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

国庆期间有幸参加了一次乡村婚礼,婚礼习俗的变化让我感受到,经济的发展带给农村的冲击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处于中国腹地的关中,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养育了陕西人知趣、好耍、生、冷、硬、倔的特有性格,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生活习俗,今天谈一下,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大喜之日的风格。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

在男方,媒婆吃着拿着,就像族长一样的讲话。到了女方就会客气的多,会把男方说的很棒,让女方家长产生女儿嫁过去不会受罪的景象,然后说好时间,给两个孩子一个见面的机会,在农村叫“背看”,一般男女双方都会选择第三方家里,见面时间很短,就几分钟,不管双方能否走到一起,男方一般会给女方一个见面礼,大约2元左右(在1984年)

三天后,如果双方都满意,家里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切正常,那就进行下一个环节,要是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比如好端端的墙突然倒塌,或者自己家的老母鸡突然倒地死掉,家长们就会认为这是祖先显灵,这门亲事不行,就此结束,这种没有道理的道理也让很多本应成对的鸳鸯,各奔东西了。

接下来的环节非常重要,在媒婆的撮合下,双方家长就会见面说彩礼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男方总是希望彩礼能低一些,而女方却正好相反,如果男方有工作,有文化,小伙子一表人材,那女方会为了孩子的幸福,会在彩礼上要的很少,如果小伙子只能干苦力,也没有一技之长,兄弟又多,那就麻烦了,女方会要一个天价彩礼,男方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2)

随后会选择一个日子完成婚姻关系的第一步确立:订婚。

这个特殊日子一般男女双方都会邀请重要的长辈,亲戚在男方家里进行,备几座酒席,宣布两人的亲事,也给外界的单身狗一个信号,这已经是我的媳妇了,不准再打主意了,随后男方会支付百分之五十的彩礼,1984年的彩礼大约在600-800元,哪时一个手扶拖拉机带着厢也就1200元左右,一个300人口的小组才有一辆手扶拖拉机。

接下来,新女婿要经过重重考验,时礼八节都要送礼,而且规格要高,不但要考虑媳妇的,女方父母要要考虑,可谓名目繁多,苦不堪言,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夏收秋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新女婿必须出现,又要像奴隶的一样完成这些工作,给女方家长证明,我是庄稼把式,是个好后生。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3)

随后就到腊月,双方父母约定时间,找个阴阳先生算一个好日子也就是两个家庭的“big day”,随后提着备好的点心给所有的亲朋好友一一通知,按时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女方会告知自己重要的亲戚,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准备什么嫁妆,那个时候,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简称四大件,少一件都觉得不体面,被子要五六床,女方的母亲会提前缝好。

结婚时女方在男方正日子的前一天给女儿举行“添箱”,重要的客人都会来,吃完酒席,会在呆子女方家里,准备第二天去男方家,这叫送女子,下午新女婿会把一个长的箱子送到女方家里,吃完饭就走,这个箱子第二天男方是要拿走的。

男方会在正式婚礼举行的前三天杀一头肥猪,后生和大叔们搭棚,盘锅,压面,买菜,请村里的大厨,开始准备婚礼的美食,像丸子,红烧肉,排骨,肘花等,热的,凉的,红的,绿的全有,琳琅满目,让你垂涎三尺,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香味,妇女们洗菜,切菜,打下手,空气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息,孩子看热闹,你追我赶,嬉闹,老人们找一个避风暖和的地方,蹲下来抽旱烟,生一堆火,用一个铁罐子在火上熬茶喝,很苦,非常难喝。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4)

很快,结婚的这天到来,天还没有亮,迎亲队伍早就准备好了,那时最好的迎亲头车就是解放卡车,后面是四轮拖拉机,当然这是路况好的,不好的,一般都是步行,精壮的后生抬着箱子走在最前边,后面是新郎,新娘,伴郎,伴娘。

到了男方家里,简单休息后,开始举行婚礼仪式,一般由男方的书记代表全村人宣读结婚证书,给父母敬茶,答谢媒婆,祝福话语,时间也就40分钟,接着女方客人按照辈份的高低,会依次入席,新婚夫妇敬酒。酒席完毕送回女方客人,开始招待男方客人和贵宾,接下来是最热闹的环节,全村开始吃酒席,男女老少,大人小孩,行酒令,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非常热闹,对小孩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可以吃到免费的美食,而且肉特多。

就这样,一对新人就完成了婚礼,结成夫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在这场婚礼中,全村人形成一个有机地组合,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在劳动中体验着一个个快乐的角色,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婚礼无疑是一个无法替代的精神释放,让每个人的快乐都融入集体中,分享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5)

时过境迁,4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农村实行村村通道路硬化,是人们出门不再受限,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洋房,家电,轿车那些原来都不敢想的,现在都变成现实,农村已经不是原来的农村了。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6)

而现代的农村结婚已经和30多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彩礼的数字让你瞠目结舌,在关中西部大约在14万左右,前提是有房,有朋友和30多年前比较,说那时的万元户的一万元,现在准确数字是225万元,这么算下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媒婆这个职业基本消失。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自由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文明,再也没有家长限制孩子的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了,原来繁琐程序一招简化,基本上都是男女双方自己谈好,到结婚前,才见女方家长;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7)

女方家长看的更全面,从家庭实力,男孩的工作,收入,长相,待人接物,丈母娘看的都非常仔细,绝对不会凑合,更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委屈,所以留给男孩的压力就更大了。

服务队生意很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让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所以现在农村结婚很流行服务队,一揽子外包,主家只负责掏钱就行,买菜、做酒席、搭棚、锅碗瓢盆全部外包;所有来参加婚礼的都是客人,吃完,一抹嘴,走人,再也看不到原来的热闹景象了,参加婚礼的也大都是老人,小孩,青壮年基本看不到多少。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8)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9)

仪式走向娱乐化;原来庄重严肃的婚礼仪式,在司仪的主持下,一笑而过,把最多的时间留给新郎新娘,唱歌跳舞,表演文艺节目几乎占去了大多数时间,人们对文艺节目比吃饭更感兴趣。

婚纱照、摄影、摄像留住了最美时刻。年轻一代对婚礼的兴趣,就是婚纱照,把自己最帅,最漂亮的一面展示给亲朋好友,也是自己爱情的记忆的底板。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0)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1)

才是最重要的。当下农村婚礼的新房,非常大气,客厅、卧室、厨房,一一俱全,里面的家电一样不少。

爸妈化妆背道具出现。男方的家长在媳妇到门前时,会拉着头车,举着旗子,高喊:“欢迎,欢迎,我要喂奶,我要洗尿布”,同时还要背一个布艺的动物,手里拿着奶瓶,时不时还要喝一口,在滑稽中表达了自己最朴素的想法。这个以前是没有的。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2)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3)

中华民族是一个最能接受新事物,最具包容的民族,短短三十多年,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就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民族的伟大,一切先进的东西,在人民群众中是推广最快的,也是普及率最高的,没有理由,也没有原因,在失去热闹快乐的同时,我们却尊重了个体,恢复事物的客观面目,真正认识到婚姻的目的和本质,这本身就是一种先进和伟大。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4)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5)

服务队的生意火爆,司仪婚纱摄影的盛行,从本质上讲就是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只是和原来换了一种形式,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真正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是能顺从。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6)

农村婚礼如何有仪式感(农村婚礼的自然改进)(17)

儿时婚礼的留给我的感受和快乐,只能在我的脑际中荡漾,生活的留给我们的美好岁月,是文字无法描述的,但愿那些记忆中美丽的色彩依然鲜艳,让我的思考不再褪色。

(文/图/任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