视马钧在机械上的才能,没有重用他。
马钧是精通机械的人才,但本身的官职却是“掌顾问应对”的给事中,而不是负责工业的官职,他的一些有利于军事科技发展的发明也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在当时的社会中,可以说马钧是“不在其位”,良为可惜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古今注》、《诸葛亮集》、《晋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