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

《知否》里的王家,也是仕宦人家。王家有个王老太太,两个女儿,一个是王大娘子王若弗,一个是康姨妈王若与,还有一个仕途不济的王家舅舅。

王家是仕宦清流。王家老父亲配享太庙。何为配享太庙呢?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1)

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是根据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太庙是皇帝祭祀的场所,一般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帝以及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才能在死后把牌位放在太庙,享受在太庙被祭祀供奉的待遇。

因此,自古以来,配享太庙的臣子不多,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殊荣。对于大多数封建臣子而言,虽无实际利益,却是对一生为官政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个人的最大肯定。

王家能有这样一位老父亲,在朝野的权力和声誉,自然不小。如果这个家族发展得好,子孙后代多半是能得到皇家重用的。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为何?

纵观《知否》全剧,不难看出问题多半并不出在王家老爷子身上,而是出在王家老太太身上。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2)

一、王家老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家老太太出场不多,但其人物形象极为丰满。

但自从康姨母陷害盛家老太太后,王老太太及时出现在盛家,为她这个大女儿闯下的祸事而奔走。从她与明兰、盛竑及顾廷烨的几番较量不难看出,这个老太太同样不简单!

王老太太聪明精明,有心机会算计,有谋略懂盘算,但心思显然没用在正路上。

起先她拉着盛竑哭,说自己养了个这么不争气的女儿,实在是罪过大了,又说王若弗丢了王家的脸,全忘了爹娘对她的教导。

看上去,是个明事理的老太太吧?但这仅是表象。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3)

随后我们看到,她为包庇康姨妈和王大娘子合谋陷害盛老太太的事,使了不少招数:起先是苦肉计,随后又装糊涂,接着将锅推到盛家宅内,还动不动拿辈分弹压盛竑、明兰、长柏等,还想带女儿逃跑,又好意献殷勤,倚老卖老装弱势,还把话题带歪,又是打感情牌,还不时来个道德绑架……

总之,她一味推诿,不想承认错误,更不想承担责任,还想继续包庇女儿,掩藏罪过。

当然,她并不是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是不知道康姨妈的问题。从王家舅母的表现来看,她对这位小姑子不满已久,想来也与康姨母长期为非作歹有关。

她一掌打到王若与脸上,训斥她:

“你自小千宠万爱长大的,你哥哥嫂嫂,你妹妹妹夫,还有旁的亲戚,但凡有一丁半点的不顺你意,你就怀恨在心,仗着我和你爹对你的宠爱,你胆大包天,你竟然做出这种天理不容的禽兽之事……”

这说明,王老太太完全能认识到大女儿是为何这一步的。她更知道,这个女儿的性难改,自小就已养成。

但这个做母亲的,显然不是看不到错处,只是一味包庇纵容而已。

二、王家子孙品行及前程如何?

王家老太爷配享太庙,且据王老太太说,他为官几十年死在任上,万民伞都收到了七八件。能说王家老爷子是个贪官或庸才吗?应该不能。

何为万民伞?

伞是一种遮风避雨的工具。引申来看,表明一方父母官像伞一样遮佑庇护这此方百姓。万民伞是古代百姓为了感念地方官员做官带来的福祉,颂扬其德政而送上的签有众人姓名的伞。因此称为万民伞。

地方官离任的时候,地方士绅送万民伞,可表示挽留的意思。一个官员收到的万民伞越多,表明这个官员是清官或好官,也表明当地人有情有义。

但王家到了第二代,大概也就败了。

王家舅舅才华平庸,虽说有父亲庇佑,但官场仕途还比不上科举出身家世平平的盛竑。

王家长女康姨妈,她歹毒狭隘,连亲妹妹都敢害。她嫁得到不比王大娘子差,但终究康家比不过盛家,走了下坡路,她儿子籍籍无名,等着父母为他安排前程。

王家次女王大娘子,心机谋略不如母亲,谈不上聪明,是个急躁粗疏的性子。她下嫁盛家,被小妾弹压了十多年,活成了整个扬州城的笑话。直到长柏高中,小妾死后,儿女做官的做官,出嫁的出嫁,才算换来一些太平日子。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4)

到王家第三代,王舅舅的儿女大约也一般。王家这些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出色的也只有盛长柏和盛华兰两人。而长柏和华兰,还是有赖于盛家老太太、盛竑及王大娘子的教导。

王家气数已尽。

三、王家老太太是如何毁王家三代的?

王家老太爷也许是个为官清廉正直、爱民如子的人,有才华有政绩,但一定谈不上教子有方

至于王家老太太,前面说了,她和盛老太太、孔嬷嬷、贺老太太一样,也不是庸常之辈。从她能把王若弗低嫁到盛家,又能将刘妈妈派给王若弗使唤,可见她不是没有谋略的人。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5)

王若弗没心机,智慧欠缺,有时还拎不清,这样的女子初嫁人时,很难讨婆家喜欢。

而嫁到盛家,有盛老太太这样一个宽厚和善的婆婆,能少遭不少罪。由于是低嫁,盛老太太和盛竑自然也会高看她一样。刘妈妈是个精明世故的人,有她陪着王若弗,时时提点她,也能让她少走不少弯路。

王老太太虽然确实偏心,但总算是为女儿谋划过的。

至于康姨母。正如王老太太自己说的:“我已经护不住你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她闯祸太大。下毒谋害亲妹妹的婆母,自己外甥们的亲祖母,这事也只有她干得出来。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6)

如果说王若弗心软仁厚,王若与歹毒卑劣,两个女儿也许一个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一个继承了母亲的基因。联系王老太太偏心大女儿王若与来看,倒不排除这个可能。

王家舅舅是个无才无德的庸碌之人,这和王老太太为人强势,大小事都为他一手包办有关。

王老爷子一生清廉正直,娶了王老太太,就这么毁了王家三代。若是娶了别的女子,倒不会弄到如此田地。

四、王家娶妇及家族没落带来的启示

第一,娶妻当娶贤。

俗话说,好女人旺三代,坏女人毁三代。《红楼梦》里王熙凤也曾说,妻贤夫祸少

何为贤?

古人认为,贤惠、贤德最重要。如果贤惠,即使女子拙劣愚笨一点,家里贫苦容貌丑陋一点,也不太妨碍娶回家当老婆。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7)

对比王大娘子和康姨母来看,两人都是嫡妻,也是当家主母。盛家虽死了卫姨娘一个妾室和一个庶子,但与王大娘子关系不大,这是盛竑宠妾自己做的孽。其他三个庶出子女,在王大娘子手下尚且能平安长大。

可康家就不一样了。康姨母拿捏不受宠的小妾和庶女,就跟拿捏几只蚂蚁一样。她不拿人命当回事。直到最后,毒手伸到盛老太太头上,惹下一连串祸事难以收场,最终导致丧命。

贤与不贤,也能伪装。王家老爷子当年娶了王家老太太 ,想必也是看上她聪明能干。王老太太当然聪明能干,但心思不正用心不纯。这样的聪明能干,反而更糟糕。

王家老爷子身为长辈,为官做人能做到配享太庙的地步,已是很大的荣耀了。一朝娶妇不慎,险些毁家灭族,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

第二,教子不能太偏心。

身为父母,要想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也不容易,尤其是在子女众多的家庭。

偏心的父母,很难教育出明事理的孩子。因为一个孩子一旦被父母骄纵惯了,就容易产生高己卑人的念头。视自己高人一等,看别人低人一等。长期如此,小祸不断,等哪天惹了大祸,才真是悔之莫及。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8)

第三,慈母多败儿,教子须防微杜渐。

从上文王老太太的说法可见,这康姨母不是现在才这么狠毒的,而是从小就这么刻薄狭隘的。

从小,她对家里哥嫂、妹妹妹夫及别的亲戚,就心思狭隘,有一丁点儿不顺心如意的,就怀有恨毒之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子女的教育同样如此。如果从小不能防微杜渐,将来就很难再教育。正如盛竑说的:

“我如今才知道,我那个大姨姐之所以有恃无恐,原来都是岳母在擎天护着。闯了小祸,岳母给收拾,闯了大祸,岳母还给收拾。这些年来,我那个姨姐手上的人命,恐怕不止两三条吧?若不是你从小纵容她到大,何以至于有这么多条性命,送在她手里?”

为人父母,最需注意的是,孩子有些不好的小苗头,都要及时掐断或加以教育,一旦这些小苗头发展成常态,后面就很难控制了。父母爱子女是真,但若一味溺爱包庇,只会将儿女推向深渊,既没法做人,也无法做事。

知否里的王家是选了官家还是太后(配享太庙的王家娶了一个媳妇)(9)

第四,管教子女须严,考验品行须苛。

长柏曾说,管教子女须严,考验品行须苛。这固然是人们都认可的道理,但也是人们很难做到的。

大部分人对子女的管教,多是宽容包容乃至纵容,对品行的考验也是马马虎虎,但要想望子成才,与其花钱上培训班考高分,倒不如从最基本的道德品行教起。

作者:端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