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

997年十二月,听闻赵光义驾崩,新登基的宋真宗又是个爱好和平的太平天子。

于是,李继迁便壮着胆子派人到宋朝求和。

为什么求和还要壮胆呢?

因为,这世上只有实力对等的敌体,才能提和平。

实力不对等的,从来都是求“饶”。

赵光义时代,虽然宋军弄不死李继迁。但每当李继迁被打得山穷水尽时,他都会老老实实给宋朝谢罪称臣,断然不敢把自己抬到与赵光义平起平坐的地位,提求和二字。

可是,现在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他已经厌烦了无休止的战争,厌烦了打打杀杀,无所谓李继迁是来求和,还是求饶。他只想做一个太平天子。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

所以,当李继迁提出求和时,真宗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采纳了参知政事李至,知制诰王禹偁等人的建议,决定将定难五州全部还给李继迁。

在宋真宗、李至、王禹偁看来,李继迁之所以折腾,不过就是想恢复祖宗基业。现在我主动把定难五州打包归还,你李继迁还好意思折腾吗?你不得对我大宋感恩戴德吗?

然而,真宗还是太年轻了,宋朝的中枢大臣们对李继迁的狡诈和野心也完全没有概念。

李继迁这种人,是典型的畏威不畏德。

你对他越是客气,他越是蹬鼻子上脸。

反之,他比谁都懂礼数。

对于李继迁的求和,田锡当时就直言:

李继迁此前屡屡谢罪称臣,但哪一次是真心言和?对付这种言而无信的小人,跟他废什么话啊?往死里打就对了!

但是,真宗与主和的中枢大臣听不进去。

而他们听不进去,集体软弱的结果,就是宋朝这边刚做出让步,李继迁就得寸进尺,认为宋朝软弱可欺,派兵攻打灵州。(灵州就是唐朝朔方军的驻地灵武)

得知了消息后,真宗意识到自己被戏弄,很是生气。

他召集群臣开会,让大家拿主意。

这一次,大臣们对救援灵州产生了争论。

大部分人认为灵州偏远,后勤补给困难。并且自唐末以来,随着大量胡人迁入河套,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中原汉人为主,变成了以胡人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灵州城外遍布党项藩帐,事实上是一座孤城。如果宋军要守住灵州,就必然要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向西北移民。而既然固守灵州的难度如此之大,那不如放弃,把灵州军民撤回中原,留下一座空城给李继迁。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2)

987年形势图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灵州是西北重镇,一旦灵州陷落,中原将很难再获得来自西域的良马铁器等资源。当初对李继迁妥协,根本就是个错误决定,必须亡羊补牢!因此现在不仅不能主动放弃灵州,反而还要在西北多建据点和军事要塞,遏制李继迁的发展。

面对两派大臣的争论,真宗思来想去,认为自己刚登基就卖了定难五州,如果再不战而失灵州,就太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于是,他就采纳了主张派建议,一面调集大军火速驰援灵州。一面则派人携重金拉拢吐蕃六谷部,联合吐蕃夹击李继迁。

不过,估计是将领们看出了皇帝对救援灵州的态度不是很坚决。宋军出发后,一路上故意磨磨蹭蹭,对增援不放在心上。

因而,灵州最后还是陷落了。

拿下灵州后,李继迁宣布建都于此,并将灵州改名为西平府。他经过多年奋斗,终于达到了人生巅峰。

而与之同时的宋朝,由于失去灵州,西北边疆形势一下子就严峻了起来。

想想也是,李继迁以前只是个流寇,顶多打打游击战,不成气候。但现在,他已然进化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如果再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遏制,局势会更严重。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3)

可是,正当宋真宗调兵遣将,准备对付李继迁时,辽军这时候南下了。

1003年四月,辽军发动望都之战。

此战,宋军被斩杀三万多人。辽军在打扫战场后,又对河北州县劫掠了十几天,然后见好就收,打道回府。

面对河北前线传回的战报,宋真宗一下子犯难了。东有虎,西有狼,这该怎么办?

想来想去,为了避免双线作战,真宗便一改先前对李继迁的主战态度,又转而想以妥协换和平。

真宗认为,李继迁虽然拿下了灵州,但宋朝答应归还的绥州、宥州、静州,现在还没有正式交接给李继迁。他觉得自己可以用这三个州作为筹码与李继迁谈判。

然而,李继迁的为人,前面也说了。根本就是言而无信之辈。

真宗以中原统治者的思维,多次想用诚意打动李继迁。可李继迁的眼里只有利益,压根就没有信守承诺的概念。

所以,当宋朝归还绥、宥诸州不久后,李继迁马上撕毁和平协议,出兵骚扰宋朝。

而由于宋军在西北的碌碌无为,这导致一些原本臣服于宋朝的西北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倒向了李继迁。

在招纳了这些游牧部落后,李继迁实力相比于之前又更上一层楼。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4)

1003年形势图

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宋朝对外战争疲软的原因了。

除了重文轻武因素外,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宋朝的统治者,总喜欢以今天会计的办事逻辑来处理国家大事。

比如,觉得岁币这里亏了,可以在互市那里补回来,我大宋是最终赢家。

比如,觉得开战导致财政赤字,那我与敌人休战,不是可以省去军费开支,解决赤字的问题了吗?

像这种解决问题的逻辑,也不能说有错。

但问题是,很多国家大事要从长远考虑,不能只着眼于当下。

即便当下实在有困难,不得不妥协,也应该卧薪尝胆,制定一个长期规划。

而宋朝是什么情况呢?从来就没有长期规划,眼里永远只有仨瓜俩枣。

就拿宋朝与李继迁的谈判来说。

宋真宗受限于当时的窘境,用简单的平账思维解决问题,这个可以理解。但真宗只算了短期的经济账,当他看到罢兵休战带来的短期收益后,忘了长远的政治账。也可以说,他是根本就没打算算这笔长远账。最终也就导致了养虎为患,给子孙后代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当然,真宗种下的恶果,此时还看不到。

因为就在李继迁风头正盛,洋洋得意时,他阴沟里翻船,被吐蕃人干掉了。

怎么被干掉的呢?

过程大致这这样的。

李继迁拿下定难五州和灵州后,继续向割据河湟的吐蕃六谷部进行扩张,并攻陷了吐蕃人控制的西凉府。

面对李继迁的扩张,六谷部的首领潘罗支感觉打不过,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派人给李继迁送信,说自己打不过,有意投降,希望能与李继迁面谈,商讨投降的具体事宜。

听说潘罗支有意投降,李继迁身边的谋士张浦劝他别去,因为不管怎么看,潘罗支的投降都更像是诈降。

可是,一向擅长使诈的李继迁,此时却极为自负地表示,我就是偷奸耍诈的祖宗,当年宋军被咱骗得团团转。如果潘罗支诈降,我会看不出来吗?

于是,他就不顾众人劝阻,一意孤行地要亲自去会会潘罗支。

然后嘛,他在去往六谷部的路上,中了吐蕃人的埋伏,被乱箭射成了重伤。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5)

后来,见李继迁重伤,很多之前对其表忠心的游牧部落以及党项部的大族,觉得李继迁要是死了,造反也不可能成功,便又再次倒戈,与宋朝眉来眼去。

见到这副景象,李继迁在弥留之际,找来儿子李德明,对其嘱咐道: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向宋朝投降。如果宋朝不许,你就反复上表。宋朝皇帝好面子,你只要把姿态摆得足够低,他就不好意思来打你了。只要宋朝不来打你,你就有时间削平内乱,统一咱们党项各部,再次与宋朝一争高下!

不得不说,李继迁真的看透了宋朝,看透了宋真宗。当宋朝方面得知李继迁死后,还没等李德明上表,宋朝内部就已经开始议论如何安抚他了。

吐蕃那边,听说宋朝要安抚李德明,潘罗支急眼了。他与李德明有杀父之仇,一旦李德明稳住了局面,必然要出兵报复。

于是,他就恳求宋真宗出兵,趁着李继迁咽气之际,趁机扫除党项的残余势力。

可是,宋真宗对此却不同意。

宋真宗说,人家那边正在办丧事,咱们现在出兵是趁人之危,不符合施恩之道。

并且最主要的,辽军有南下迹象(李继迁死于澶州之战前),宋朝现在没精力,也没兵力与李德明争夺西北。

由于宋真宗不同意出兵,于是,宋朝便与李德明展开了谈判。

后来,宋真宗在谈判过程中向李德明允诺了两个优惠政策:

允许李德明每年卖若干万担盐到中原。

允许党项商人到宋朝做生意。

同时,宋真宗也提出了六个条件:

一,归还灵州。

二,不得再扩张,必须退回平夏,也就是退回定难五州之地。

三,派遣子弟宿卫京师。(就是派人到宋朝做人质的意思)

四,归还被俘的宋朝官吏和军士。

五,解散军队。

六,从今以后,党项不管有什么纠纷,都要听宋朝的处置意见。

对于宋朝开出的优惠政策,李德明当然是没有意见的。

但宋朝开出的六个条件,他不能接受第一条和第三条。

而由于李德明不能完全接受条件,谈判也因此搁置了。

后来,宋辽爆发澶州之战,宋真宗被寇准架到前线督战。一时间,宋朝没有精力再管西北那摊子事。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6)

李德明见宋朝没功夫制约自己,便趁机用离间计,借吐蕃人之手干掉了死敌潘罗支。

到了1005年,宋辽签署“澶渊之盟”。

李德明见宋辽不打仗了,担心宋军会全力进攻自己,便一面派人到辽国请求册封,一面又派人到宋朝请封,并再三向宋真宗保证自己这次是真心归顺朝廷,绝无二心。

对此,宋真宗一时拿不准主意,就找来寇准商议。

寇准认为,西北的战争打了二十年,实乃中国之患。现如今李德明既然上表请降,不如就此允诺。当然,李德明打折扣,不同意归还灵州和遣子弟入质,那我们大宋也应该对等,也给他打折扣,收回先前允诺的两条优惠政策。

宋真宗认为寇准说的有道理,便遣使与李德明签署了“景德和议”。

签署协议后,双方三十年不再有战争,宋朝的西北得到了和平。

不过从事后来看,这个协议明显是对李德明有利。

为什么说对李德明更有利呢?

首先,李德明不归还灵州,这是实实在在地拒绝了宋朝,维护了自身利益。而宋朝不许党项向中原贩盐和党项人到中原做生意,这是根本杜绝不了的。党项人即便只通过黑市贸易,也能从宋朝获取大量利润。

其二,李德明签署和约后,他虽然不再向宋朝扩张,也保证不破坏河西走廊的区域平衡。但由于宋朝并没有约束李德明的实力,所以李德明实际也并未遵守不扩张的承诺。

比如潘罗支死后,李德明进攻六谷蕃。宋真宗知道后,派人向李德明宣旨,命令他不许欺负吐蕃人。可是李德明不听,宋真宗拿李德明也是没什么办法。

出兵征讨?犯不着。

好不容易与党项签署和平协议,宋朝犯不着为了吐蕃又开战端。

经济制裁?已经制裁着了。

不许党项人来中原做生意,不许党项往中原贩盐。能打的牌,基本都打了,宋朝还能怎么制裁李德明?

所以说,宋朝与李德明的和平协议,虽然对宋朝也有利,但对李德明更有利。

后来,趁着宋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李德明在西北大杀四方,陆续打残了六谷蕃,沙州归义军,甘州回鹘。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7)

李德明扩张之前

到了1032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半个河西走廊被李德明吞并。此时的西北,除了割据河湟的唃厮啰外,已经没有人能威胁到李德明了。

可以说,此时的李德明已经具备了建国称帝的实力。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其实平时也是皇帝的排场。

只不过,李德明的性格比较沉稳,喜欢闷声发大财。

加之,他死得突然,还没来得及建国,就突然病死了。所以建立西夏政权的成就,就落到了他的儿子李元昊的头上。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8)

李元昊这个人,性格很像李继迁,不擅长隐藏自己的野心。

他十来岁时,就对父亲李德明拿马匹交换中原商品不以为然。

后来,他居然还反问李德明,说我们有如此国势,为什么要向宋朝称臣?

看到儿子如此张扬,李德明告诫道:我们用兵已久,实力疲弱!况且,我们三十年来的衣锦绮,都是宋朝赐予的,不能忘恩负义!

结果,李元昊却反驳道:我们党项人本来就是穿毛皮的游牧民族,游牧乃我族根本,英雄所求乃霸王之业,何须宋朝赐予的锦绮!

言外之意,李元昊认为党项人就该有党项人的样子。如果变得与中原人一样,那党项民族该如何自处?

其实,李德明也不是不懂这些道理。他只是认为时机未到,还不能暴露野心。

而既然李元昊是个藏不住野心的人。既然他认为实力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向宋、辽称臣纳贡了。并且,他也反感党项汉化。

所以很自然的,继位不久后,为了称帝建国做准备,李元昊就在党项族内推行了一系列的“去宋朝化”改革。

如废除了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

创立自己的年号,命令党项各部从今以后不准再使用宋朝的年号;

向国内下达了“秃发令”,要求所有人在三天之内一律要秃发,有不从者处死;

创立西夏文,在国内推广,逐步取代原先流行的汉字等等。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9)

西夏文

等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李元昊为解决肘腋之患,便对唃厮啰宣战,企图吞并今天的青海东部地区,完成对西北的一统。

不过,李元昊对唃厮啰的战争很失败。

他第一次亲征,指挥部队北渡湟水。唃厮啰知道后,趁党项军渡河时,命人将湟上游的堤坝扒开,引发大洪水,导致党项军队被洪水淹死一大半。

第二次亲征,李元昊吸取教训,在渡湟水时派人在水浅的地方插上旗帜,作为标志,并派兵在河岸巡守。唃厮啰知道后,一面组织大军积极应战,一面派人将巡河的党项军干掉,并把标记旗帜移到了水深的地方。

结果,当党项军被吐蕃军击败,溃退途中按照标记旗帜过河时,又被淹死了很多人。

连战连败,李元昊很生气。唃厮啰则派人到开封献捷,希望与宋朝联手夹击李元昊。

然而,当如此机遇又一次摆在面前时,宋朝统治集团却再次智商掉线了。

同知枢密院韩亿对宋仁宗说:李元昊、唃厮啰都是藩臣,他们打仗,我们不能掺乎,否则会结仇。

结果,仁宗就拒绝了唃厮啰的联盟申请。

事后,由于得不到宋朝的支持,加之自身在战争中的损失也很大,唃厮啰不敢专门与李元昊作对。而趁着这个机遇,李元昊一路向西,尽取肃、瓜、沙三州,全据了整个河西走廊。

当拿下了整个河西走廊后,李元昊占有夏、银、绥、静、宥、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等地,拥兵数十万,具备了与宋朝叫板的实力。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0)

1038年十月,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李元昊在兴庆(宁夏银川)正式称帝,建立西夏。

第二年正月,李元昊派人向宋朝摊牌:通知你们一声,我现在也是皇帝了!

摊牌之后,李元昊猜到宋朝会报复,便以三万人镇守甘州,以备吐蕃、回鹘;以七万人驻防北部,防备辽军;以十万人镇守宋夏边境,防备宋朝;又以十二万人作为战略预备部队,分别驻守兴庆、灵州、贺兰山。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1)

宋朝方面,听说李元昊称帝,不出意外的直接炸开了锅。

宋仁宗问大家怎么看这件事。

以宰相张士逊为代表的多数大臣认为,李元昊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不足为惧。

这些人盲目乐观,认为只要朝廷发兵,即可诛灭李元昊!

当时,只有直集贤院吴育、大理评事张方平等少数人意识到,西夏经过李德明、李元昊几十年的发展,实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大宋自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马放南山,军队战斗力则是直线下降。

既然,双方的实力是此消彼长,那么现如今就不能立即出战。只能是暂时在名义上承认李元昊,然后私修战备,等到宋军准备充分后,再对李元昊开战。

实际上,吴育和张方平看到了事件本质。

既然,当年宋真宗厌倦了战争,对李继迁和李德明妥协,以致养虎为患。

既然,真宗、仁宗皇帝都想做太平天子,默许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那么今时今日的宋朝,就只能是承担昔日不作为导致的恶果,承认打不过西夏的事实。

然而,实话永远是刺耳的。让大宋承认李元昊是皇帝,这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所以,宋仁宗在群臣的支持下,便派遣曾任执宰的夏竦、范雍,分别坐镇泾州(甘肃泾川)和延州(陕西延安),对西夏开战。

可是,当夏竦到了前线后,直接就给朝内的主战派破了一盆冷水:这仗打不了。我实地考察后发现,党项已今非昔比;而我们的部队因为长期不打战,也是今非昔比。

冷水泼完,夏竦又提了两条建议:

一方面,现有部队要练兵,要挑选精壮,要去除冗兵、冗官,要合并小寨;

另一方面,要利用唃厮啰的力量,并招募当地土人为兵,增加弓箭手、壮丁和猎户来完善守备。

这两条建议总结一下,就是现在宋军还没有深入西夏,歼灭李元昊的实力。开战的事,先等等再说吧!

想想也是,一个学渣,平时不努力,妄想考前临时突击半个月就考上重点大学?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李元昊那边,见宋军大张旗鼓,却没有实际行动,便坐不住了,派兵对延州周边城寨发动试探性地攻击。

面对西夏军的进攻,宋军拼死抵抗,杀伤了大量西夏军。

李元昊见占不到便宜,只好撤退。

后来,李元昊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围攻延州西北的承平寨。结果又被宋军打退。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2)

事后,李元昊被打败的消息传到开封,宋朝的大臣们高兴坏了,群嘲夏竦,李元昊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看吧,他不是被我们打败了!

讥讽完夏竦,以范雍的副手,延州宋军副主帅刘平为首的大臣又口出狂言:我们宋军有精兵二十万,何惧李元昊这鼠辈!

可是,正当宋朝这边还在吹牛皮时,西夏军就卷土重来了。

这一次,李元昊使出诱降计和诈降计。

起先,李元昊想诱降镇守金明寨(陕西保安县)的宋军将领李士彬(党项人)。

后来,见李士彬忠于宋朝,李元昊又不断派人向李士彬诈降。

李士彬见这么多西夏兵主动来投降,起先还非常谨慎。但当他问范雍怎么办,而范雍又对他说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事后,他就放松了警惕,吸纳了大量诈降的西夏军。

结果,就在宋军上下都沉浸在李元昊快要完蛋的幻觉中时,李元昊率领十万大军,直扑李士彬镇守的金明寨,并在李士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与早先诈降的内奸里应外合,将李士彬活捉。

范雍那边,听说金明寨被攻陷,急了,他担心李元昊攻打延州,便立即派人通知副主帅刘平和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增援延州。

刘平这个人,前面说了,他本来就视李元昊为鼠辈。现在延州城危在旦夕,他为了赶路,自然也是想不到李元昊会在回援的途中设下埋伏。

所以,当刘平率宋军抵达距离延州只有五公里的三川口时,就被李元昊伏击了。

此战,史称三川口之战。

宋军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副主帅刘平也很爷们,誓死不降。

但奈何,西夏军占有地利优势,兵力也多于宋军。最终,宋军全军覆没。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3)

三川口之战

战后,李元昊控制了横山(陕甘交界的桥山北麓)以南至延州一带。掌握了拿下延州的主动权。如果延州失守,李元昊下一步就可以攻打长安了。

万幸的是,三川口战役期间,延州一带的气温骤降,西夏军缺少御寒衣物,没法继续攻打延州。加之,部分宋军又一直在西夏军的后方活动,李元昊担心后路被断,就只好下令撤回了国内。

面对三川口之战的惨败,开封方面,几天前还接到喜讯,说李元昊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结果,现在又突然收到宋军死伤数万人的噩耗,顿时就炸了锅。

而在人心惶惶之时,参知政事宋庠又出了个馊主意,建议朝廷赶紧在潼关严加守备。

结果,当这个建议一传十,十传百,被讹传成了“朝廷要放弃潼关以西”后,朝野上下的人心更加惶惶不安。

为了安抚朝野不安的情绪,宋仁宗只好进行人事调整,将范雍降职,罢免了只知道吹牛的宰相张士逊等人,并派范仲淹、韩琦到西北担任夏竦的副手,分别主持泾原路和鄜延路,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范仲淹和韩琦,都是优秀士大夫代表,两人私交不错,堪称知己。但是在对付李元昊的问题上,他们两个有分歧。

韩琦年轻气盛,他觉得应该主动出击,寻找李元昊决战,根除隐患。

范仲淹老持稳重,他觉得宋军本来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况且刚刚又经历一场大败,现在应该多建城寨,稳扎稳打才对。

在战术问题上,韩琦与范仲淹相互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官司就闹到了宋仁宗那里。

宋仁宗这个人,与他的老爸宋真宗一样,优柔寡断,耳根子特别软。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4)

一开始,仁宗见很多人支持范仲淹,就也支持范仲淹。

而也正是在仁宗支持范仲淹期间,宋军打了几次小胜仗,历练出了诸如种世衡、狄青等北宋名将。

后来,仁宗见大家又主张速战速决,支持韩琦的主动出击建议,他就觉得总是这么与西夏耗着,也不是办法。

于是,他便采纳了宰相吕夷的建议,又命令夏竦、范仲淹、韩琦等人主动出击。

然而,当宋仁宗前脚下决心命令夏竦主动出击后,他后脚却又犹豫了。

为什么犹豫呢?因为范仲淹不配合。

听说皇帝下旨主动进攻,范仲淹以准备不充分为由,出战必败为由,死活就是不出兵。

作为主帅,夏竦见范仲淹不配合,这仗根本没法打,便只好上奏仁宗,建议仁宗派一个监军到前线,督促范仲淹出兵。

可是,仁宗看过奏折后,却直接甩锅,把夏竦的奏折交给了范仲淹,让他看着办。

《孙子兵法》云: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这一战,明明是宋仁宗自己要打,可是他又立场摇摆。皇帝如此秦暮楚,毫无决断,导致前线军士议论纷纷。这仗要是打的赢,就是见鬼了。

后来,见宋军扬言要进攻,却迟迟不动,李元昊便再次主动出击,攻打韩琦的防区。

韩琦知道后,随即征调一万八千多人,交给部将任福指挥,命其出击迎战。

开战之前,韩琦对任福反复交代:李元昊很狡猾,你务必要稳扎稳打。

任福也多次表示,一定会谨慎对待。

可是,当任福出征后,他马上就忘了韩琦的叮嘱,贪功冒进,中了李元昊的诱敌深入之计。

这一战,史称好水川之战。西夏军又在握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歼灭了一万多宋军。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5)

战后,韩琦收拾残局。当他看到阵亡将士的父母妻儿为亲人离去而哀嚎痛哭的一幕,顿感惭愧,便上书自贬。

范仲淹那边,因为消极备战,被宋仁宗骂了一顿:你看看士气,如果你还要脸,就赶紧派兵出击,报仇立功!

结果,范仲淹直接回怼:臣深知不进攻可能会得罪别人,臣也并非不能督军讨伐。但目前大举进攻,实在困难!值此成败安危的关头,我们一定要稳重,不能再败。如果我们再败,就是将臣诛杀也于事无补!

宋仁宗见范仲淹说的有道理,便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了。

宋仁宗就是这样的性格。说好听点叫尊重别人的意见。说难听点就是优柔寡断,缺乏身为决策者的担当。

不过,硬怼皇帝的范仲淹,不久后也被朝廷贬官了。而他被贬官,纯粹是自找的。

好水川之战后,李元昊志得意满,认为宋朝应该被自己逼到谈判桌前来了。于是,他就写了一封措辞嚣张的书信,派人送到了范仲淹的案头,让范仲淹转交给宋仁宗。

结果,这封本该由宋仁宗亲启的书信,却被范仲淹先看了。

先看了还不说,范仲淹还把信给烧了。

在范仲淹看来,李元昊态度傲慢,居然辱骂我大宋皇帝。他自作主张,烧了书信,这是忠诚为国之举。

可是,范仲淹却忘了,他看了本该由皇帝亲启的书信,并且还烧了,这是僭越之举!这是要砍脑袋的!

幸亏,范仲淹平时还有些朋友。加之朝内的大臣也不想因为这件事,破了大宋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因而范仲淹才免于一死,被贬到耀州任知州。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6)

范仲淹

后来,宋朝不敢出击,李元昊也不进攻。双方就这么耗着。

耗了半年后,宋仁宗看了一眼军费开支,一年3300万,差点没吓晕过去。

现在耗着就要三千万军费,如果开战,那得要多少钱?不得把国库掏空了!

于是,宋仁宗便产生了主和的想法,并采纳了知谏院张方平的上奏,决定参考宋辽澶渊之盟的案例,向李元昊表示绥怀之意。

然而,就在宋朝准备与西夏谈判时,辽兴宗耶律宗真却在幽州集结重兵,要求宋朝割让关南十县。并扬言如果宋朝不答应,辽国就南下攻宋。

得知消息后,宋仁宗赶紧派知制诰富弼去辽国交涉。

后来,富弼给宋仁宗汇报交涉内幕:辽国是想趁火打劫,如果能讹回来关南十县,当然最好不过。讹不到土地,能勒索一点银子布帛,辽兴宗也能接受。

宋仁宗知道了辽兴宗的底线后,便表示可以把关南十县每年的赋税送给辽国。

也就是,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宋朝每年再多给辽国十万匹绢和十万两白银。

当然,这笔钱也不能白给,辽国要出面调停宋夏战争。

辽国方面,辽兴宗见勒索成功,便遣使与宋朝签署协议。

签署协议时,由于宋朝的年号是庆历。所以这个事件就被称为“庆历增币”。

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和很多宋朝大臣在庆历增币这件事上,表现的非常软弱。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7)

当时,富弼在辽国谈判,面对辽兴宗的多次恶意挑衅,富弼每次都是据理力争。

比如,在宋辽澶渊之盟的誓书上,写的是宋朝每年“赠”岁币于辽。

到了庆历增币,辽兴宗要求宋朝把“赠”字改为“献”或者“纳”字。

对此,富弼据理力争道:“献”、“纳”只能用于宗主和藩国,怎能用于平等国家之间呢?

后来,就因为用“赠”还是用“纳”的问题,富弼留在辽国与辽使争了一个月。

然而,正当富弼为了宋朝的面子,在辽国据理力争时,宋仁宗为了尽快签署协议,竟然自降身份,同意在誓书用“纳”字。

即承认岁币是宋朝“纳”给辽国的(称臣纳贡的意思),不是赠送的。

后来,远在辽国的富弼知道了这一消息,颇有一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悲凉感。

所以,当他回朝复命时,便直接谢绝了宋仁宗的提拔,并对仁宗说道:臣出使只为国家利益,不为个人前途。臣恳求陛下增修武备,勿忘国耻!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8)

富弼

宋仁宗对富弼的直言很感动,然后,扭头就把一雪耻辱的事情忘了。

什么增修武备,什么勿忘国耻。在宋朝皇帝眼里,都是傻子才干的事。傻子才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呢!聪明人从来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至于死后的洪水滔天,那关我屁事。

可以说,此时的宋仁宗,满脑子只想着辽国尽快出面干涉,逼迫李元昊向自己称臣。至于辽国对他的欺辱,他不在乎。

然而,就在宋仁宗把希望寄托在辽国撮合的时候,李元昊听从谋士张元建议,于天都山(宁夏海原)集左右厢兵10万,分兵两路,一路出彭阳城,一路出刘蹯堡(今宁夏固原西北),钳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企图在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后,直接冲入关中平原,拿下长安!

实话说,李元昊的这一步棋虽冒险,但一旦成功了,回报也很大。

因为,宋军当时压根不知道西夏军行军路线和攻击目标,只会固守堡寨。殊不知,李元昊的主力已经悄悄逼近潼关。

后来,虽然李元昊拿下关中的战略目标因为范仲淹率部增援而落空,但在定川寨,西夏军还是取得了歼灭两万宋军的大捷。

定川寨之战大败的消息传到开封后,宋仁宗直接晕圈了。

自宋夏战争以来,宋军一败三川口,再败好水川,又败定川寨。

如果宋军只是一次战败,那还可以说是运气不好。但连败三次,那就真是实力问题了。

而实力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那得练兵,那得给武将放权,那得面临数不胜数的的公文和奏报。

本着过好一天算一天,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的生活宗旨,宋仁宗随即下令议和,赶紧与李元昊签条约,也不等辽国撮合了,也不管李元昊提什么条件了,只要李元昊愿意向我大宋称臣就行了。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19)

李元昊那边,与宋军三战,虽然每一次都是大捷,但西夏军的损失也很大。其实李元昊也打不下去了。

然而,看到宋仁宗急于议和,李元昊觉得可以敲竹杠,便狮子大开口,表示称臣是不可能的,我不仅不会称臣,你宋朝每年还要给我十万匹绢加三万斤茶的岁币。另外,你宋朝还得割地,解除盐禁,允许我自立年号。

见李元昊如此嚣张,韩琦、富弼等人站出来强烈反对议和。表示如果连这种给西夏当孙子的协议都能签,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可是,面对李元昊开出的价码,宋朝的中枢居然同意了!中枢的一班大臣一致认为,李元昊既然不愿称臣,那就别勉强他了。

中枢这时候只想息事宁人,早点罢兵。

看见中枢如此窝囊,韩琦又站了出来,当着宋仁宗的面,怒斥满朝文武无耻:你们连这种条件都能同意,就不怕辽国见我们软弱无能,也趁火打劫吗!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20)

韩琦

前面说了,宋仁宗耳根子软。

一开始,宰相兼枢密使晏殊建议他同意李元昊的条件,他点头表示可以签字盖章。

但听了韩琦的话,他也觉得很有道理。

西夏不称臣,这确实是个隐患。辽国可能会因此而额外索取名分,甚至再起纷争。

李元昊见宋朝软弱,这次即便谈和了,以后也肯定会搞事,然后继续狮子大开口。

所以,宋仁宗便驳回了中枢的建议,表示给钱给物可以商量,但李元昊必须称臣。

后来,见宋朝态度坚决,李元昊便稍微降低了一点条件,表示可以称臣,但宋朝必须要把岁币增加到二十五万,并重开边境的榷场贸易。

看到这个条件后,宋仁宗虽然觉得给的确实有点多。但为了尽快停战,他咬咬牙,最终还是同意了。

1044年五月,李元昊上誓表称臣,对宋朝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对内还是以皇帝自居)。

作为称臣的回报,宋朝则每年向西夏赐白银七万两、茶三万斤、绢十五万匹。

这个事件,史称“庆历和议”。

而随着“庆历和议”的达成,历时近五年的宋夏战争也就此告一段落。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21)

关于“庆历和议”的性质,不客气的说,这就是个城下之盟。

李元昊除了称臣,没有任何损失,即便是称臣这一条,李元昊也没有做到。因为宋朝使者到了西夏后,连兴庆城的城门都不让进。李元昊根本不见宋使。这算哪门子的称臣?

至于说庆历和议让“宋夏维持了二十年和平“,其实也是牵强之词。

因为庆历和议后,西夏二十年没有入侵,并不是和议起到了作用,而是不久后,李元昊死了。

怎么死的呢?

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李元昊向宋朝称臣不久后,随即就与辽国爆发了战争。

辽兴宗亲征西夏,先胜后败。

战后,李元昊志得意满,认为宋朝、辽国皆被自己击败,自己是无敌的存在。

于是,他就飘了,把给宋朝国书中的“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改成了“男邦泥定国吾祖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

原话的意思是“西夏国主上书大宋皇帝”。

修改之后的意思,就成了“西夏爸爸上书大宋皇帝”。

宋廷收到国书后,当即就炸锅了。不少大臣气的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宋军在战场上确实拿西夏没辙。

但这口恶气也不能咽下去。

于是,就有大臣建议,咱打不赢,可以使阴招啊。用离间计破坏夏廷内部的团结。把场子找回来。

宋仁宗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便吩咐下去,谁能除掉李元昊身边的心腹大臣,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除掉,朝廷都重重有赏。升官晋爵绝不亏待。

朝廷的意思传达下去后,北宋名将种世衡便想出了主意。他利用党项族分成几部,各部落首领与李元昊之间,没有绝对君臣臣服关系,且李元昊又疑心较重的情况,派一个叫王嵩的和尚到西夏做卧底,成功让李元昊杀掉了身边的两个心腹大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

事情至此,宋夏双方扯平了。

李元昊闲不住,在国书上占北宋便宜。北宋使离间计,除掉了李元昊的心腹将领。大家都有损失,扯平了,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但不想,李元昊是真喜欢折腾。

他杀了野利遇乞后,无意中看上了野利遇乞的老婆没藏氏。不仅暗中将其发展成了自己的情人,还与其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夏毅宗李谅祚。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22)

后来,李元昊与没藏氏暗中苟合的事情被皇后野利氏知道了。

野利氏是野利遇乞的妹妹,李元昊杀了她的哥哥,她本来就窝火。现在李元昊又跟她的前嫂子没藏氏搞在一起,并且还偷偷生了儿子,她就更恼火,对李元昊很不满了。

不过,野利氏只是个妇道人家。况且娘家两个带兵的哥哥都被杀了,她想报复李元昊也没能力。于是在郁闷之下,野利氏也就只能是终日以泪洗面。

闹剧发展到这里,还没完,重点来了。

野利氏有个儿子叫宁令哥,是李元昊册立的太子。见自己老爸在外面养女人,宁令哥本来不想管这事。毕竟他是太子,只要能继位,总有一天可以帮老妈出头。

但是,李元昊太能作死了。

他见宁令哥的老婆,也就是他的儿媳妇没移氏很漂亮,就将其纳为了妃子。并且,他在寡妇没藏氏的耳边风影响下,居然动了废黜宁令哥,让李谅祚继位的念头。

这一下,宁令哥坐不住了。

宁令哥知道,古往今来,废太子有几个是善终的?自己多半是活不了了。为了保命,他便傻乎乎得找到老师没藏讹庞,求其给自己指条明路。

为什么说是傻乎乎的呢?

因为这个没藏讹庞不是别人,正是与李元昊私通的没藏氏的哥哥。

他见宁令哥找到自己,便说夺妻这事你要都能忍,你是党项男儿吗?你有血性吗?以后你怎么有脸做西夏皇帝?谁夺你媳妇,你就去报仇,亲爹也不能例外!

再说,你是太子。你把陛下杀了,你马上就能继位了。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没藏讹庞的忽悠下,宁令哥就傻乎乎的带着部下冲入了皇宫。

进宫后,宁令哥直冲李元昊的寝宫,正好看到李元昊搂着自己媳妇没移氏喝酒。

这一下,新仇旧恨全上来了。

红了眼的宁令哥二话不说,冲李元昊就是一刀砍去。李元昊喝了酒,头脑不清醒,躲得慢了点儿,脑门躲开了,鼻子没躲开,结果鼻子被宁令哥一刀砍掉。

砍伤了李元昊后,宁令哥跑到没藏讹庞的府上,说李元昊的鼻子被砍掉了,现在脸上噗噗地往外喷血,应该是活不了了,你赶紧拥戴我为新君。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23)

可让宁令哥万万没想到的是,没藏讹庞早就有两手打算,两边押宝。不管哪边赢,他都是胜利者:

如果是宁令哥把李元昊杀了,他就以谋反罪名杀掉宁令哥,立自己妹妹没藏氏生的李谅祚为西夏新君。李谅祚只是个小孩,没藏氏又是女流之辈,届时西夏的大权还不是由他来掌控?

如果宁令哥刺杀失败,他也无所谓,反正宁令哥死了,太子肯定轮到李谅祚。他也就是多忍几年。忍到李元昊去世,他再拥立李谅祚,也能大权独揽。

所以,当没藏讹庞听说李元昊死定了后,立刻翻脸,指责宁令哥大逆不道,把宁令哥当场杀害。

至于李元昊,因为鼻子被砍,血流不止,没过多久也咽气了。

临死之前,李元昊立下遗命,让自己的从弟委哥宁令承继大统。

他认为李谅祚还小,肯定守不住基业。动荡局势下,必须立成年人为君主。

但李元昊的遗命,被没藏讹庞直接撕了。

没藏讹庞召集满朝文武说,咱们大夏从来都是父死子继,没有兄终弟及的规矩。委哥宁令不是先帝的儿子,凭什么让他继位?现在先帝不幸归天了,我外甥李谅祚就是现成继承人,由他来继位,你们谁有意见?

没藏讹庞不仅是宁令哥的老师,还是西夏的宰相,权势一向很大。他坚持立自己妹妹生的孩子做接班人,而且李谅祚也确实是李元昊的儿子。其他大臣见此情况,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于是乎,当时还不满两岁的李谅祚,就被扶上了大位。

李谅祚继位之初,因为年幼,还在吃奶,显然不能处理朝政。如此一来,没藏氏名正顺理成章地就当上了皇太后。

没藏讹庞也名正言顺的继续担任国相,总揽西夏朝政。

宋朝后期为什么能吊打西夏?西夏是如何在宋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24)

而这对兄妹,没有李元昊的本事,不敢蓄意挑起战争。所以一直到李谅祚成年以前,西夏都没有入侵宋朝。

但是,随着李谅祚慢慢长大,他也像李元昊一样,不满向宋朝称臣。宋夏战争也随即再次爆发。

可以说,宋夏“庆历和议”远不如宋辽“澶渊之盟”那般稳固。

宋夏之间打打停停,庆历和议往往难以落实,形同废纸。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花钱买和平,从来都不牢靠。因为送钱这种事,从来都是双向选择。就算你想送钱,也得要别人愿意收钱才行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