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敬泉漫画欣赏(漫画家邹敬泉)
邹敬泉,男,1943年7月生,湖北汉川人,湖北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北省暨武汉市漫画学会副会长,美协湖北省分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漫画创作与教学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漫画》、《漫画月刊》等100余种报刊上发表作品4000余幅,其他美术作品300余幅,获得各级漫画展览与比赛奖项60余次,有10余幅作品分别在日本、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入选展出或获奖。在漫画创作中追求线条简洁、造型优美、构思巧妙的艺术分风格,并有《漫画艺术造型美之管见》、《幽默画笔谈》、《漫画艺术的社会功能》等多篇论文及美术评论在《美术史论》、《中国漫画艺术论》等刊物及论文集中发表。
他笔耕不辍26年,发表漫画作品7000余幅,平均每三天发表两幅作品。
他在全国率先将漫画引入大学课堂。
他培养弟子近万名,完整保存了每个学生的成绩名册。
国际象棋棋盘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枚棋子,拱卫而立,簇拥着中间的“小皇帝”。这幅名为“护驾”的漫画,表现了一些独生子女的“骄生”地位,曾在美国洛杉矶中国漫画艺术中心展出,获得业内人士高度评价。
漫画作者邹敬泉,今年62岁,湖北大学退休副教授。日前,他获得了“子恺杯”首届中国漫画奖。
在湖北大学,熟知邹敬泉的师生常感叹:邹老师不简单,他只有中专学历,却凭着对漫画创作的追求,“从小学老师画成了大学教授”。
画毛主席像出了名
邹敬泉是湖北汉川人,1943年7月出生。他自幼喜欢画画,用小蜡笔把课桌、书本画得密密麻麻,受到老师严厉批评;他爱看小人书,临摹着学画刘备、曹操等人物图像;他在家里的墙壁上画大卡车,一直画到了床单上,结果被父亲痛打一顿。
1959年,17岁的邹敬泉考入华中师范学院附属师范学校,系统学习美术。1962年中专毕业,他被分到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附小教美术。
文革开始后,邹敬泉被抽调出来,专门在学校墙上画毛主席像。礼堂、食堂的墙壁上,一画就是一面墙,一幅画甚至要画半个月。邹敬泉说,一次在行政楼边的墙上画像,仅脸部就画了一整天。当时正值盛夏,油彩一涂上去,很快就干了,为追求自然柔和的脸部效果,邹敬泉从早上七点一直画到晚上六点,饿了就啃几口馒头,他在竹梯上整整站了11个小时,腿上被蹭破了皮。
邹敬泉画毛主席像出了名,很多单位都慕名来请他作画。
小学老师画进大学
文革后期,大学恢复上课。武汉师范学院缺少美术课老师,邹敬泉常被借来代课,他自己编绘油印教材,一边教小学生,一边教大学生。
1978年,35岁的邹敬泉被调到武汉师范学院,在历史系当绘图资料员。从这时开始,他看到报纸上的漫画专栏,被这种睿智诙谐的讽刺艺术所吸引,迷上了漫画创作。从此,他用一支小小的铅笔开创出另一番天地。
1979年,邹敬泉在《人民日报》发表第一幅作品,此后笔耕不辍,先后在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漫画作品7000余幅,笔迹遍及四方。
邹敬泉的画作构思巧妙,有感而发。他的画作获得各级漫画展览与比赛等奖项60余次,30余幅漫画作品分别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展出或获奖。
1985年,学校组建艺术教研室,开设艺术选修课。邹敬泉被任命为艺术教研室副主任,他在全国率先将漫画引入大学课堂,主持开设《图案与漫画》选修课。
选修课座无虚席。
“我首先是一名老师,然后才是漫画家。”邹敬泉这样给自己定位。
课堂上,邹敬泉大量引用民间传说,名人趣事,幽默小品,课堂上或讲解,或绘画,或歌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漫画基本知识。而他自画的教材、图例,更是大大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他的课,120人的大教室总是座无虚席,过道上还常常挤满自带凳子的“旁听生”。很多学生都说,听邹敬泉的课,过瘾!
20多年来,不少选修漫画的学生,由鉴赏走向创作,已有200多人次在中央和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多次半版刊载介绍该校学生漫画作品。
邹敬泉很关心学生。学生家里困难,他给补贴生活费;带学生去云南写生,他掏钱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大包食品;长途颠簸劳顿,邹敬泉为学生唱京剧解乏……有学生在留言册上写道“老爷子,你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我们的父亲。你对我们就如亲生儿女一般,我们就是一家人!”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名字,找回当年的回忆。文革时期,工农兵学员的名册我这里都有,很多学生现在都50多岁了呀。”邹敬泉拿出保存完好的41本学生名册,里面详细记载了近万名学生的名字、作业分数、考试成绩、上课发言情况等。
枕边备好纸笔
邹敬泉的书房里有一个漫画手稿柜,十几格小柜子里,分类放着无数漫画草稿。翻开他的作品集,简洁幽默的漫画让人忍俊不禁。
“漫画,要从缤纷的生活中捕捉耐人寻味的主题,以洗练的笔触表现出来,给人以启迪和联想。”邹敬泉说,他很关注民生、社会,时时都在琢磨点子,有时梦里都会灵光一闪,所以枕头边上会备好笔纸,随时记录。
一次,一家杂志向他约稿,主题是饮食服务质量。邹敬泉冥思苦想找不到点子,这时见夫人正在炒三丝,他联想到有些饭馆菜里能吃出头发丝,提笔完成了漫画“炒三丝”———将肉丝、萝卜丝、榨菜丝,换成了头发丝、钢丝、铜丝。
邹敬泉嗓音浑厚,他还喜欢拉二胡。艺术是相通的,音乐给了他不少灵感:将妙龄少女梳头,表现为拉琴,头发丝是琴弦,梳子是拉弓……他常说,漫画家应该是个有心人,生活中的种种都可以在漫画中显现。
注:文章选编于网络谢谢原作者!
2020.01.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