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惨的一个悲剧(书未半卷身先殉)
端木1986年年参观萧红呼兰故居
1980年1月,老作家端木蕻良的新著《曹雪芹》上卷问世。与此同时,他透露出另起炉灶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消息。这个大胆的创作计划不但使一般读者大吃一惊,就连散文大家秦牧亦“相当震动了。”①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曹雪芹披阅十载,呕心沥血,只写出了前八十回就匆匆离开人世,使之成为未竟之作,乃成千古遗恨!此后,多少人企望接过曹雪芹的巨笔来完成她啊!于是,涌现出了《后红楼梦》(逍遥子撰)、《续红楼梦》(秦子忱撰)、《绮罗重梦》(兰皋居士撰)、《红楼复梦》(红香阁小和山樵南阳氏撰)、《续红楼梦》(海圃主人撰)、《红楼圆梦》(梦梦先生撰)、《红楼梦补(归锄予撰)、《补红楼梦》(螂娠山樵撰)、《增补红楼梦》(螂娠山樵撰)、《红楼幻梦》(花月痴人撰)、《红楼梦影》(云槎外史撰)、《续红楼梦》(张曜孙撰)、《太虚幻境》(惜花主人撰)、《新石头记》(吴沃尧撰)、《新石头记》(南武野蛮撰)、《红楼余梦》(昆陵绮缘撰)、《红楼真梦》(郭则法撰)、《红楼梦别本》(陶明溶撰)、《新续红楼梦》、《红楼三梦》(陶明溶猴)……然而,面对艺术大师建造的宏伟大厦,这些作者都是可望不可即,拊膺长叹。诸多版本都被岁月无情地淘汰,被读者公正地摒弃,就连现行流传最广的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也被很多人视为“狗尾续貂”呢!
前人续作《红楼梦》,毕竟与曹雪芹生活的时代相去不远,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竟无一人成功,而今距曹公作古两百年后,端木蕻良有成功的可能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追溯端木与《红楼梦》的始末因缘。
“红楼梦的作者,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他接触了。我常常偷看我父亲皮箱里藏的红楼梦。我知道他和我同姓,我感到特别亲切。等到我看了汪原放评点的本子,我就更喜爱他了。”②这是端木蕻良在40年代初说的话。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生长在辽宁省昌图县一个大地主家庭。他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逍遥在女儿群中,与曹雪芹的经历小有相似。因此,他爱读红楼成癖,后来甚至给自己取了“红楼内史”、“辽东公子”等名号。③
1938年3月端木与萧红在西安
1941年端木蕻良与萧红寓居香港,他在自己主编的期刊《时代文学》第三号上发表了《哀曹雪芹》一诗:
能哭黛玉哭到死,
荒唐谁解作者痴!
书未半卷身先殉,
流尽眼泪不成诗。
从诗中可看出他对曹雪芹的深刻理解与对高鹗续本的不满。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说得更明白:“高兰墅对于曹雪芹的政治观点的歪曲是基于他的市民阶级的市侩主义而作的,高兰墅的对于曹雪芹情节的没有理解,则是由于他的文学才能的低能。这可以从他对于小红的处理的失败上看出。”④
由于端木认为高鹗没有把握与歪曲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始萌另起炉灶之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萧红在枪炮声中抱恨病逝。端木冒险逃过日本占领军的封锁,辗转到了广西桂林。生活稍微稳定后,他开始了续写红楼的准备工作。他到处搜集有关曹雪芹与《红楼梦》的资料,甚至还请著名画家尹痩石作一幅黛玉像,悬之家中,仔细揣摩。1943年他完成了十余万言的五幕剧《红楼梦》(包括《林黛玉》、《晴雯》、《贾宝玉》、《探春》、《薛宝钗》,前两幕于1943年发表在桂林出版的《文学创作》上)。当时,有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作者对于红楼梦小说是有特殊见解和研究的。他用了细腻委婉的笔法,选拔了小说的精华,使大观园中的人物活生生地表现于舞台,并以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为主干,对于后四十回的续文加以重新的发展和决定,使这故事更趋于合理化……”⑤由此观之,在五幕剧《红楼梦》中,端木拟续的后四十回的线索与基本情节已初具雏形了。
几十年光阴逝去,端木蕻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文艺春天到来之时,扶病重返文坛,准备实现他多年的愿望了。为了写好《红楼梦》后四十回,他慎重地决定,先塑造出作者曹雪芹的形象,“为以后续写《红楼梦》作准备”。⑥从1978年12月动笔,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完成了28万字的《曹雪芹》上卷。
《曹雪芹》上卷的出版,立刻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注意。作品文笔之俏丽,语言之流畅,辞彩之缤纷,令人赞叹不已。但这些是老读者早已熟悉的了。早在40多年前,他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即被巴人誉为“直立起来的”作品⑦。对端木要续写《红楼梦》略有耳闻之人更为欣喜的是,《曹雪芹》的风格简直太像《红楼梦》了!不论是自然景物描写之细腻,还是人物性格刻画之生动,都是那样接近,不由令人击节叫好。
大概是为了保持文体的一致,端木的《曹雪芹》亦采用了章回体。细读该书,还可以看出,其中人物多见《红楼梦》中人物的影子:曹雪芹很像宝玉,爱看杂书(只不过宝玉看的是《西厢记》,雪芹看的是《女仙外史》),对女孩温柔、亲近;双燕很像袭人,处处小心谨慎,想方设法规劝雪芹……其他人物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由于作者设计的时代背景转换了,情节变化了,读来并无雷同之感。举凡种种,为端木续写《红楼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曹雪芹》也不是十全十美,疏漏之处还是存在的。我个人印象深刻的一处是:128页倒数第九行有“忽然,远处锣鼓喧天,人声、笑声、叫声、吆喝声……胜过决了堤的潮水,汹涌奔腾而来”之句。其中“人声”已包括了“笑声、叫声、吆喝声”,作者却把他们并列了。再说,“人声”这种很抽象的词,文学作品还是忌用为好。这虽然只是白璧微瑕,不过既然要续写《红楼梦》,就需要苛求作者,在遣词用句上更加审慎。
总体而言,《曹雪芹》无疑是成功之作,显示了作者极高的艺术才华,有力地证明:端木蕻良是堪当续写《红楼梦》这一重任的。
秦牧曾说:“以现代人而来续古代小说,这是别开生面的事。做得好,又为文学史创下一项崭新的纪录,并大大开拓当代人们的眼界。”⑧意义如此重大,关注者无不祈祝端木蕻良笔健,早日完成《曹雪芹》中、下卷,早日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1985年5月,41万字的《曹雪芹》中卷出版,署名端木蕻良、钟耀群。钟耀群是端木的第二任妻子,1960年3月他们在北京结婚。此后,钟耀群陪伴丈夫遭遇了历次运动的冲击,特别是端木患重病后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端木重返文坛,诸多报刊约稿信纷至沓来,多数都是钟耀群处理代为回复,我就有好几封这样的信札。更重要的是,她不仅在生活上照料端木,还在写作上成为得力的助手,包括搜集资料、整理文稿,到后来直接参与写作。端木曾对我说:“这本书如果没有耀群,我是无法写下去的。”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曹雪芹》也成为未竟之作,遑论续写《红楼梦》了!钟耀群不顾年高体衰,整理端木遗作,编辑了《端木蕻良文集》,还写了《端木与萧红》一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60年代初端木与钟耀群合影
2001年9月,我造访端木在北京最后的居所——和平门前门西大街“红楼”。望着墙上挂着的关山月画的端木像,钟耀群谈起端木未完成的《曹雪芹》,叹道:“如果不是应对太多的约稿,他是有时间完成这部小说的。可端木对别人的约稿,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分走了太多时间啊!”闻听此言,我也有些惭愧。因为,我也曾约端木为我供职的报纸写过稿。
虽然端木蕻良最终没能完成《曹雪芹》,也没有续写《红楼梦》,但是“文革”后的十几年,除了创作了《曹雪芹》上、中卷,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与回忆文章,结集出版的就有《端木蕻良近作》、《车轮草》、《友情的丝》、《花•石•宝》等。想来也算“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吧。
1989年作者与端木在其北京西坝河居所合影
①⑧秦牧《漫忆端木蕻良》,载《花城》总第七期
②④转引自刘以鬯《端木蕻良论》,香港世界出版社1977年版
③参见《记端木蕻良》,载《东北民报》1947年3月9日第四版
⑤见1943年《文学创作》第一卷第六期94页“出书预告”
⑥黄伟经《<曹雪芹>诞生记》,载《花城》总第七期
⑦见巴人《窄门集》,1941年5月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