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同姓诸侯国(西周古国姜姓夷国)

除了妘姓夷国,西周时还有个姜姓夷国,不少传世青铜器铭文中有“夷伯”字样,夷国故地不详,但从铜器铭文及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夷国国君从西周起到春秋初亡国时一直在周室任职,那么夷国故地应该在周畿之内。根据出土铜器《作册岊(jié)卣(yǒu)》铭文记载:“唯十又九年,王才(在)岈,王姜令作册岊安夷伯。夷伯宾岊贝、布。扬王姜休,用作文考癸宝尊器。”郭沫若考证铭文中的王姜为周昭王后妃;夷伯,即夷国国君。铭文中的“安”,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安抚,昭王后姜出面安抚夷伯,还进行大量赏赐;而另一种意思为“宁”,即归宁,《诗经·葛覃》中有“归宁父母”的诗句,也就是出嫁女子省亲母国。如按后则,夷国确为姜姓,王姜当为夷国公主。可以肯定的是,夷国有功于王室,不然不会受到王室的奖嘉。史书记载,周昭王曾三次亲自南征伐楚,第三次南征正是昭王十九年,而铭文中记载正是这一年。另据上世纪20年代末在洛阳邙山一带出土青铜器《作册令簋》,其铭文记载:“隹(唯)王于伐楚白才(伯在)炎……作册令尊宜于王姜,姜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根据铭文分析,此铜器当为昭王时期的器物,为当时昭王伐楚之时所作。铭文记载了周王南征伐楚,当时有诸侯一同参与,王姜出面赏赐诸侯的事。

西周同姓诸侯国(西周古国姜姓夷国)(1)

作册睘卣铭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王姜”,作为周王后妃,本应居于深宫相夫教子,却频频出现在传世铜器的铭文中,显得极为高调,诸侯们的安抚和赏赐皆由她的名义代行,足见王姜的政治身份。据分析,王姜很有可能一同参与了昭王南征,许多政令皆由她代王行使。周时后妃参与行政的机遇较之商朝时代,已显颓势,这也是为什么商朝能出像妇好这样的女政治家,到周时几乎绝迹。而这位“王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令人颇为好奇。

西周同姓诸侯国(西周古国姜姓夷国)(2)

春秋初期,卫国历史上有个夷姜,虽然史书未注明其出生,但她很有可能是夷国女子,只不过当时的夷国已经非常弱小,而卫国强大,故夷姜只配做妾。做妾还好,不幸的是因卫庄公年老,夷姜被年轻健壮的公子晋霸占了。据《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卫宣公烝于夷姜。”卫宣公与夷姜乱伦,还生下公子伋和黔牟,公子伋被立为太子。十六年后卫宣公为公子伋迎娶齐女宣姜,见宣姜貌美干脆自己娶了,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寿与公子伋从小兄弟情深,公子朔却看不顺眼,在卫宣公跟前百般调拨,说公子伋对宣姜非礼,卫宣公起了杀心,引公子伋去齐国,路上派杀手设下埋伏。公子寿得知情况,代兄而死,公子伋知道后也自杀而亡,成为春秋史上最为感人的一对兄弟。

西周同姓诸侯国(西周古国姜姓夷国)(3)

夷国虽然弱小,但其国君直到春秋初期仍活跃在周王室。此时的晋国正值“曲沃代翼”的白热化时期,晋武公于公元前716年继位国君,加快了吞并晋国取而代之的进程。在晋国大小两宗的拉踞战中,曾有许多周边小国反对曲沃,支持正宗。估计夷国当时也参与了反对曲沃的战争,为此而惹怒了晋武公,据《左传·庄公十六年》记载,晋武公曾“伐夷,执夷诡诸,蒍国请而免之。”当时夷诡诸为周王室大夫,与同为周大夫的蒍国颇有交情,晋武公活捉夷诡诸后,蒍国出面请求,晋武公才将夷诡诸放掉。但是夷诡诸得救后忘了痛,更忘了感恩,似乎并没有把蒍国的这份恩情放在眼里,当然最大的可能是继续反对晋武公。《左传·庄公十六年》记载:“(蒍国)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周公忌父出奔虢。惠王立而复之。”到了公元前678年,也就是晋武公吞并翼城正式取代大宗的这一年,对夷诡诸一直耿耿于怀的蒍国对晋武公说:“国君,让我来助您一起灭掉夷国吧。”晋国再次出兵伐夷,一举灭了夷国,杀死夷诡诸。当时暂居在夷地的周公忌父见情况不对,逃奔到虢国。从此夷地成了晋国的邑,直到周惠王时,夷地被收编为周王室领地。

西周同姓诸侯国(西周古国姜姓夷国)(4)

夷国亡国后,夷人有以最后一代国君夷诡诸的名字“诡诸”为氏,也有以国名夷为氏,形成诡诸姓和夷姓,后又将复姓诡诸简化为诡姓或诸姓。春秋中晚期陈国有个夷邑,不知道跟这个夷国有没有关系,后来沦为楚地。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东夷古国——妘姓夷国,为商朝心腹大患,田单在此复兴齐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