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木兰长什么样(从孝女烈女到仙女)

花木兰在华人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翻开花木兰的故事,最早是流传于北朝的乐府诗─《木兰辞》。此诗的内容经过唐朝至清朝众多文人的改编演绎,衍生出许多不一样的花木兰,更将《木兰辞》加以演绎扩写,像是增加征战立功后,皇帝想纳木兰为妃进后宫、木兰拒婚等《木兰辞》中没有的情节。在这些演绎中,也传达了许多文人的经历与想法,也展现了各个朝代对于女性在家庭上的“内外”、妇女贞节与忠孝观念的变化。

古代花木兰长什么样(从孝女烈女到仙女)(1)

有许多唐朝诗人歌咏木兰,其中较为知名的是韦元甫的《木兰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这首诗不仅反映韦元甫对木兰的想法,“生女与男同",他也是第一个将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上升到忠孝的高度,也成为后世评价木兰的标准。而韦元甫诗的背景刚好是安史之乱,《木兰歌》其实是将木兰与杨贵妃做对比,同样是“不重生男重生女",但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而杨贵妃则是带来战乱。

古代花木兰长什么样(从孝女烈女到仙女)(2)

在唐朝时,木兰的故事已被广为流传,也深受唐人的喜爱与敬仰,于是唐人为木兰立庙祭祀。在唐穆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杜牧外放为黄州刺史,曾在当地的木兰庙留下一首诗《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这首诗表达了对木兰脱去女儿妆,万里从戎只为边疆的安定,将木兰与和亲的王昭君,共列为应值得后世敬仰的人物。

宋朝对于木兰,则是关注在她在战场上的忠勇。这也反映出两宋社会因战事不断,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写过诗赞美木兰的《打马赋》:“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藉由木兰抒发北伐的豪情壮志。

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办正记》,可说是木兰故事的一个标竿,它是最早且又完整地描述木兰出身、家世与经历的木兰传记,并增加许多《木兰辞》中没有出现过的情节,而这些新增的故事内容又被明清两代文人所继承。侯有造为木兰的生平增加了向皇帝拒婚的桥段,这也与侯有造当时的时空背景有关:当时文人抗拒蒙古或元帝国的招揽或招降。

古代花木兰长什么样(从孝女烈女到仙女)(3)

明代万历朝进士朱国祯所著的小说《涌幢小品》,不仅承袭侯有造版本的木兰生平,也保留了皇帝想纳木兰入后宫的桥段。但朱国祯想藉由木兰以明志,代表自己对黑暗的政治官场的抗拒。明代更为知名的,是徐渭所著《雌木兰替父从军》,这一杂剧中木兰姓花,“妾身姓花名木兰",从此“花木兰”这一名字才逐渐广为人知。

不过,此时故事重点再也不是木兰如何的孝顺、忠于国家,而是木兰的父母担心木兰身为女性的贞节能不能保住,木兰的贞操遂成为故事主轴,如木兰如何不被看穿性别。另外,为符合明代妇女缠足的习惯,也重点描述了木兰的三寸金莲:“要演武艺,先要放掉了这双脚,换上那双鞋儿,才中用哩。……生脱下半折凌波袜一弯,好些难。几年价才收拾得凤头尖"。徐渭也给木兰的金莲解套:“俺家有个漱金莲方子,只用一味硝,煮汤一洗,比偌咱还小些哩"。木兰只要有了这个金莲方子,就不用担心缠足了。

而清代则是延续明代看重木兰贞节的描写,并有两种极为不同的叙事方式流传下来。清道光年的《北魏奇史闺孝烈传》,作者张绍贤,故事较着重于木兰女扮男装后的细腻女性心理,从木兰的男女装扮的转换,也隐含儒家礼教思想中女性的内外空间。《忠孝永烈奇女传》,流传于清道光、光绪年间,作者不详。此故事中的木兰竟然是仙女下凡转生的,用天命来代表木兰征战的背后原因,最后木兰更是回归仙籍受人供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