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防雷接地系统的工作原理(防雷接地系统是什么原理)
防雷接地是为了泻掉雷电电流,而对建筑物、电气设备和设施采取的保护措施。对建筑物、电气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列,一般分为避雷针和避雷线两种方式。 电力系统的接地一般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别进行安装和使用,以免造成雷电对电气设备的损害。 对于高层建筑,除屋顶防雷外,还有防侧雷击的避雷带以及接地装置等,通常是将楼顶的避雷针、避雷线与建筑物的主钢筋焊接为一体,再与地面上的接地体相连接,构成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即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相结合,以达到最好的防雷效果。一、防雷接地基本概念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
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 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
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接地设计中,利用与地有可靠连接的各种金属结构、管道和设备作为接地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如果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体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体。
二、防雷原理防雷,是指通过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的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防止由直击雷或雷电的电磁脉冲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技术。
1、把建筑物接闪器以及电力电子系统感应到或者直接接受到得雷电过电压通过与接地系统(接地网接地极)等相连的引下线释放到大地中的过程。因为大地的电阻和引下线的电阻非常的小,而建筑物自身的电阻很大,所以雷电过电压会从引下线导入大地中。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5.4.10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宜先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及雷电防护分级, 基站的天线必须设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区内。
3 、基站的天馈线应从铁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轴电缆在其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桥架进入机房前,屏蔽层应就近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米时,同轴电缆金属屏蔽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三、防雷接地主要作用为了 使接闪器截获直接雷击的雷电流或通过防雷器的雷电流安全泄放入地,以保护建筑物,建筑物内 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接地成为 防雷接地 。
另外,高压线上的避雷线是用于防止高压线被雷击的架空地线,它的两端都是接地,也是一种防雷接地。
一般认为雷电放电机制可用电流源等效、接地电阻越小雷电流产生的电源也越低,雷击的危害就越小。所以只要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
四、防雷接地装置减小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流及其电磁效应,如采用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和装设电涌保护器(SPD)等措施,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可能造成的危害。
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SPD)及其他连接导体。
五、防雷分类(1)第一类:制造、储存火工品等,因火花引起爆炸,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具有0区或20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
(2)第二类: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国家级建筑及大型建筑;国家特级及甲级大型体育馆;制造、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1区或21爆炸危险场所,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具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制封闭气罐。
(3)第三类:除开一、二类为第三类。
建筑物的防雷是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建筑中电子类、通信类设备的增加,防雷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