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朝在确立了对全国的稳定统治后,就着手于巩固政权,保障对全国各个地区的统治。为此,周朝进行了很多动静比较大的举动。因为很多贵族、诸侯在灭商朝时都有功,所以如何封赏这些人,就是周朝首要面对的任务。这一举动,史称“周初大分封”,而在神话传说中,则被称之为“封神榜”。

⚪ 分封制的实施和作用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1)

分封方式

周初对有功之臣及贵族子弟、古帝王之后等都进行了分封,因为涉及人员多,覆盖范围广,所以这次分封对后世周朝八百年的历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朝主要重视的还是分封对周朝统治的稳定,因此便制定了“以藩屏周”策略,并通过与周族亲疏的远近决定分封时与都城距离的远近,因此,与周朝距离最近的自然便是周族直系血亲。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2)

周初地图

分封的结果便是共分封七十一国,基本覆盖周朝统治的全境。其中姬姓之国有五十三个,占总分封藩国的绝大部分。这样做的目的便是通过血亲关系来保证国家的稳定,也就使“家天下”真正实现(在姬姓之国中,多都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儿子)。除了姬姓治国外,便是上古帝王之后和功臣之国,比如封帝舜之后为陈国国王,封姜尚为齐国国王等。分封这些人的目的就是使周朝始终掌握在周族人的手中,并且通过分封功臣和上古帝王之后来保障国家的稳定,加强周王室的统治,不至于因为全部分封姬姓子弟而引起功臣和上古帝王之后的不满。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3)

等级形式

从这就能看出分封制的作用,便是通过分封亲族,以藩屏周,从而监视和统治征服的民众,起到保证地方稳定,集合全国之力,巩固周王室政权的目的。在分封制下,则又是各级小分封,从而将权力一直触及到细微末节。当然,这种统治模式的优越性也只是相较于以往的朝代而言。

⚪ 宗法制的完善和作用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4)

宗法制脉络示意图

宗法制则是皇族及贵族,乃至普通家族内部的权力和地位分配制度。这不是周朝也有的,而是在周朝以前就已经形成了,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在夏朝、商朝,宗法制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相反,因为权力的分配不均还引发了很多矛盾,以及继承制的不确定导致的争夺家主的乱象。

到了周朝,则对宗法制进行了系统的完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机械的、固定性的,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制度的确立和固定性特征。宗法制的基础实际上是父系家长制,一般都由家族内部的族长负责家族内的一切事务,领导全体族人。

⚪ 大小宗之间的关系

和分封制类似,宗法制主要就是通过血缘亲疏远近来决定家族内部的权利和地位的,这也就形成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宗和小宗)。宏观上看,上至国君,下至小民,都存在于一套等级制度当中,这就能够很好地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家族的稳定;微观上看,家族内部的等级地位的确立便能够保证家主地位和权力的继承,也就是能够保证嫡长子继承制的有效运行,从而使家主的地位世世代代世袭在自己的嫡亲后人身上。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5)

宗庙

这样看来,宗法制的作用就是通过血缘亲疏远近来确定家主的继承,即嫡长子继承制。并通过大宗对小宗的绝对领导关系确定在家族内部的等级地位,从而确保权力的有效施行。这有效地解决了家族内部因为诸子争夺继承权的事端,在家族内部实现稳定。以小见大,一个个小家庭的稳定也就能保障整个国家的稳定。

⚪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和宗法制)(6)

尊卑有序

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同的便是都是以血缘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地位和权力的。分封制靠宗法制进行权力的分配,宗法制以分封制实现等级和地位的高低。这两者在对国家的统治上更是相得益彰,有效的保障的国家的稳定和统治的稳定。因此,周朝才得以延续八百年之久。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想法的话,可以留言或私信给笔者,感谢大家支持!


作者:锋朔 图片: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