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

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玉器是八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实证,且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比如说古玉的沁色,本来是周围环境介质对玉器的浸润和污染,而实际上却反过来增加了玉器的沧桑感,丰富了玉器的色彩美,以至于无数古今收藏家不惜耗费时间和金钱去淘换沁色美观的古玉,尤其偏爱红的沁色,甚至说“古玉挂红,价值连城”。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

图1、妇好墓出土的涂朱玉人

商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玉挂红”和“葬玉涂朱”有什么区别和内在联系吗?有的。首先,两者都是指古代玉器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朱红沁色。不过,“葬玉涂朱”是前因,“古玉挂红”是后果。换言之,古玉之所以“挂红”,在颇大程度上是由于“葬玉涂朱”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古玉挂红”是现象,而“葬玉涂朱”则是本质。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2)


那么,什么是古玉的沁色呢?清末民初的古玉鉴藏家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这样说过:“夫宝玉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星三光之陶熔。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之奇致异趣,令人不测:较之宝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十倍矣!” 古玉之所以“能动人之心”,就是因为它在地下沉睡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古人称之为 “沁色”。


古玉沁色是丰富多彩的,有红、黑、褐、绿、青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美称。其中,红色沁的美称有:血沁、枣皮红、鹤顶红、人参朵、珠砂片、胭脂斑、鸡血红、孩儿面、洒金红、铁锈红、宝石红、樱桃红、米砂红、石榴红、膏药红、大红袍、老土大红,等等,不一而足。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3)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玉器上为什么会带有红色的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商朝晚期妇好墓吧!当你参观安阳殷墟妇好墓的时候,你从参观点的栏杆之外老远就可以看到,墓底部摆放玉器的地方有一块被染成了血色红,面积大约有1平方米左右。解说员讲,这种红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朱砂和赤铁矿。这就难怪出土的玉器带有鲜红色和暗红色沁了。据有关专家介绍,妇好墓在地表6米以下的深处,发掘时发现那里到处是水,并且是红颜色的,系由墓底铺的朱砂染红的。上面提到的血红地面是排水之后呈现的。现在看来,所谓“血沁”,并不意味着古玉器沾了血而形成的沁色,而是玉器上涂抹了红色矿物质。久而久之,经过几千年的浸染,红色便逐步深入到玉器内里,成了沁色。这就是古人所称的“涂朱”的结果。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4)


好端端的玉器,为什么要“涂朱”,而不是涂成其他颜色呢?这其中大有缘故。原来,红颜色鲜艳夺目,令人亢奋,使人联想到鲜血、战斗,随之而来的果敢、刚毅,甚至玄秘和神圣。上古先民一代传一代地把对红颜色的尊崇从各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而言之,可作如下概述: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5)


一、在器物上涂抹红色的习俗源于人类对红色的崇拜


人类对红色的崇拜以及在器物上涂抹红色的习俗大致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曾发现将赤铁矿粉撒在死者周围以及在石、骨、牙、贝质的装饰品上涂染红颜色的例子。在西藏地区的史前文化中曾经发现过在打磨石器上涂朱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对红色的崇拜,因为红色象征生命和力量;从另一个方面看,红色鲜艳夺目,可以美化器物。


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大量地制作和使用陶器,在陶器上涂朱,也同样至少有上述两种原因和意义。请看下图的仰韶文化涂朱砂镂空人面覆盆陶器,此器可能是器座,人面部分涂有朱砂,其功能应与巫术活动有关: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6)

图3、涂朱砂镂空人面覆盆陶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河南省安阳曾经出土一块有祭祀刻辞铭文的牛胛骨,系商武王时期的珍贵文物。骨版巨大而且完整,正反两面共有160余字,双面涂朱,背面文字笔划内亦填朱,色彩炫丽,字迹分明,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可见涂朱的应用场合不仅仅是安葬仪式,重要的祭祀场合也要涂朱。比起用活人、活禽畜的鲜血来祭祀,涂朱是很大的进步。详见下图: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7)

图4、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玉器通论》第五章中称,西周的握玉(死者手里把握的玉器)表面涂朱,如张家坡M219者,尸骨两手处各持一圆柱形玉管,表面涂朱砂。M327尸骨右手握圆柱形管,左手握长方形玉片,均有涂朱。握玉上涂朱砂,可能取吉祥之意。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看来,在玉石片上以朱书的形式书写盟誓辞文,不仅表明了誓辞的庄重,而且也更容易引起上苍的关注,以便监督和检验宣誓人是否忠于其誓言,进而对违背誓言者实施惩罚。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8)

图5、玉石盟书的朱书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


另据文献记载,秦汉时代帝王宫殿的主殿地面也讲究涂朱,除了认为朱砂辟邪之外,恐怕地面涂朱会显得庄严、郑重,起着现代红地毯的作用。例如,秦始皇居住的宫殿就是红地面。汉承秦制,汉代帝王的宫殿也是红地面。不过,汉代女性地位较高,皇太后居住的宫殿也适用红地面。


马王堆汉墓的彩绘织物和朱地彩绘棺,都曾大量地使用红颜料——朱砂。宋元以来,涂朱实例越来越多。明清以后,发现连状元红酒坛都是涂朱的。


二、玉器涂朱自古以来屡见不鲜


玉器涂朱自古以来就是屡见不鲜的事实。那志良《中国古玉图释》丧葬器(十五)‘葬玉涂朱’小节就曾这样论述过:


殉葬器物,有涂朱习惯,所见事实,有:

1、 山顶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有许多用赤铁矿涂染的钻孔石珠,和兽齿及骨坠。还有许多赤铁矿的碎片散布于死者遗骨的底下。

2、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106,有涂朱龟甲3个。

3、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M4墓中,出土石玦,涂有较多的朱红颜色。

4、凤翔马家庄东南墓出土玉璜21件,表面多涂有朱砂。


这仅是举例而已,随葬物涂朱,是常见的。


玉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海岱地区的玉礼器,为中原地区所吸收,在二里头时代更成为二里头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器物之一。据报道,二里头文化玉璋形体甚大,表面涂有朱砂,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另外,1976年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均带有很明显的朱砂沁,例如下图中的玉板: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9)

图6 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板洛书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考古发掘表明,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就有涂朱现象。例如,1982年10月在寺墩三号墓中首次发现了由凸弧形钺、僧帽形冠饰、凸字形端饰的三合一套件,木柄虽已腐朽,从现场出土遗迹可知其木柄是经过涂朱的,并镶嵌二十多粒正面弧凸、背面平齐的长方形小玉片。


最近考古发掘山东省沂水县纪王崮天上王城景区春秋时期大墓表明,清理主棺室时,出现大量的朱砂,像是被人铺在棺内一样,形成深红色的一片,经历2500多年的埋藏,仍像凝固的血液一样嫣红。总共出土8件玉器, 而且发掘的这些玉器都深埋在主棺的朱砂层中。考古人员初步判断,朱砂的大量出现有可能是当时的下葬习俗,因为在古人看来,朱砂具有祭祀、驱邪的作用。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0)

图7、山东沂水纪王崮天上王城景区春秋大墓发掘出土玉器现场的大量朱砂


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频道报道

据报道,考古工作者在南越王墓内发掘出大批沁有 “朱砂红” 的玉器。可以说,从商周到战汉,墓葬中都曾大量使用朱砂和氧化铁,而汉代墓葬中的“涂朱”现象呈现有史以来的巅峰状态。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1)

图8、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涂朱玉剑珌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上图的螭龙古玉剑珌,乃西汉南越王的陪葬品之一,剑珌(剑鞘末端的饰玉)满布天然的朱砂沁,与南越王墓出土的其它玉器一样,多数有天然的朱砂沁,鲜红夺目。应当指出,凡是使用朱砂的墓,肯定是大墓,即王室人士或贵族的墓穴。

故宫博物馆馆藏玉器中有许多玉器是涂朱的。例如商代的一件玉龟就是这样的。历朝历代玉器涂朱的实例不胜枚举。详见以下各图: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2)

图9、涂朱的玉龟,商代,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3)

图10、涂朱的春秋时期玉佩饰,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随州博物馆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4)

图11、涂朱的玉人首, 石家河文化,现藏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5)

图12、涂朱的玉人头像(正反面),商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三、用于涂朱的物质


用于涂朱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在2006年发掘的大房郢水库汉墓群中发现了两种红色颜料, 专家们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发现它们是赤铁矿(α-Fe2O3)和朱砂(HgS)。其中赤铁矿就是氧化铁,赭石,俗称“红土子”;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 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 大红色、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 属三方晶系。我国朱砂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但常夹杂雄黄、磷灰石、沥青等。其主要成分硫化汞 (HgS) 含量在95%以上。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6)


器物涂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出土的头骨, 在室内清理期间, 发现7件白色石灰岩制玉珠, 表面均被染成红色, 沿边可见直接打击的修整痕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大地湾遗址, 发现有涂抹红色颜料的大理石权杖头饰。在俄罗斯, 距莫斯科150公里的距今28000-25000年古墓遗址处发现一老者骸骨,身佩2936件珠饰, 颈部佩有小型表面平坦的片岩坠饰,坠饰上涂有红色。我国对朱砂的使用, 现有考古资料已证实。在湖南辰州地区发现的距今7400年左右的高庙文化群出土的艺术品便涂有朱砂。另外,自东汉以来,我国就已经能够在炼丹技术的基础上,用硫磺和水银制作人造朱砂,并且向周边国家出口。甚至还有资料表明,这种朱砂颜料的合成技术,4000年前的陶寺先民就已掌握了。涂朱何愁朱砂不足!


另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墓主身下铺垫朱砂的墓葬习惯早在汉以前就形成了,并且只有贵族身份才能在墓葬中使用朱砂,墓主的地位越高,朱砂铺得越厚。如,秦公一号大墓的朱砂层厚达5-10厘米。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务川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县大坪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考古工作采用分期发掘的方式进行。第一期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就是44.44%的墓葬铺有大量朱砂。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7)

图13 贵州务川大坪汉墓群第一期发掘时发现大量朱砂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8)

图14 贵州务川大坪汉墓群第一期发掘时发现大量朱砂


四、葬玉涂朱的种种情形


古时的葬玉涂朱有种种情形,有些已经弄清楚,而有些至今不甚明了,需要认真研究才行。为什么有的玉器涂朱,有的玉器不涂朱?究竟是所有随葬玉器涂朱,还是仅仅专用葬玉涂朱?涂朱的过程是怎样的——是把玉器放置在铺满朱砂的表面上,还是向玉器上扬撒朱砂粉,或者涂抹朱砂颜料?正确地解答这些问题,才有助于认识或解读古玉的各种红色沁,从而提高对古代玉器的鉴别能力。


中国古代氧化铁矿不难寻找,而硫化汞矿则要略费功夫,好在我国产朱砂的地方也有一定数量,不愁找不到。中国史前和夏商时代玉器造型比较简单,圆雕玉器较少,多为片状,因而适合于平放在铺满朱砂或氧化铁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棺椁底板上,甚至堆放在墓坑底部。于是,浑身沾满朱砂或氧化铁的玉器,年久月深便形成了“大红袍”,“老土大红”;而只有单面着地的玉器,则只有一面有沁;只有局部着地的玉器则只有局部有红色沁。圆雕玉器和玉容器,如未出现倒伏,则只有底部受沁;如出现倒伏(由于地震或其它原因),则倒伏面受沁面积大,且沁色较深。由于墓葬时间长短,墓穴空气干湿,土壤成分以及周围介质均有不同,朱砂和氧化铁含量和纯度也有不同,玉器受沁的面积、深浅、颜色的明暗等等肯定是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论。至于体积较大的随葬玉器,尽管不是专用葬玉,也要摆放进去,人为地涂上朱红色,甚至故意敲坏几件,这是当时的礼仪需要,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玉器的人为涂朱和自然倒伏受沁,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表现在受沁的位置上。不能只认为倒伏受沁合理,而排斥真正意义上的“涂朱”。要知道,“葬玉涂朱”的关键在于动词“涂”,这是人为的有意识的给玉器着色的动作。某些收藏家由于对玉器的涂朱现象和过程不甚理解,竟然因为“受沁位置不合理”而否定了一些涂朱的玉器。这是多么可惜呀!其实,商晚期妇好墓出土大量玉器的同时,就出土过专门用来研磨朱砂的玉臼和玉杵,还有一个调色盘,盘底部还留有用液体调和的朱砂。这就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调和好的朱砂将被直接涂抹在陪葬的玉器上。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19)

图16 凹刃玉凿 (红、黄沁色成云雾状)

商晚期或西周早期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古玉朱砂沁解析)(20)

图17 鹰形玉饰 (头部、尾部、足下三处受红色沁)

西周


五、葬玉涂朱与防伪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出土古代玉器带有红色之沁,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古玉接触的土壤或周围其他介质(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中含有氧化铁或其它含钾、钠等碱性化学物质;其二是古玉接触铺设的辟邪、防腐、防虫用的朱砂层,尤其是人为涂敷在玉器表面的朱砂造成的。


尽管“葬玉涂朱”是客观事实,但是在古玉收藏与鉴赏过程中要分外注意那些以假乱真的“涂朱”赝品。一般说来,造假者是不舍得买价格昂贵的朱砂去“涂朱”的,而是代之以化学颜料的涂抹或浸泡。刺鼻的化学气味和玉器表面的腐蚀是其明显的特征。有些所谓“满沁”往往是为了掩盖材质的拙劣。凡是经不起热水浸泡的“血沁”,那也绝不会是真正的“涂朱”。


古玉的沁色是经过许多世纪接触其它物质逐渐融入的,因其沾染其它物质的点和面是不固定的,所以沁色自然不规整地分布在玉器表面。就沁色和包浆而言,真正的涂朱葬玉,“深入玉肌,精光内蕴”是很重要的特征。而仿制品则沁色一致规整呆板,表面有炸纹。即使用高压釜使玉器强行着色,也无法使之呈现古玉特有的柔和温润的包浆。


以上这些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比较,才能逐步加深体会。我们无论是发现民间藏品中的涂朱葬玉,还是剔除那些以“葬玉涂朱”为掩护混入古玉之中的赝品,这都是在对古玉收藏鉴赏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