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贤文谚语少儿版(语音版灯火阑珊)

古今贤文谚语少儿版(语音版灯火阑珊)(1)

“灯火阑珊”是时下出现率较高的一个成语,不少人将“灯火阑珊”理解成为“灯火辉煌、灯火通明的景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查阅相关典籍,“阑珊”一词共有五种含义:一是“衰减,消沉”。如白居易《咏怀》:“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二是“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是元宵节灯会的高潮已过,灯火零落、游人稀疏,而相约的人还在等着他——这更能体现“用情之深”;三是“残,将尽,衰残”。如“春意阑珊”,指春天渐去渐远。清代龚自珍《浣溪沙》词:“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四是“凌乱,歪斜”。如洪升《长生殿·仙忆》:“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其中的“阑珊”,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五是“窘困,艰难”。如“近况阑珊”,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如苏轼《减字木兰花》:“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从以上五种词义看,哪一种“阑珊”都不能解释为“灯火通明,兴致极高”。一些人把“灯火阑珊”理解为“灯火通明”,大概是因为在少数书籍当中,将辛弃疾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错误地解释为,元宵节灯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因此,“灯火阑珊”一词亟须纠偏,以免贻笑大方,误人子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