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林则徐去干什么了(谁说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抗英有功的两广总督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发配新疆伊犁。途径江苏镇江时,与时任两江总督幕僚的魏源相遇。两人畅聊一夜,相见恨晚,临别前,林则徐将收集的西方各国资料相赠,嘱托魏源编纂一本介绍世界地理政治的图书。这也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海国图志》。

1850年林则徐去干什么了(谁说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1)

(魏源是湖南人,却一生与江苏结缘。1820年,全家迁居江苏扬州,后长期在江苏任职,就连让他蜚声海内外的《海国图志》也是在江苏编成刊印。)

《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魏源提到了那句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端。我们常有这样的认识,即魏源只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重视学习西方的典章制度,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海国图志》中对美国的介绍可谓一例。

《海国图志》中把美国成为“弥利坚”,当时的美国还未与中国发生冲突,且曾经两次与英国发生战争。因此,魏源不禁对他从未去过的“弥利坚”国颇多好感。

1850年林则徐去干什么了(谁说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2)

(《海国图志》未能唤醒清朝,却对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富且强,不横凌小国,不桀骜中国,且遇义愤,请效驱驰,可不谓谊乎!”

这个“弥利坚”国家富强,不欺负弱小国家,对清朝态度也不错,似乎还挺仗义,路见不平,还挺愿意帮忙。这主要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的表现,当时美国国力有限,鞭长莫及,与英国又有过节,所以对清朝颇多示好。

“弥利坚”既然这么仗义,魏源于是提出了一个“以夷攻夷”的战略。

“英夷所惮之仇国三:曰俄罗斯,曰佛兰西,曰弥利坚。宜调夷之仇国以攻夷”。

1850年林则徐去干什么了(谁说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3)

(现在的白宫是后来重建的,为何要重建,这要问英国人。)

英国人忌惮的敌国有三个,俄罗斯,法兰西,美利坚,要联合英国的敌国来对付英国。维多利亚早期的英国正在快速扩张势力,与其他几个大国的确有矛盾。提出这样的见解,说明魏源对西方形势有一定了解的。

最让人惊讶的是魏源对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吹嘘。

“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

当时美国有27个州,分东部和西部,由一个总统统治,却不世袭,四年就换一个,而且大家都习以为常,魏源认为这就是大公无私。

1850年林则徐去干什么了(谁说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4)

(1820年的美国,至鸦片战争前,领土没有大的变化。)

“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国家大事,选举官员,都听民众的。大家说可以就可以,大家说不行就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三分之二的人反对了就要改弦易辙,连讨论国事的人也是大家推选的。魏源认为这种制度很周全。

最后,魏源总结道:

“数百年来,育奈士迭遽成富强之国,足见国家之勃起,全由部民之勤奋。故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

1850年林则徐去干什么了(谁说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5)

(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参见著名小说《飘》)

育奈士迭是“United States”(意为美国)的英译,魏源认为“育奈士迭”之所以很快富强,和民众勤奋有很大关系。所以不需要国王来统治,国家大事都有舆论来决定,国家又令行禁止,和圣人来治理没什么区别。

魏源虽然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但是毕竟是在170多年前,难免有局限,假若他穿越到当今富强的中国,再亲身游历番美国,恐怕又会感叹美国的野蛮与落后了。

参考资料:

魏源:《海国图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