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

在西藏的近代历史中,出现了一户巨商。

由于势力实在太大,生意过于兴隆,以至于这户巨商甚至都有了一个“西藏犹太人”的外号,而且,这个家族的发展史已经和西藏的近代史密切捆绑在一起。

抗战时期,这个家族充分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捐赠了大量战时需要的物资,支援了大后方,甚至让当地的匪盗都被他感动。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1)

藏族巨头,掌握西藏命脉

这个家族,名为邦达昌,“昌”是家族的意思,他们家的家族生意,已经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在解放前,西藏的商业特点非常明显:大官做大生意,小官做小生意

这就说明,邦达家族“抓”住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家族的发家史,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提携密不可分,在四代以前,这个家族原本还只是小户,可是在达赖逃亡印度的时候,邦达家族抓住了“雪中送炭”的好机会,给予喇嘛不少的经济援助。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2)

十三世达赖喇嘛

喇嘛回来以后,便给予了邦达家族贵族头衔,并且还取得了政府的官位,有了这条路子,挣钱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那会,挣钱的藏族人主要依靠羊毛、皮革、肉类等向西藏外输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超过八成的货物全部流入印度境内,其余的则销往国内其他地区。

西藏的羊毛质量好是全世界都知道的,靠工业发家的美国便是羊毛最终的买主,面对这种暴发户,价格也自然低不了。

这生意可不是谁都能做的,达赖早都做了规定:羊毛收购和出口全由政府一手操办,私人坚决不可以承办,而邦达昌就是代理人。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3)

这也就意味着,西藏所有对外商业活动基本都握在邦达昌的手中,他们只需要给达赖交点税,其他的都到了自己手上。

因此,商业帝国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邦达家族实力雄厚,官民两界全部手眼通天,政治上,西藏的“三大寺”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过有一次西藏政府和“三大寺”发生了冲突,双方都不愿相让,差点大打出手,邦达家族的邦达·宜江自告奋勇,一个人一匹马,很快就将事情解决了。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4)

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哪一方能够离开邦达家族。

由于资金雄厚,邦达家族的生意很快也做出了西藏,当时西南边的成都、昆明;北方的天津;还有东边的上海,都有邦达家族的生意,甚至在日本、欧美都有涉猎,按照现在的标准,邦达家族早就是一个“跨国企业”了。

人家虽然有钱,家族中同样出现过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党”。

邦达家族三子邦达·饶噶就是一个非常富有理想的人,他早就对西藏的现状极为不满,认为西藏政府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形势,需要改革,他甚至把孙中山先生的一些著作翻译成藏文,希望能够得到国民党的帮助。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5)

不过,在反抗噶厦政府的暴动中,他们还是失败了,他赶紧跑到南京,也见到了蒋介石,进入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蒙藏委员会”任职。

不过,在英国的干涉下,这批革命党也完全被暴露出来,英国政府担心饶噶的革命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万般阻挠,饶噶也在1946年7月回到上海。

在抗战爆发后,共产党的主要机构都在中国西边,日本更是采取了战略封锁方针,切断了海运路线,使得西南地区的商品和物资格外匮乏。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6)

西南各族人民都非常拥护两党共同抗日,不少人四处呼号,就是为了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在舆论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邦达·杨宾和邦达·多吉二人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开始利用自己手里的人脉和关系,试图开辟全新的物资运输线路。

其中,邦达·多吉是藏东地区的一个著名人物,也是整个家族中最有声望的人,他的言行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个西藏,他在继承父亲商业天赋的同时,还有着天生的军事天赋。

常年做“跨国生意”,邦达家族对于交通运输网也非常熟悉,他们凭借着骡马运输,最终开辟了印度经西藏直通四川、云南的交通线。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7)

邦达·多吉

这条线在空中,和“驼峰”航线非常接近。

除了这条交通线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在各处的商业机构,在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设置了“转运站”,这样才能保证物资能够顺利运输。

运送物资,需要骡马,为此,邦达昌亲自准备了两千多头骡马作为运输工具,不过,这要真运起来,所要消耗的钱财是巨大的。

先说路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整段交通线长达数千里,还要翻越二郎山、雀儿山等大山,一路都要跋山涉水,运输人员还要走很长一段无人区,忍饥挨饿都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在沿路上还有不少土匪流寇,他们最开始搞不清楚情况,经常会突然出现抢劫运输马车,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8)

这些因素都被邦达家族提前想到了,不过前线战事吃紧,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稍微牺牲一下自己,来支援战士们抗日。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光是邦达家族运输的战略物资,已经超过了1.5亿美元,这是一笔天文数字,放在整个中国,都没有几个家族能拿出这么多钱。

在战略相持阶段,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一个临时总号,他已经意识到,光靠运输物资,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完成抗战,这个总号的成立,就是为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动员藏族同胞不惜一切代价支持祖国抗战。

商人们的热情也在这个时候被激发,似乎谁不支持抗战,谁就是藏商里的异类,他们在前往印度出货的时候,纷纷会带一些商品拉回拉萨,一时间,商贸界的主动性都很强。

多吉甚至表示过,如果日本侵略者入侵康区,他将亲赴沙场,与日寇殊死搏斗。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9)

沿线的盗匪都深受感动,他们知道这一批一批的物资是支援抗日的,很多盗匪都自发让他们平安通过,坚决不下手。

更厉害的是,人家这个家族根本不局限于第一产业。

当年邦达家族的管家仲麦·格桑扎西亲自投入到重庆金融市场组织当中,人家玩起了金融,每天都会去了解美金、黄金及公债的行情变化,总是能“低买高卖”,人家本金本来就大,这些金融产品也让邦达家族又挣了不少。

这些钱也会被立即汇往印度,直接从那边购买国内亟需的商品,在战略相持阶段的1942年到抗战结束,仲麦·格桑扎西从重新汇往印度邦达昌总号的超过了一千万卢比。

这个原本在西藏“闷声发大财”的家族,突然在抗战中变成了国家英雄,用自己最擅长的经商方式支持了国内抗战,让后方缓解了燃眉之急,是抗战大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10)

不过,邦达家族内部的很多意见都不能够统一。

家族历史中,有过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情,邦达家族的次子邦达·杨宾曾经参加了西藏商务代表团,这些出口商品仅仅价值三十万美元,根本没有必要派出一个代表团专门考察,很显然,他们是想利用出去的机会,去和英国、美国等国家谈事情。

其实,噶厦政府是受到了外国势力的蛊惑,趁着国民党政权飘摇欲坠之际,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邦达·杨宾也仅仅只是一个四品官员,不是决策人物也是帮凶,这也是他为邦达昌抹的一次黑。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11)

总体上,邦达家族还是很明事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非常关心西藏问题。

他也做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决定,邦达·多吉等家族上层人士也立即表示了支持。

那一年年底,西康、四川等地的国民党起义,这也同样影响着西藏的各位精英。

在邦达家族人员的作用下,一些具有宗教影响力的人员从西康出发,辗转多地到达北京,向毛主席和朱老总献旗,他们表示:会像当年支持北上抗日部队那样支持西藏和平解放。

回来以后,邦达·多吉利用自己多年来的影响,积极向广大西藏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12)

另一边,毛主席也特别指出了,想要顺利进军西藏,要争取上层,团结群众,还要保护爱国守法的喇嘛寺庙。

西藏能迅速和平解放,很大程度上也是邦达昌的功劳。

邦达·多吉不仅在思想上支持解放军的政策, 更是为解放军进藏提供了后勤运输保障。

1950年5月,十八军到达了理塘,邦达·多吉亲自带队出来迎接,慰问战士,并且主动承担起了运输任务。

八四年代的川藏兵(牵2000头骡马支援抗日1.5亿美元)(13)

也就是从那一年,邦达·多吉开始承担起了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组织群众砍柴、帮助解放军在当地购买粮食以及提供牛马运输军用物资,保障军队物资的正常供应。

正是因为邦达·多吉的贡献,西藏的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西藏才有了如今的面貌。

不过,如此巨大的一个家族,几兄弟的结局也又各有不同,长子邦达·尼玛后来失联,不知所踪;邦达·杨宾于1959年去了印度,又在1964年回来,1976年,他突发脑溢血逝世;邦达·饶嘎也去了印度,在印度逝世。

老四邦达·多吉是地位最高的,建国后一度担任了自治区副主席,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他在1974年也因为脑溢血逝世。

邦达昌,从1958年开始便停止了经营活动,这个大家族,曾经叱咤整个西藏,也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