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家乡的端午节)

#两岸文化寻宝#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非常热闹的,人们总是早早的筹备端午节的事宜“端”字有“正”之义,“五”为中在《易经》里,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也就是“端午”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两岸文化寻宝#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非常热闹的,人们总是早早的筹备端午节的事宜。“端”字有“正”之义,“五”为中。在《易经》里,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也就是“端午”了。

在记忆里,端午节这一天总是在父亲的严厉骂声中惊醒。还是初高中学生时期,每到端午节放假,对我来说最美的事,无非是美美的睡一个懒觉,不管端午节这一天有多忙,我也要睡到自然醒,可每到这一天,在一阵喊叫和催骂声惊醒的几率是百分百的,以至于我连周末在家都不能好好的睡一个懒觉。父亲在家里对我们是很严厉的,一旦犯了错误总会少不了一顿骂或者挨打,这也成为小时候最怕的事情。端午节的太阳还没有从东边的山坳里升起,父亲便在院子里喊了起来,让我快起床折一些柳枝插到每个门前屋檐下。

在《大戴礼记·夏小正》介绍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此日宜乘水临风,采艾、柳、桃、蒲等芳草,揉水煎汤为沐,以求避恶去灾。民间古谚也有“端午到、天湿热、五毒醒、不安宁”和“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所以端午节插柳枝也就成为西北人们辟邪除虫、预测天气的一种习俗,当然在其他地方也有插艾条的。特别是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人们,端午节一大早趁着太阳没有升起,便会折一些柳枝插于门窗缝隙或者屋檐下椽棱之间,寓意是辟邪祈福,也有祈祷风调雨顺之意。而我懒得动,错过了折柳的时机,故而会被父亲训斥。

折柳插柳也有一定讲究,一般会选一些新生长出的柳枝,或许是由于柔软性好吧,也寓意青春常驻的意思。插柳枝时,一般选择寄数,五根为宜,一般不选择偶数,插上之后一般不取下来,等到第二年的端午节用新的替换掉,这叫做“有始有终”。

家乡的端午节这一天,除了插柳枝,还有编织五色丝线的习俗,俗称“花花绳”。一般手臂、脖子、脚腕等,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端午节吃过早餐后,各家大人也张罗着编织起花花绳,系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节,才解下来仍在屋顶,传说喜鹊会衔着“花花绳”为牛郎织女搭桥。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总之,五月五系“花花绳”是我们孩童时最开心的事。

连同编织花花绳一起的,就是缝制香囊,俗称“荷包”,家人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绸子布,剪出心状,做成一个小口袋,里面装上新棉花,将配有朱砂、雄黄、香药的香料撒入其中,将口封好,再配上花花绳,做上彩丝吊穗,就成了香囊,据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故乡的端午节最热闹的除了上述的习俗外,还有唱大戏,也是秦腔,估计是由于地里位置的原因。西海固地里位置陕西和甘肃相挟之地,属宁夏南部,受秦腔和“陇西梆子腔”的影响,人们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就只有听听秦腔了,所以对秦腔的喜爱也是独一份的,无论老少都会吼上几嗓子。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也就是今天的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估计因此而得名为“秦腔”;“陇西梆子腔”,又称甘肃秦腔,形成于明清之际,也叫“西秦腔”。但五月五这天唱大戏可不是家乡的业余戏班,而是由村里集资到陕西请的专业的“秦腔”戏班,连续唱“五天五夜”,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会慕名而来,有专门看戏的、有买货郎的、有搭棚照相的、有设录像厅的等等,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便利,村里的年轻人们都外出打工,走出了大山,而留下的基本上是年迈的老人,还有那座曾经演绎了多少故事的戏楼,也在岁月风雨的摧蚀下,变得萧条调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