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

寒露过后,黄花红叶,妆点秋光,重阳来到,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为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重 阳 来 源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

重 阳 习 俗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赏菊花】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

【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如今,山东地区仍有民间童谣言:“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4)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5)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6)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7)

“糙花糕”以粘些香菜叶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

茱萸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8)

重 阳 谚 语

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9)

重 阳 传 说

九九重阳节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传说呢?

【传说一:求寿说】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

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0)

【传说二:辟邪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

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为了纪念除魔的日子,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把茱萸插到高处,洒上菊花酒,慢慢的,这个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1)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黄花格外香。

又是一年重阳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别忘了陪伴家人,登高望远,吃糕赏菊,把酒话桑麻。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2)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3)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4)

重阳节诗词十五首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5)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6)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7)

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8)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19)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0)

3.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

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1)

4.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2)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3)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4)

5.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5)

6. 九日龙山饮

唐代:李白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6)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7)

九日龙山饮,

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

舞爱月留人。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8)

7.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代: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29)

8. 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0)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1)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明朝应作断蓬飞。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2)

9. 满江红·喜遇重阳

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

更佳酿今朝新熟。

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

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

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

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

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

早招安,心方足。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3)

10. 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4)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5)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6)

11. 九日感赋

清代: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

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

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

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

旧日欢场半是苔。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7)

12.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8)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39)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40)

13.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41)

14. 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42)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43)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重阳节的习俗和古诗(和孩子一起学习重阳节的来源)(44)

15. 九日闲居

魏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