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

酝酿这个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越来越觉得很有必有,也切实可行,中国是世界物种的重要基因库,全国各个区域都有能够体现地域特点的植物种群和个性植物,通过网络查询,偌大的华夏大地竟然没有一座展示宣传中国种质资源的博物馆,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博物馆作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影响和科普作用历来广受重视,由此延伸开来,为中国也为世界规划建设一座种子博物馆就成了旅游规划从业者应该考虑、应该强调、应该重视的事情。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1)

中国种子博物馆的名头听起来很大,其实它也在考验着中国旅游从业者和投资人的眼光和魄力,先占者先得,国字头的博物馆还有多少能够注册能够独揽,恐怕是越来越少了,这样的国字头招牌本身就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唯一性,况且是关系到未来中国种质资源的安全性和延续性,还有科普宣传的重要历史责任,与科研机构通过有效合作形成互补,如此,规划建设一座中国种子博物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就会愈加突显,进一步拓延发展成为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以及其它植物研究单位的合作伙伴就更具有前瞻意义了。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2)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种子博物馆感兴趣的受众面会很窄,很难带动整个景区或者区域的客流,如果反过来在业已成熟或在建的规模庞大的景区、景点,或者城乡文化娱乐聚集区域,作为锦上添花的项目去开发利用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富裕时间,增加滞留机会,增加二次消费的几率,继续拓展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种子延伸而成的制成品、工艺品、食品、花卉、盆栽、蔬菜、餐饮等的销售服务,一个较为完整的种子生产、加工、展示、贸易产业链就会形成,长期坚持科学谋划何愁不会产生出经济效益!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3)


也许还有人会说,种子其实很普遍不需要博物馆来展示,小麦、水稻、花生、高粱、大豆等农作物固然普通,但也有人搞不清楚,尤其是那些城里孩子,那些珍贵的,即将消亡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还有众多闻所未闻,奇形怪状的种子就需要加大科普力度,植物作为生物、营养、遗传、基因、药学的大热门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炙手可热的红豆、菩提子、过江龙子、文玩核桃等等都是各类植物的种子,许多看似平常的种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植物性营养,种子在延续支撑着我们的生命,具有母性的光辉,种子还在为这个世界增添着色彩,再艰苦的环境也要发芽生根,具有父爱的坚韧,难道我们还没有理由为散落世界各地的种子们规划、建设一座种子主题的博物馆吗?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4)


芝麻的种子很小,比芝麻种子还小的就太多了,烟草的种子还小,四季海棠的更小,五万粒种子才有0.25克,最小的就是斑叶兰,一亿粒才有50克重。最大的是塞舌尔群岛的复椰子树的种子,直径约50厘米左右,重达十几公斤。自然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这个世界植物的多样性,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也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种子。从色彩上,从形状上,从气味上,从功能上,从价值上,都很有必要对种子做出更为庄重的宣传推荐,于是中国种子博物馆呼之欲出,尤其是那些与农业、林业、牧业、生物产业、中医药产业等种子的上下游产业,如果能够结合行业特点,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借助中国种子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顺势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5)


曾经在网络上搜索过,貌似全世界也没有一座这样的专题博物馆,填补真空,占领先机,与旅游产业形成紧密契合点,将中国种子博物馆做成世界独一无二的集种子展示、科学研究、普及知识、产业延伸、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在转基因产品泛滥成灾,食品安全堪忧的今天高扬起世界植物种质资源库的旗帜。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6)


这样的种子博物馆面积也不一定太大,静态投资也不会是个天文数字,要好过许多盲目建设的文化主题博物馆,来自塞舌尔的复椰子树种子造型就是最优秀的场馆设计方案,尤其是具有女性特征的外观造型更有创造生命的神奇和默契。展陈效果完全可以通过无限创意搞成中国唯一,世界少有的展示、科普、宣教、科研基地,通过电子触屏等现代手段展示中国或世界绝大多数种子的科属、产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另外,还需要搞清果实与种子的关系,种子一般都包裹在果实里,而果实不一定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种子。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7)


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令整个世界丰富多姿,五彩斑斓的种子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舞台,种子、淡水、空气、土壤、肥料、虫媒、阳光,小小寰球,蓝天之下,大自然最美好的基础元素成就了种子们生生不息的存在、发展、寂灭、轮回的精彩历程,而我们去了解、发现、记录、推介这个最为平凡却最为纯洁的过程,其意义也就无需多言了。像袁隆平、李振声、余松烈等院士们毕生奔波在农田里,全部人生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种子。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大地上一定会矗立起一座这样的种子博物馆,只为感恩,只为传播,只为研究,只为纪念,只为仰慕。


建设博物馆的真实故事(种子的故事之一)(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