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徐良(歌曲血染的风采)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曾有两首风靡全国的军旅歌曲歌曲“血染的风采”和“十五的月亮”,您一定听过,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绎,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与传唱。这两首歌是如何诞生的?最近,在了解了我同班同学与战友周明的事迹以后,我才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周明同学曾作为参战部队上过老山轮战,“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的原型, 原来都是出自周明所在的部队,而且是在周明的亲自领导下而诞生的。《血染的风采》是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旅歌曲,于1986年公开发表,该歌曲是为在两山轮战中阵亡的解放军士兵而写的歌,歌词追悼在战场上为国家而牺牲的军人。

1986年周明曾随部队赴滇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担任某师“前线指挥部“政治工作的负责人。他提前一个月跟随先遣部队跨黄河秦岭,越高山涉水,向云南战区开进。他身前士卒总是冒着危险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前沿哨所,激励参战部队“英勇献身,无私奉献“。 他积极组织战前演出小分队,下沉到前沿,几乎跑遍了团,营,连,所有的指挥所。发动演出队全体战士编写战场上的动人事迹。以快板,朗颂,歌舞,话剧等形式慰问战士。鼓舞士气,激励奋勇杀敌勇气,配合前方部队出色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使命。

1986年8月至1988年8月两年的参战时间里,周明根据上级首长指令,带领战士演出队入丛林,攀云梯,爬陡坡,边了解前方战友们的表现,边编写边现场表演《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节目,激动战友们奋勇杀敌的志气。在阵地上,在猫儿洞里,当他了解到一位只有十八岁的小战士——王爱军在坚守18号阵地时,在深夜越军一个加強排向此阵地偷袭。小战士王爱军和班长张茂忠同在一个哨位。当班长张茂忠正向连队报告敌情时,越军的一颗手榴弹投了过来,在手榴弹爆炸一刹那,王愛军迅速推开张班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弹片,英勇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他的战友用愤怒的子弹回击敌人,保存了阵地。

周明紧紧抓住这个典型事迹,组织演出队以王爱军,张茂忠热血守阵地为主题,用歌舞形式创编了“血柒的风采“,在阵地,村寨演出。大大鼓舞了前方战士的士气和后方群众拥军的热潮。老山钢铁阵地精神顿时传遍了全国。

在此期间,这个部队下属一个连的指导员自编了一首歌曲巜十五的月亮》,歌词中唱道,《......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老山,宁静的夜晚,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咱们的儿子刚生了半年,等他长大也要把军参,参军要上前线,上了前线耍接我旳班。啊,我们的儿子真勇敢,集中咱们的优点。咱们的儿子肯定是响当当的男子汉。啊,一家不圆万家圆。》歌声深深感动了前方广大指战员。后来,这首歌被著名作曲家和词作家铁源、石祥等改编以后,并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而传遍神州大地。

歌中这样唱道:“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啊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周明在老山轮战中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部队轮战结束后,周明马不停蹄带上演出队到部队,学校,工厂巡回演出和讲演,受到军委领导刘华清等及总参,总政,总后领导接见和表扬。还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走进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这是他们一生中最激动,最荣耀,最难忘的时刻。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歌手徐良(歌曲血染的风采)(1)

图为周明同学在老山

歌手徐良(歌曲血染的风采)(2)

图为周明和战士亲切交谈

歌手徐良(歌曲血染的风采)(3)

图为周明同学到北京汇报时受到欢迎的照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